智能窗及智能家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9987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窗及智能家居系统。该智能窗包括外框、中间立柱和换热组件,所述外框内设有两个窗扇;中间立柱,设于两个所述窗扇之间,所述中间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中间立柱上设有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及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室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室外侧设置;换热组件,设于所述中间立柱内,且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窗可有效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环境。

Smart window and smart hom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窗及智能家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窗及智能家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建筑节能要求越来越严格,办公和住宅环境密闭性越来越好,仅仅靠自然通风和开窗通风,己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和空气品质的要求,人们对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国内外专家对不同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调查发现,大约建筑中53%的室内空气存在品质问题。部份住宅和办公环境开窗后也不能实现空气对流,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污浊的空气里不仅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而且还有灰尘、病菌、有害气体,阳离子的浓度比室外多几倍到几十倍。人们在通风不良的房间里生活,会感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甚至还可能患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而开窗通风又面临室外灰尘,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汽车噪声等毫无遮拦地进入室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沙尘暴或室外重度污染的天气,还不能开窗通风。在封闭房间情况下,房间内氧气是有限的,由于人的呼吸作用,耗掉氧气并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使房间内氧气拥有量下降,二氧化碳成份上升,造成人呼吸不顺畅,影响睡眠质量。普通人每人每小时会呼出20升二氧化碳,占呼出气体总量的4%,而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03~0.04%,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1%即为轻微污染。因此,冬季长期密闭的室内,会导致空气质量差,影响居住者的呼吸道乃至整个身体健康,科学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窗及智能家居系统,旨在解决在不开窗的情况下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窗,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两个窗扇;中间立柱,设于两个所述窗扇之间,所述中间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中间立柱上设有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及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室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室外侧设置;换热组件,设于所述中间立柱内,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箱体,包括可拆卸连接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箱体和具有第二敞口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相互对应,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围合形成有箱体容纳腔;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对应设置;隔板结构,封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之间,并分隔所述箱体容纳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隔板结构上,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可选地,所述隔板结构包括叠设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二盖板封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处;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的周侧具有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的周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面呈相互抵接的第二接合面;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的其中之一处设有第一卡扣结构、其中另一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以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其中之一设置为卡凸,其中另一设置为与所述卡凸相配合的卡槽。可选地,所述第二接合面上凸设有环形凸出段,当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相配合时,所述环形凸出段扣盖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内设有电热丝。可选地,所述智能窗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多个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中间立柱的内壁上,多个所述传感器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处,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电热丝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中间立柱上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窗,所述智能窗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两个窗扇;中间立柱,设于两个所述窗扇之间,所述中间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中间立柱上设有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及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室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室外侧设置;换热组件,设于所述中间立柱内,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窗户的两个窗扇之间设有中间立柱,且在所述中间立柱内设置有换热组件,以将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空气进行交换,在不用打开窗扇的情况下仍能对室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侧空气的含氧量,可有效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换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述细节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窗312第一进风口1外框313第一出风口2中间立柱32第二箱体21第一进口321卡槽22第一出口322第二进风口23第二进口323第二出风口24第二出口324环形凸出段3换热组件33隔板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两个窗扇;/n中间立柱,设于两个所述窗扇之间,所述中间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中间立柱上设有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及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室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室外侧设置;/n换热组件,设于所述中间立柱内,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两个窗扇;
中间立柱,设于两个所述窗扇之间,所述中间立柱呈中空设置,所述中间立柱上设有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及连通室内侧和室外侧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进口靠近所述室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进口靠近所述室外侧设置;
换热组件,设于所述中间立柱内,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箱体,包括可拆卸连接具有第一敞口的第一箱体和具有第二敞口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相互对应,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围合形成有箱体容纳腔;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对应设置;
隔板结构,封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之间,并分隔所述箱体容纳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换热管,安装于所述隔板结构上,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包括叠设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二盖板封装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敞口处;
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剑江兴张洪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