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房屋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所需的适当温度和湿度,一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暴晒、风吹、干燥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和干裂,二是人为创造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和使混凝土加速硬化。若采用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天气炎热时,应每隔3小时喷淋洒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直到混凝土养护期到为止。该养护方法用水量非常大,且不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同时在建筑工程领域,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均把节水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节水日益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养护用水量很大,一般每平方米混凝土养护用水量达15kg,气候干燥地区达到20kg,因而研究建筑物竖向混凝土构件养护节水很有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膜(1)、若干根支流管(2)、主流管(3)、眼状膜(4)和集流管(5),所述底膜(1)位于底部,所述支流管(2)纵向铺贴于底膜(1)上,所述支流管(2)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背向底膜(1),所述主流管(3)横向贴铺于支流管(2)顶部并与其相互贯通,所述眼状膜(4)覆盖于支流管(2)上,所述集水管(5)横向布置于支流管(2)的底部,所述底膜(1)和眼状膜(4)插入所述集水管(5)内;所述支流管(2)的一端插入主流管(3)内实现相互贯通,另一端密闭;所示支流管(2)的管身上设有若干个位于同一垂直线的间距相等的出水孔;所述主流管(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膜(1)、若干根支流管(2)、主流管(3)、眼状膜(4)和集流管(5),所述底膜(1)位于底部,所述支流管(2)纵向铺贴于底膜(1)上,所述支流管(2)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背向底膜(1),所述主流管(3)横向贴铺于支流管(2)顶部并与其相互贯通,所述眼状膜(4)覆盖于支流管(2)上,所述集水管(5)横向布置于支流管(2)的底部,所述底膜(1)和眼状膜(4)插入所述集水管(5)内;所述支流管(2)的一端插入主流管(3)内实现相互贯通,另一端密闭;所示支流管(2)的管身上设有若干个位于同一垂直线的间距相等的出水孔;所述主流管(3)在单个节水装置使用时候,其两端密闭;所述主流管(3)在多个节水装置使用时候,相邻主流管(3)之间使用软管连接;所述眼状膜(4)上设有与支流管(2)的出水孔相对应的孔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膜(1)和眼状膜(5)均选用塑胶膜,厚度为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浇筑的湿度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政,高春宝,王政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