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989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沟槽;S2.铺设基层;S3.铺设垫层;S4.回填3‑5mm厚土壤并压实形成过渡层;S5.铺设第一沥青面层;S6.铺设第二沥青面层;S7.浇筑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抗冻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100份;滑石粉200‑250份;粉末填料300‑350份;聚苯基甲基硅氧烷10‑12份;苯甲酮二甲基缩酮3‑5份;水90‑1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混凝土面层的抗冻能力较强,路面不易因受冻而损伤,降低了路面开裂导致高速行车的车辆侧翻的可能性,路面较为安全可靠,路面施工方法适用性较广的效果。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车辆越来越普及,对道路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同时对道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通常通过先铺设沥青面层然后浇筑混凝土浆液,以使得混凝土结构与沥青结构结合,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弹性,提高行车舒适度,同时路面平整光滑,适用于高速行车,使得沥青混凝土道路适用于高级公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混凝土结构再低温下容易出现冻裂的情况,当沥青混凝土道路用于高级公路如高速公路时,在寒冷地区一旦出现冻裂,就会使得路面凹凸不平,使得高速行驶的车辆容易出现侧翻,容易引起严重的车祸,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具有路面不易冻裂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沟槽;S2.铺设基层;S3.铺设垫层;S4.回填3-5mm厚土壤并压实形成过渡层;S5.铺设第一沥青面层;S6.铺设第二沥青面层;S7.浇筑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硅酸盐水泥100份;滑石粉200-250份;粉末填料300-350份;聚苯基甲基硅氧烷10-12份;苯甲酮二甲基缩酮3-5份;水90-11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使得混凝土面层的抗冻能力较强,从而使得混凝土面层的抗冻裂能力较强,从而使得路面不易因受冻而损伤,降低了路面开裂导致高速行车的车辆侧翻的可能性,使得路面较为安全可靠,使得路面施工方法适用性较广;通过回填土壤以形成过渡层,进一步提高路面的弹性,利用过滤层缓冲震动冲击,使得路面更为舒适;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与苯甲酮二甲基缩酮并以特定比例配合,有效提高了抗冻混凝土浆液制备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冻性能,使得混凝土结构不易冻裂;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滑石粉,有效提高抗冻混凝土浆液的润滑程度,使得抗冻混凝土浆液易于流动,从而很充分地渗入沥青结构中,使得混凝土结构与沥青结构更好地相结合;通过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取消粗集料及细集料而采用粉末填料,使得抗冻混凝土易于渗入沥青结构中,使得混凝土结构与沥青结构更好地相结合。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粉末填料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花岗岩粉末:玄武岩粉末:锆石粉末:白云石粉末:方解石粉末=1:2:1:0.5: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粉末填料采用花岗岩粉末、玄武岩粉末、锆石粉末、白云石粉末、方解石粉末并以特定比例配合,使得抗冻混凝土浆液制备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较高,从而使得路面承载能力上升,不易被承载量较大的车辆碾压破坏,提高路面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金刚烷酮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刚加入金刚烷酮与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配合,使得改性抗冻混凝土浆液抗冻能力的效果更佳,使得制备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冻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玻璃纤维10-1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玻璃纤维,有效提高抗冻混凝土浆液制备的混凝土结构在常温下抗开裂的能力,使得路面不易开裂,提高路面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菠萝叶纤维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菠萝叶纤维,有效提高抗冻混凝土浆液制备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压能力,使得路面不易被碾压变形,提高路面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空心玻璃微珠10-1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珠,通过混凝土面层内的空心玻璃微珠发生的微量弹性形变,使得混凝土面层具有一定的弹性,进一步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的制备方法如下:S01.混合硅酸盐水泥和水,搅拌均匀形成水泥浆液;S02.在水泥浆液中加入滑石粉,搅拌均匀形成初混物;S03.在初混物中加入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S04.在预混物中加入粉末填料,搅拌均匀形成抗冻混凝土浆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水泥浆液中加入滑石粉,使得水泥浆液更为润滑,然后再加入余下物料时,余下物料将更易于分散,使得搅拌均匀的效率得以提高,通过先加入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并搅拌均匀后在加入粉末填料,保证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分散均匀,从而保证改性抗冻混凝土浆液抗冻性能的效果,使得抗冻混凝土浆液质量较佳。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03中还加入有金刚烷酮、玻璃纤维、菠萝叶纤维、空心玻璃微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获得的抗冻混凝土浆液所制备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抗开裂性能,开压性能,质量较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使得混凝土面层的抗冻能力较强,从而使得混凝土面层的抗冻裂能力较强,从而使得路面不易因受冻而损伤,降低了路面开裂导致高速行车的车辆侧翻的可能性,使得路面较为安全可靠,使得路面施工方法适用性较广;2.通过回填土壤以形成过渡层,进一步提高路面的弹性,利用过滤层缓冲震动冲击,使得路面更为舒适;3.通过在抗冻混凝土浆液中加入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与金刚烷酮并以特定比例配合,有效提高了抗冻混凝土浆液制备的混凝土结构的抗冻性能,使得混凝土结构不易冻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抗冻混凝土浆液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硅酸盐水泥采用佛山市润合建材有限公司出售的425硅酸盐水泥;减水剂采用郑州比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出售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滑石粉海城市诚信微细目石粉厂出售的滑石粉;聚苯基甲基硅氧烷采用安徽艾约塔硅油有限公司出售的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苯甲酮二甲基缩酮采用金锦乐化学有限公司出售的苯甲酮二甲基缩酮;花岗岩粉末采用行唐县鑫磊矿物粉体加工厂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开挖沟槽;/nS2.铺设基层;/nS3.铺设垫层;/nS4.回填3-5mm厚土壤并压实形成过渡层;/nS5.铺设第一沥青面层;/nS6.铺设第二沥青面层;/nS7.浇筑混凝土面层;/n所述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n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硅酸盐水泥100份;/n滑石粉200-250份;/n粉末填料300-350份;/n聚苯基甲基硅氧烷10-12份;/n苯甲酮二甲基缩酮3-5份;/n水90-1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沟槽;
S2.铺设基层;
S3.铺设垫层;
S4.回填3-5mm厚土壤并压实形成过渡层;
S5.铺设第一沥青面层;
S6.铺设第二沥青面层;
S7.浇筑混凝土面层;
所述混凝土面层由抗冻混凝土浆液浇筑而成;
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硅酸盐水泥100份;
滑石粉200-250份;
粉末填料300-350份;
聚苯基甲基硅氧烷10-12份;
苯甲酮二甲基缩酮3-5份;
水90-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填料包括以下质量比例的组分:
花岗岩粉末:玄武岩粉末:锆石粉末:白云石粉末:方解石粉末=1:2: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冻混凝土浆液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金刚烷酮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志彭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芳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