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795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包括活动底座、杆主体和连接装置;所述活动底座包括底板、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转轴螺栓、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筒体和三角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能快速实现电杆的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Electric pole device for fast power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维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
技术介绍
电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老化现象,如电杆老化、出现裂纹等,或者遭到外力破坏,如机动车辆撞击电杆导致倒杆现象等。为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种装置将线路进行临时固定或者进行更换电杆,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现主要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进行处理。带电更换电杆的一般做法是先组立新电杆,待新电杆组立完成,导线固定后再将旧电杆拆除。新组立电杆前需要事先挖好杆洞,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当前的立杆过程需要吊车进行配合,吊车在带电组立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果出现带电体绝缘遮蔽不全面的情况就容易出现相地短路风险,造成作业人员触电或者设备故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电杆下端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导致的,电杆在立起的过程中容易摇晃和歪斜,从而产生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一般保持缓慢作业以降低出错风险,如此一来,就导致作业速度大大下降,无法实现线路的快速复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底座、杆主体(9)和连接装置(11):/n所述活动底座包括:/n底板(1),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正方形板;/n第一弧形板(2),所述第一弧形板(2)固接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板(2)上设有第一中螺钉孔、第二中螺钉孔和位于所述第一中螺钉孔和第二中螺钉孔之间的第一中转轴螺栓(4)孔;/n第二弧形板(3),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第二弧形板(3),所述第二弧形板(3)上与所述第一中螺钉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侧螺钉孔、与所述第二中螺钉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侧螺钉孔以及与所述第一中转轴螺栓(4)孔对应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利于实现快速复电的电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底座、杆主体(9)和连接装置(11):
所述活动底座包括:
底板(1),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正方形板;
第一弧形板(2),所述第一弧形板(2)固接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板(2)上设有第一中螺钉孔、第二中螺钉孔和位于所述第一中螺钉孔和第二中螺钉孔之间的第一中转轴螺栓(4)孔;
第二弧形板(3),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两侧各设有一所述第二弧形板(3),所述第二弧形板(3)上与所述第一中螺钉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侧螺钉孔、与所述第二中螺钉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侧螺钉孔以及与所述第一中转轴螺栓(4)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侧转轴螺栓(4)孔;
转轴螺栓(4),所述转轴螺栓(4)贯穿所述第一中转轴螺栓(4)孔和两所述第一侧转轴螺栓(4)孔,所述第一弧形板(2)和所述第二弧形板(3)绕所述转轴螺栓(4)转动连接;
第一螺钉(7),所述第一螺钉(7)贯穿所述第一中螺钉孔和两所述第一侧螺钉孔;
第二螺钉(8),所述第二螺钉(8)贯穿所述第二中螺钉孔和两所述第二侧螺钉孔;
筒体(5),所述筒体(5)设有用于插入杆主体(9)的容置槽,筒体(5)的底部与两所述第二弧形板(3)的顶部固接;
所述杆主体(9)包括第一杆段(901)、第二杆段(902)和第三杆段(903),所述第一杆段(901)的底部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管丹罗滨谢志煌晏超颖蔡贵德黄喜安郑壮利李林陈宏伟林铎孔维洵黄汝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