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76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曲板,所述第一曲板的右侧设有第二曲板,所述第一曲板和第二曲板的内侧均固接有橡胶垫,所述两个支架的右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侧设有升降组件。该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通过调节机构、第一曲板、第二曲板和弧板的配合,使得需要转运的钢结构的位置被固定,且能够增加第一曲板和第二曲板与需要转运的钢结构接触的面积,进而使得固定更加稳定,再通过升降组件、竖板、第一曲板、第二曲板和调节机构的配合,使得升降过程中钢结构不受外界风力影响,进而减少因风力与建筑物产生碰撞,进而减少意外损失,同时降低钢结构意外掉落几率,增加该装置的安全性。

A lift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of steel structur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且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在对需要转运钢结构固定时,无法增加与钢结构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固定状态不够稳定,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风力的影响,进而产生晃动,增加与建筑物碰撞的几率,进而造成意外损失,同时晃动容易导致钢结构意外掉落,大大降低安全性,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在对需要转运钢结构固定时,无法增加与钢结构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固定状态不够稳定,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风力的影响,进而产生晃动,增加与建筑物碰撞的几率,进而造成意外损失,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曲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板(1)的右侧设有第二曲板(2),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内部均加工有曲槽(3),所述曲槽(3)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弧板(4),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内侧均固接有橡胶垫(5),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8),所述第二曲板(2)的右侧固接有两个支架(6),所述两个支架(6)的右端均通过销轴(7)转动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右侧设有升降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曲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板(1)的右侧设有第二曲板(2),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内部均加工有曲槽(3),所述曲槽(3)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弧板(4),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内侧均固接有橡胶垫(5),所述第一曲板(1)和第二曲板(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调节机构(8),所述第二曲板(2)的右侧固接有两个支架(6),所述两个支架(6)的右端均通过销轴(7)转动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右侧设有升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窄板(801)、第一轴承(802)、螺纹杆(803)、把手(804)和螺母(805),位于左侧的两个所述窄板(801)的内端分别与第一曲板(1)的上下两端固接在一起,位于右侧的两个所述窄板(801)的内端分别与第二曲板(2)的上下两端固接在一起,位于右侧的所述窄板(801)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802)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03),所述螺纹杆(803)的右端固接有把手(804),所述螺纹杆(803)的外壁左侧与位于左侧的窄板(80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803)的外壁左侧螺纹连接有螺母(8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升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窄板(801)两两之间对称分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群怡马文军姜达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