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育苗肥水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959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3‑7天,至有效活菌数为10‑100亿cfu/mL,利用蚯蚓养殖废水培育沼泽红假单胞菌,将蚯蚓废水中的有机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成分通过微生物的繁殖有效转化,制作成含有大量有益活菌的微生物育苗肥水素,其中肥水素中还含有的大量有机质和速效N、P、K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中快速培育出有益藻类及浮游动植物,使养殖水体快速达到适宜水产生物生长发育的状态。其作为水产育苗期的开口料和肥水素、并且在养殖过程中,起到改善养殖水质,降解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增加溶氧等作用。

Water fertiliz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for aquaculture see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产育苗肥水素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蚯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重要中药材之一。随着蚯蚓活性物质的不断发掘及药用产品的开发,蚯蚓作为功能性蛋白源在养殖行业的开发利用,蚯蚓在处理畜禽粪污、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农作物种植等上的突出应用效果,蚯蚓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并成为新的致富方式。然而,蚯蚓喜高度潮湿环境,且在天气炎热时因降温需要,经常会对蚓床淋水,因此,蚯蚓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这些废水携带了大量的蚯蚓分泌物,而且,蚯蚓养殖废水中还含有蚓床中的营养与活性成分,例如有机质、亚硝酸盐等,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蚯蚓养殖废水进行回收利用方法,提供了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至有效活菌数为10亿cfu/mL-100亿cfu/mL。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废液由水冲洗蚯蚓养殖床制备得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床的主要组分包括发酵菇渣,所述发酵菇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在菇渣中加入0.1%-0.3%的NaCl、0.1%-0.3%的尿素、0.4%-0.6%的糖蜜、2%-4%的芽孢杆菌,堆积发酵40-50天,发酵中途翻堆1-3次。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加入0.1-0.3%的NaCl、0.2%的尿素、0.5%的糖蜜、3%的芽孢杆菌。更优选地,发酵中途翻堆1次。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菇渣包括50%-70%金针菇渣、15%-25%草菇渣、15%-25%白玉菇渣。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照为自然光照或钨丝灯光照。更优选地,所述光照的强度为1800lx-3200lx。在此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增值速度快,培养周期短。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废液在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前,还经过沉淀杂质、煮沸杀菌的处理。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于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5-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1.5007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废液与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混合比例为:每升蚯蚓养殖废液中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1-10)×107cfu。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由上述水产育苗肥水素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后,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至合适的有效活菌数,利用蚯蚓养殖废水培育沼泽红假单胞菌,将蚯蚓废水中的有机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成分通过微生物的繁殖有效转化,制作成含有大量有益活菌的微生物育苗肥水素,其中肥水素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速效N、P、K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中快速培育出有益藻类及浮游动植物,使养殖水体快速达到适宜水产生物生长发育的状态。其可以作为水产育苗期的开口料和肥水素;并且仍可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起到改善养殖水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蚯蚓养殖废水的重复利用的用途,达成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且避免了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应理解,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各种常用试剂,均为市售产品。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3-7天,至有效活菌数为10-100亿cfu/mL,即得。其中,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原因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以蚯蚓养殖废液中的多种速效组分作为营养源,快速增值繁衍,形成高活力的活菌液。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废液由水冲洗蚯蚓养殖床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床的主要组分包括发酵菇渣,所述发酵菇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在菇渣中加入0.1%-0.3%的NaCl、0.1%-0.3%的尿素、0.4%-0.6%的糖蜜、2%-4%的芽孢杆菌,堆积发酵40-50天,发酵中途翻堆1-3次。优选地,加入0.1-0.3%的NaCl、0.2%的尿素、0.5%的糖蜜、3%的芽孢杆菌。更优选地,发酵中途翻堆1次。优选地,所述菇渣包括50%-70%金针菇渣、15%-25%草菇渣、15%-25%白玉菇渣。优选地,所述光照为自然光照或钨丝灯光照。更优选地,所述光照的强度为1800lx-3200lx。在此光照条件下,光合细菌增值速度快,培养周期短。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废液在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前,还经过沉淀杂质、煮沸杀菌的处理。优选地,所述于厌氧环境中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5-32℃。优选地,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1.5007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该菌株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中心。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废液与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混合比例为:每升蚯蚓养殖废液中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1-10)×107cfu。更优选地为:每升蚯蚓养殖废液中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3×107cfu。实施例1利用自然水加湿冲洗蚯蚓养殖床,通过引流沟将各蚯蚓养殖床排放的废水收集到沉淀池(1级沉淀),再平流经过2个沉淀池达到3级沉淀净化,以达到沉降废水中泥沙等颗粒杂质的目的;收集3级沉淀池中的上清废液,利用锅炉煮沸杀菌后分装至10L透明塑料桶,无需额外加入培养基,按每升蚯蚓养殖废液中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4×107cfu接种量接入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保藏编号为CGMCC1.5007),在自然光照或钨丝灯下培养3-7天,制成有效活菌数10-100亿cfu/mL的活菌微生物育苗肥水素。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育方法:在10L透明塑料桶中按每升蚯蚓养殖废液中接种沼泽红假单胞菌3×107cfu接入菌种,然后加入沉淀灭菌后的蚯蚓养殖废液于满桶(厌氧培养),于自然光照或者钨丝灯下培养。采用自然光照时,在冬春季节,直接在太阳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取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至有效活菌数为10亿cfu/mL-100亿cfu/m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育苗肥水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蚯蚓养殖废液,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在光照下于厌氧环境中培养至有效活菌数为10亿cfu/mL-100亿cfu/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废液为在蚯蚓养殖过程中,对蚯蚓养殖床淋水而形成的废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床的组分包括发酵菇渣,所述发酵菇渣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质量百分比计,在菇渣中加入0.1%-0.3%的NaCl、0.1%-0.3%的尿素、0.4%-0.6%的糖蜜和2%-4%的芽孢杆菌,堆积发酵40天-50天,发酵中途翻堆1次-3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渣包括50%-70%金针菇渣、15%-25%草菇渣和15%-25%白玉菇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邝哲师廖森泰周鹏飞周东来叶明强潘木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