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23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污泥分布均匀,提高处理能力,提高实用性;包括出泥斗、污泥处理池和污泥收集池,出泥斗和污泥收集池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还包括两组左支架、两组右支架、连接杆、左转轴、右转轴、往复丝杠、驱动杆和固定杆,两组左支架顶端设置有左板,两组右支架顶端设置有右板,左板和右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固定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左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出泥斗后侧壁设置有L型块,L型块设置有调节孔和滑动孔。

A sludge red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污泥减量化装置是一种用于污泥处理过程中,利用蚯蚓和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处理,使其更好进行排放的辅助装置,其在污泥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污泥减量化装置包括出泥斗、污泥处理池和污泥收集池,出泥斗和污泥收集池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现有的污泥减量化装置使用时,污泥进入出泥斗沿出泥斗底端流入至污泥处理池,污泥处理池内部设有蚯蚓等,对污泥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沿多组筛口进入污泥收集池;现有的污泥减量化装置使用中发现,出泥斗位置不变,造成污泥脱离出泥斗后在污泥处理池内部大量累积,蚯蚓处理能力有限,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分布均匀,提高处理能力,提高实用性的污泥减量化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包括出泥斗、污泥处理池和污泥收集池,出泥斗和污泥收集池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还包括两组左支架、两组右支架、连接杆、左转轴、右转轴、往复丝杠、驱动杆和固定杆,所述两组左支架顶端设置有左板,两组右支架顶端设置有右板,所述连接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和右板连接,左板和右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固定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所述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键连接,左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出泥斗后侧壁设置有L型块,L型块设置有调节孔和滑动孔,所述往复丝杠螺装穿过调节孔并且往复丝杠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和右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滑动孔并且连接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和右板连接,所述两组左支架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套筒,所述污泥处理池左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杆,两组左伸缩杆分别插入两组左套筒内部,所述两组右支架左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右套筒,所述污泥处理池右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伸缩杆,两组右伸缩杆分别插入两组右套筒内部,污泥处理池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过渡块,两组左支架左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前端设置有圆盘,过渡块左侧壁设置有顶底向连通的转动槽,所述驱动杆右端与转动槽内侧壁铰接,驱动杆左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固定杆后端穿过转动孔然后与圆盘前侧壁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前端设置有防脱环。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所述两组左套筒内侧壁右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限位环,所述两组左伸缩杆左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支撑板,两组左套筒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弹簧,两组左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套筒内左侧壁和两组左支撑板左侧壁连接,所述两组右套筒内侧壁左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限位环,所述两组右伸缩杆右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支撑板,两组右套筒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右弹簧,两组右弹簧右端和左端分别与套筒内右侧壁和两组右支撑板右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所述连接杆纵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滑动孔内侧壁与连接杆外侧壁接触。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所述左板左侧壁设置有平台,第一电机安装在平台上。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两组左套筒和两组右套筒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三角板和两组右三角板,两组左三角板和两组右三角板分别与两组左支架和两组右支架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所述左板和右板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加强杆和两组右加强杆,两组左加强杆和两组右加强杆分别与两组左支架和两组右支架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出泥斗底端连通设置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两组左支架、两组右支架、污泥收集池和第二电机均需外界进行固定,第一电机通电后,在连接杆、左转轴、右转轴、往复丝杠和L型块的相互配合下,第一电机转动带动出泥斗左右往复移动,第二电机通电后,在两组左套筒、两组左伸缩杆、两组右套筒、两组右伸缩杆、过渡块、第二电机、圆盘、驱动杆和固定杆的相互配合下,污泥处理池发生左右向往复低速摆动,污泥进入出泥斗沿出泥斗底端流入至污泥处理池,污泥处理池内部设有蚯蚓等,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会先作用于下层污泥,当下层污泥已处理至养分不够其生存时,蚯蚓将往上层运动从而继续处理上层污泥,因此,污泥处理池中的污泥从下而上被处理,下层已处理好的污泥则在污泥处理池筛动时通过多组筛口进入污泥收集池,然后进入下一处理阶段或回收利用,污泥分布均匀,提高处理能力,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左支架、左板和左加强杆的连接示意左视图;图4是左套筒、左伸缩杆、左限位环、左支撑板和左弹簧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出泥斗;2、污泥处理池;3、污泥收集池;4、左支架;5、连接杆;6、左转轴;7、往复丝杠;9、驱动杆;10、固定杆;11、左板;12、右板;13、滚珠轴承;14、第一电机;15、L型块;16、左套筒;17、左伸缩杆;18、右套筒;19、右伸缩杆;20、过渡块;21、第二电机;22、圆盘;23、防脱环;24、左限位环;25、左支撑板;26、左弹簧;27、平台;28、左三角板;29、左加强杆;30、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包括出泥斗1、污泥处理池2和污泥收集池3,出泥斗1和污泥收集池3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2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2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2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2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包括两组左支架4、两组右支架、连接杆5、左转轴6、右转轴、往复丝杠7、驱动杆9和固定杆10,两组左支架4顶端设置有左板11,两组右支架顶端设置有右板12,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左板11和右板12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固定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13,左转轴6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13键连接,左转轴6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4,出泥斗1后侧壁设置有L型块15,L型块15设置有调节孔和滑动孔,往复丝杠7螺装穿过调节孔并且往复丝杠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6和右转轴连接,连接杆5穿过滑动孔并且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两组左支架4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套筒16,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杆17,两组左伸缩杆17分别插入两组左套筒16内部,两组右支架左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右套筒18,污泥处理池2右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伸缩杆19,两组右伸缩杆19分别插入两组右套筒18内部,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过渡块20,两组左支架4左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包括出泥斗(1)、污泥处理池(2)和污泥收集池(3),出泥斗(1)和污泥收集池(3)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2)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2)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2)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2)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左支架(4)、两组右支架、连接杆(5)、左转轴(6)、右转轴、往复丝杠(7)、驱动杆(9)和固定杆(10),所述两组左支架(4)顶端设置有左板(11),两组右支架顶端设置有右板(12),所述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左板(11)和右板(12)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固定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13),所述左转轴(6)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13)键连接,左转轴(6)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4),出泥斗(1)后侧壁设置有L型块(15),L型块(15)设置有调节孔和滑动孔,所述往复丝杠(7)螺装穿过调节孔并且往复丝杠(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6)和右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5)穿过滑动孔并且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所述两组左支架(4)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套筒(16),所述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杆(17),两组左伸缩杆(17)分别插入两组左套筒(16)内部,所述两组右支架左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右套筒(18),所述污泥处理池(2)右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伸缩杆(19),两组右伸缩杆(19)分别插入两组右套筒(18)内部,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过渡块(20),两组左支架(4)左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前端设置有圆盘(22),过渡块(20)左侧壁设置有顶底向连通的转动槽,所述驱动杆(9)右端与转动槽内侧壁铰接,驱动杆(9)左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固定杆(10)后端穿过转动孔然后与圆盘(22)前侧壁右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减量化装置,包括出泥斗(1)、污泥处理池(2)和污泥收集池(3),出泥斗(1)和污泥收集池(3)分别位于污泥处理池(2)的上方和下方,污泥处理池(2)内部设置有处理腔,污泥处理池(2)顶侧壁连通设置有放置口,污泥处理池(2)底侧壁连通设置有多组筛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左支架(4)、两组右支架、连接杆(5)、左转轴(6)、右转轴、往复丝杠(7)、驱动杆(9)和固定杆(10),所述两组左支架(4)顶端设置有左板(11),两组右支架顶端设置有右板(12),所述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左板(11)和右板(12)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固定孔处分别设置有两组滚珠轴承(13),所述左转轴(6)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滚珠轴承(13)键连接,左转轴(6)左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4),出泥斗(1)后侧壁设置有L型块(15),L型块(15)设置有调节孔和滑动孔,所述往复丝杠(7)螺装穿过调节孔并且往复丝杠(7)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转轴(6)和右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5)穿过滑动孔并且连接杆(5)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12)连接,所述两组左支架(4)右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套筒(16),所述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伸缩杆(17),两组左伸缩杆(17)分别插入两组左套筒(16)内部,所述两组右支架左侧壁分别设置有两组右套筒(18),所述污泥处理池(2)右侧壁顶端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右伸缩杆(19),两组右伸缩杆(19)分别插入两组右套筒(18)内部,污泥处理池(2)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过渡块(20),两组左支架(4)左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前端设置有圆盘(22),过渡块(20)左侧壁设置有顶底向连通的转动槽,所述驱动杆(9)右端与转动槽内侧壁铰接,驱动杆(9)左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固定杆(10)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陶军赵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环亚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