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18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多根两侧具有燕尾槽的桩体、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过滤模块、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挡水板,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配合使过滤模块和挡水板与桩体连接,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至少安装一块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挡水板,所述过滤模块中设置有若干个弯曲的过滤通道,每个所述过滤通道中安装一串组合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运输、安装;在过滤通道中设置组合填料,利用组合填料上附着的生物基于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从而使从过滤通道中流过的污水得到净化。

A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for rive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水质污染与生态退化问题愈发严重,耗氧有机物污染和氮、磷营养盐的输入,导致河流水质明显恶化。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城市的生态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因此如何处理低污染水为典型特征的城市河道水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降低低污染水体污染物负荷对恢复水体生态和河流社会功能有重大意义。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但目前缺乏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具有模块式、易运输、易安装特点的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多根两侧具有燕尾槽的桩体、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过滤模块、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挡水板,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配合使过滤模块和挡水板与桩体连接,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至少安装一块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挡水板,所述过滤模块中设置有若干个弯曲的过滤通道,每个所述过滤通道中安装一串组合填料。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模块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上设置有与过滤通道连通的圆孔,所述圆孔中设置有呈放射形的拦截网,所述组合填料的一端系在拦截网的中心。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通道的中部向上弯曲,使所述过滤通道的中间比过滤通道的两端高。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模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镶嵌安装有沿过滤模块宽度方向布置的密封条。进一步的,所述桩体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可拆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桩体之间成30°夹角。进一步的,所述桩体的顶端通过紧固件安装固定有防止燕尾块从燕尾槽中脱离的压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运输、安装;在过滤通道中设置组合填料,利用组合填料上附着的生物基于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从而使从过滤通道中流过的污水得到净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设施从河道上游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桩体与支撑杆安装好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桩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模块从河道上游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模块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模块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模块的纵截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挡水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包括五根两侧具有燕尾槽7的桩体1、四块两侧具有燕尾块8的过滤模块2、八块两侧具有燕尾块8的挡水板3,燕尾块8与燕尾槽7相配合使过滤模块2和挡水板3与桩体1连接,相邻两根桩体1之间安装一块过滤模块2,过滤模块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挡水板3,过滤模块2中设置有若干个弯曲的过滤通道14,每个过滤通道14中安装一串组合填料15。过滤模块2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不锈钢板11,不锈钢板11上设置有与过滤通道14连通的圆孔12,圆孔12中设置有呈放射形的拦截网13,组合填料15的一端系在拦截网13的中心。拦截网13一方面是用于固定住组合填料15的一端,另一方面是用于阻挡河道中体积大的固体垃圾,防止固体垃圾堵塞过滤通道14。过滤通道14的中部向上弯曲,使过滤通道14的中间比过滤通道14的两端高,使流入过滤通道14中的固体颗粒物能够从过滤通道14中滑出,防止固体颗粒在过滤通道14中堆积。过滤模块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镶嵌安装有沿过滤模块2宽度方向布置的密封条4。密封条4为了防止水直接从过滤模块2与挡水板3之间的缝隙中流过。桩体1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通过紧固件6安装有可拆卸的支撑杆9,支撑杆9与桩体1之间成30°夹角。支撑杆9对桩体1进行支撑,增加桩体1的稳定性。桩体1的顶端通过紧固件6安装固定有防止燕尾块8从燕尾槽7中脱离的压板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多根两侧具有燕尾槽的桩体、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过滤模块、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挡水板,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配合使过滤模块和挡水板与桩体连接,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至少安装一块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挡水板,所述过滤模块中设置有若干个弯曲的过滤通道,每个所述过滤通道中安装一串组合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多根两侧具有燕尾槽的桩体、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过滤模块、多块两侧具有燕尾块的挡水板,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相配合使过滤模块和挡水板与桩体连接,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至少安装一块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有挡水板,所述过滤模块中设置有若干个弯曲的过滤通道,每个所述过滤通道中安装一串组合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上设置有与过滤通道连通的圆孔,所述圆孔中设置有呈放射形的拦截网,所述组合填料的一端系在拦截网的中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婷孟祥鑫洪隽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