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1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其包括用于将高压气流朝向浇注零件表面导出的冲击构件以及驱动构件,冲击构件设置有六组并且沿固定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冲击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筒上的硬质活动管且活动管的轴向沿固定筒的径向布置,砂模铸模在固定筒内完成振动破除,活动管上下并列设置有两个,活动管的输入端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并且该端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端盖、输出端位于固定筒的内部并且该端连通设置有喷头,喷头位于钢丝筒与固定筒之间,喷头沿活动管的径向向外延伸布置,喷头的输入端与活动管的输出端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钢丝筒,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活动管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High speed fluid cleaning mechanism of sand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模铸造
,具体涉及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
技术介绍
砂模铸造是应用广泛的铸造形式,正如名称所示,就是用砂子制造铸模,砂模铸造需要在砂子中放入成品零件模型或木制模型,然后在模样周围填满砂子,开箱取出模样以后砂子形成铸模。使用过程中,铸模浇注金属液体以后保持适当时间,一直到金属凝固,而后,将砂子清除,取出零件后,铸模被毁,因此必须为每个铸造件制作新铸模。目前,一般通过机械振动对砂模铸模进行振动,使砂子散落与浇注零件分离,从而将浇注零件取出,其缺点在于,砂模破除后,浇注零件表面粘黏的砂子难以通过机械振动完全清除,需要由人工进行二次清洁清理,费时费力,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能够对浇注零件表面粘黏的砂子完全清除的清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能够对浇注零件表面粘黏的砂子完全清除的清理机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其包括用于将高压气流朝向浇注零件表面导出的冲击构件以及驱动构件,冲击构件设置有六组并且沿固定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冲击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筒上的硬质活动管且活动管的轴向沿固定筒的径向布置,砂模铸模在固定筒内完成振动破除,活动管上下并列设置有两个,活动管的输入端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并且该端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端盖、输出端位于固定筒的内部并且该端连通设置有喷头,喷头位于钢丝筒与固定筒之间,喷头沿活动管的径向向外延伸布置,喷头的输入端与活动管的输出端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钢丝筒,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活动管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活动管输出端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台阶一与台阶二,台阶一与台阶二均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台阶一靠近固定筒布置、台阶二远离固定筒布置,台阶一的外圆面直径小于活动管的直径且大于台阶二的外圆面直径,端盖设置成帽状并且与台阶二之间构成密封式螺纹连接配合,台阶一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活动管内部接通的通孔,通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台阶一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台阶一上同轴套设有环状的对接筒,对接筒与台阶一的构成转动式密封连接配合,对接筒的内圆面上同轴开设有环道与环道与通孔连接接通,对接筒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环道连接接通的对接头,所述的冲击构件还包括导管四且导管四为三通管,导管四包括一个输入端与两个输出端,导管四的输入端与供气装置连接接通、其中一输出端与其中一对接头连接接通、另一输出端与另一对接头连接接通。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外圆面上且平行于固定筒轴向的导向块,导向块设置有六个并且沿固定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导向块上设置有活动齿条且两者沿平行于固定筒的轴向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活动管的外部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活动齿条与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并且相啮合,通过驱动活动齿条上下往复运动,实现活动管的转动。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驱动构件还包括同轴活动套接于固定筒外部的升降环,升降环的内圆面与活动齿条固定连接、外圆面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升降环的轴向对称布置,固定板套接于支撑杆上并且可沿着支撑杆上下滑动,固定板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轴向竖直的缸体二,缸体二内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的活塞杆二,活塞杆二中的推杆由缸体二的上端伸出并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活塞杆二中的活塞将缸体二分隔为容积可变的气腔三与气腔四且气腔三位于气腔四的下方,缸体二的外部设置有导管五与导管六,导管五输出端与气腔三连接接通、输入端与供气装置连接接通,导管六的输出端与气缸四连接接通、输出端与供气装置连接接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高压气体可正对浇注零件表面外排,对粘黏于浇注零件表面的砂子进行冲击并且使其脱落,大大提升了浇注零件的铸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振动机构与承托机构的配合图。图10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承托机构与振动机构的配合图。图14为承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升降构件、排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升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排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排砂构件的剖视图。图19为清理机构与振动机构、承托机构的配合图。图20为冲击构件与承托机构的配合图。图21为冲击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2为冲击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23为冲击构件的剖视图。图24为冲击固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5为驱动构件与冲击构件的配合图。图26为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驱动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8为供气装置与升降构件、气动振动器、冲击构件、驱动构件的配合图。图29为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供气装置与升降构件的配合图。图31为供气装置与气动振动器、冲击构件的配合图。图32为分路器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供气装置与驱动构件的配合图。图中标示为:100、振动机构;101、底板;102、支撑架;103、固定环一;103a、外环体一;103b、内环体一;103c、连接杆一;104、支撑杆;105、固定环二;106、固定筒;107、密封盖;108a、缺口;108b、凸起;108c、限位块;108d、把手;109a、滑杆;109b、限位螺栓;110、振动环;110a、外环体三;110b、内环体三;110c、连接杆三;111、对接口;112、凸耳;113、气动振动器;114、导管一;115a、缓冲弹簧一;115b、缓冲弹簧二;120、外罩;200、承托机构;201、承托筒;202、虑孔;203、钢丝筒;204、套接筒;210、升降构件;211、缸体一;212、活塞杆一;213、导管二;214、导管三;220、排砂构件;221、漏斗;222、套管;223、排料管;300、清理机构;310、冲击构件;311、活动管;311a、台阶一;311b、台阶二;312c、通孔;312、喷头;313、端盖;314、对接筒;314a、环道;314b、对接接头;315、导管四;316、从动齿轮;320、驱动构件;321、导向块;322、活动齿条;323、升降环;324、固定板;325、缸体二;326、活塞杆二;327、导管五;328、导管六;400、供气装置;410、分路器一;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高压气流朝向浇注零件表面导出的冲击构件以及驱动构件,冲击构件设置有六组并且沿固定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冲击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筒上的硬质活动管且活动管的轴向沿固定筒的径向布置,砂模铸模在固定筒内完成振动破除,活动管上下并列设置有两个,活动管的输入端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并且该端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端盖、输出端位于固定筒的内部并且该端连通设置有喷头,喷头位于钢丝筒与固定筒之间,喷头沿活动管的径向向外延伸布置,喷头的输入端与活动管的输出端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钢丝筒,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活动管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高压气流朝向浇注零件表面导出的冲击构件以及驱动构件,冲击构件设置有六组并且沿固定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冲击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筒上的硬质活动管且活动管的轴向沿固定筒的径向布置,砂模铸模在固定筒内完成振动破除,活动管上下并列设置有两个,活动管的输入端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并且该端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端盖、输出端位于固定筒的内部并且该端连通设置有喷头,喷头位于钢丝筒与固定筒之间,喷头沿活动管的径向向外延伸布置,喷头的输入端与活动管的输出端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钢丝筒,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活动管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砂模的高速流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输出端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台阶一与台阶二,台阶一与台阶二均位于固定筒的外部,台阶一靠近固定筒布置、台阶二远离固定筒布置,台阶一的外圆面直径小于活动管的直径且大于台阶二的外圆面直径,端盖设置成帽状并且与台阶二之间构成密封式螺纹连接配合,台阶一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其活动管内部接通的通孔,通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台阶一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台阶一上同轴套设有环状的对接筒,对接筒与台阶一的构成转动式密封连接配合,对接筒的内圆面上同轴开设有环道与环道与通孔连接接通,对接筒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环道连接接通的对接头,所述的冲击构件还包括导管四且导管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能静费先江张冠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七茗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