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06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技术领域。所述混合格栅包括: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每组环形格栅和每组V形格栅均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每组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该多个环形格栅条共平面设置,每组V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该每个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朝向反应器的进口。通过该混合格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待反应气体可以沿着V形格栅条的侧面流动,使其呈扇面状扩散,增加了待反应气体在混合格栅内部的湍流强度,从而可以使进入反应器内的待反应气体的浓度较为均衡,避免了反应器内部各处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反应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Mixed grid and redox re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格栅是设置在靠近反应器进口处,用于提高反应器内部待反应气体的均匀度的装置。相关技术中,混合格栅中的格栅条一般为阵列排布的圆柱形钢条。待反应气体可以从气体输送口通入至混合格栅内,在阵列排布的格栅条的作用下,该待反应气体可以与空气均匀混合。该均匀混合后的待反应气体可以通入至反应器内。但是,该混合格栅的混合效果较差,使得反应器内部各处的待反应气体的浓度不一致,导致反应器内部各处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反应均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混合格栅对待反应气体的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格栅,所述混合格栅与反应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合格栅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内;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和每组所述V形格栅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所述多个环形格栅条共平面设置,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每组所述V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每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反应器的进口。可选的,所述混合格栅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组环形格栅对应的至少一组固定杆;每组所述固定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连接,且每组所述固定杆包括的多个固定杆共平面设置,每组所述固定杆用于支撑对应的一组环形格栅。可选的,每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焊接;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焊接;每组环形格栅中的每个所述环形格栅条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固定杆中的每个固定杆焊接。可选的,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包括的多个环形格栅条等间距设置;每组所述V形格栅包括的多个V形格栅条等间距设置。可选的,每组所述V形格栅中的所述多个V形格栅条以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为轴阵列设置。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夹角为10度至30度。可选的,所述混合格栅包括:一组环形格栅以及一组V形格栅;所述一组V形格栅相对于所述一组环形格栅靠近所述反应器的进口,且所述一组V形格栅与所述一组环形格栅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方向的间距大于0。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共轴线;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包括的多个环形格栅条共轴线,且与所述第一筒体共轴线。可选的,每个所述环形格栅条是由圆柱形的钢条围成的环形结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器一端的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混合格栅,所述混合格栅与所述反应器的进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格栅及氧化还原反应装置,该混合格栅包括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每组环形格栅和每组V形格栅均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每组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每组V形格栅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且每个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可以朝向该反应器的进口。在采用该混合格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待反应气体通过该混合格栅时会沿着每个V形格栅条的侧面流动,待反应气体可以呈扇面状扩散,增加了待反应气体在混合格栅内部的湍流强度,从而可以使进入反应器内部的待反应气体的浓度较为均衡,避免了反应器内部各处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反应均一性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格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格栅条与V形格栅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格栅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形格栅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形格栅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混合格栅时反应器内的混合反应气体的浓度分布云图;图1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格栅时反应器内的混合反应气体的浓度分布云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格栅,该混合格栅可以与反应器的进口连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格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混合格栅可以包括:第一筒体01、第二筒体02、至少一组环形格栅03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04。例如,图1中仅示出了一组环形格栅03以及一组V形格栅04。该第一筒体01可以设置在该第二筒体02内。每组环形格栅03和每组V形格栅04均设置在该第一筒体01和该第二筒体02之间。每组该环形格栅03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031,该多个环形格栅条031可以共平面设置,该平面垂直于该第一筒体01的轴线X。每组V形格栅04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041,每个V形格栅条041的开口方向可以朝向该反应器的进口(图1未示出)。其中,每个V形格栅条041可以是由两个板状结构以一定夹角连接所形成的结构,其横截面呈V形,该横截面为垂直于第一筒体的径向的截面。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器10可以包括反应器筒体101,以及设置在该反应器筒体101上的进口10a。混合格栅可以设置在靠近反应器进口10a处的一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格栅,该混合格栅包括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每组环形格栅和每组V形格栅均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每组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每组V形格栅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且每个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可以朝向该反应器的进口。在采用该混合格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待反应气体通过该混合格栅时会沿着每个V形格栅条的侧面流动,使待反应气体可以呈扇面状扩散,增加了待反应气体在混合格栅内部的湍流强度,从而可以使进入反应器内部的待反应气体的浓度较为均衡,避免了反应器内部各处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反应均一性较差的问题。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组固定杆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格栅与反应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合格栅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n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内;/n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和每组所述V形格栅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n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所述多个环形格栅条共平面设置,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n每组所述V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每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反应器的进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格栅与反应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合格栅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至少一组环形格栅以及至少一组V形格栅;
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内;
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和每组所述V形格栅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
每组所述环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格栅条,所述多个环形格栅条共平面设置,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线;
每组所述V形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V形格栅条,每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反应器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格栅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组环形格栅对应的至少一组固定杆;
每组所述固定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连接,且每组所述固定杆包括的多个固定杆共平面设置,每组所述固定杆用于支撑对应的一组环形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混合格栅,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V形格栅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焊接;
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焊接;
每组环形格栅中的每个所述环形格栅条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固定杆中的每个固定杆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费继增宋鹏付文景吴爱民包日新付振东贺飞邱志明何晓昶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