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26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备料仓、旋转供料器以及缓冲料仓,所述缓冲料仓通过旋转供料器连接于备料仓的正下方,所述备料仓顶部设有备料仓进料口,所述缓冲料仓底部设有缓冲料仓出料口,所述缓冲料仓出料口与反应釜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反应体系密闭的同时实现固体的连续加料,而且反应体系中上行的有害或潮湿的气体不会进入固体备料系统,避免了固体物料变质或结块。

A solid continuous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涉及化工加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中,如果控制液体滴加到固体中去,可以直接使用滴液设备进行操作,不仅可以连续地加料,也能够控制加料速度;但有时候要控制固体缓慢地加入到液体中去反应,如果反应是敞开体系的,则可以通过反应釜的投料口分批次地加入到反应体系中,但是这只能适用于不必隔绝空气的反应,同时人工操作也无法有效地控制加料的速度。对于既要控制加料速度,又要保证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的固体加料操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在惰性气体手套箱或手套袋中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对设备要求很高,过程也很繁琐:(2)采用Schlenk技术的装置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比较方便常用的无氧无水反应操作中固体化合物的加料技术;通过旋转加料瓶的高度位置来控制添加固体反应物,从而达到控制加料速度的目的;但在反应瓶中的一些液体反应物或溶剂在加热时会产生一定的蒸汽,蒸汽上升会与正在添加的固体粉末状反应物接触,造成结块影响进一步的转移。专利CN201310048538.5、CN201320070467.4提供的一种连续批量固体加料装置,结构复杂,使用过程中,固体不能顺畅地进入反应瓶,同时,弹性套管容易被上升的有机溶剂侵蚀、产生溶胀、腐蚀等现象,导致密封不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在保证反应体系密闭的同时实现固体的连续加料,而且反应体系中上行的有害或潮湿的气体不会进入固体备料系统,避免了固体物料变质或结块。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备料仓、旋转供料器以及缓冲料仓,所述缓冲料仓通过旋转供料器连接于备料仓的正下方,所述备料仓顶部设有备料仓进料口,所述缓冲料仓底部设有缓冲料仓出料口,所述缓冲料仓出料口与反应釜相连。将待投料的固体物料通过备料仓进料口配置至备料仓,打开旋转供料器,旋转供料器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固体物料从备料仓带出,落入缓冲料仓,再落入反应釜,实现固体物料的连续加料。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料仓通过放料阀与反应釜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放料阀为气动阀。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阀设有固体料位计,所述固体料位计与气动阀信号连接,所述固体料位计设于缓冲料仓内壁。开始加料时,将放料阀关闭,当缓冲料仓中的物料达到设定的量的时候,固体料位计传递信号至气动阀,气动阀自动打开,将物料投入反应釜后,自动关闭,待物料再一次达到设定值时再一次自动开启,如此反复。进一步的,所述备料仓进料口连接真空上料机的出料口。利用真空上料机来配置固体物料,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旋转供料器包括圆柱形壳体、同轴内切安装于壳体内的转子、减速器以及电机,所述壳体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转子表面轴向设有凹槽,所述转子一端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转子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旋转供料器包括圆柱形壳体、同轴安装于壳体内的转子、减速器以及电机,所述壳体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转子包括转轴与轴向安装于转轴的叶片,所述叶片外侧与所述壳体内壁相切,所述转轴一端连接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叶片设有4至8片,所述叶片外侧包覆弹性密封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使用备料仓、旋转供料器以及缓冲料仓,将待投料的固体物料通过备料仓进料口配置至备料仓,打开旋转供料器,旋转供料器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固体物料从备料仓带出,落入缓冲料仓,再落入反应釜,实现固体物料的连续加料。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旋转供料器少量不间断的加料,固体顺畅进入反应体系。本技术缓冲料仓通过放料阀与反应釜相连,保证下料过程相对密闭,减少反应体系与固体加料体系直接接触,上升的有机溶剂不会对旋转供料器产生腐蚀,同时避免了固体物料变质或结块。本技术使用带有液位感应功能的气动阀,实现自动放料。本技术提供的旋转供料器,密封性能良好,保证连续加料的同时,反应体系与固体加料体系完全隔离,阻止了反应体系中上行的有害或潮湿的气体进入固体加料装置,避免了固体物料变质或结块,提高了整个反应体系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旋转供料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供料器的分解图;图4为实施例1的旋转供料器沿AA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2的旋转供料器沿AA的剖视图;其中,1-备料仓,11-备料仓进料口,2-旋转供料器,3-缓冲料仓,31-缓冲料仓出料口,4-反应釜,5-放料阀,51-液位反应器;21-壳体,211-进料口,212-出料口,22-转子,221-凹槽,222-转轴,223-叶片,23-减速器,2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备料仓1、旋转供料器2以及缓冲料仓3,缓冲料仓3通过旋转供料器2连接于备料仓1的正下方,备料仓1顶部设有备料仓进料口11,缓冲料仓3底部设有缓冲料仓出料口31,缓冲料仓3通过放料阀5与反应釜4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放料阀5为气动阀,气动阀设有固体料位计51,固体料位计51与气动阀信号连接,固体料位计51设于缓冲料仓3内壁。本实施例使用的固体料位计51为射频导纳料位计,型号为SP-ECFW-500。本实施例中,备料仓进料口11连接真空上料机的出料口,利用真空上料机来配置固体物料,本实施例使用的真空上料机型号为SL-B-30。如图2至4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供料器2包括圆柱形壳体21、同轴内切安装于壳体内的转子22、减速器23以及电机24,壳体21上端设有进料口211,壳体21下端设有出料口212,转子22表面轴向均匀设有四个凹槽221,转子22一端连接减速器23的动力输出端,减速器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24的动力输出端,本实施例中的转子22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除旋转供料器2不同外,其他同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供料器2包括圆柱形壳体21、同轴安装于壳体内的转子22、减速器23以及电机24,壳体21上端设有进料口211,壳体21下端设有出料口212,转子22包括转轴222与轴向安装于转轴的叶片223,叶片223外侧与壳体21内壁相切,转轴222一端连接减速器23的动力输出端,减速器2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电机24的动力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叶片223设有6片,叶片223外侧包覆弹性密封材料,弹性密封材料选用橡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备料仓(1)、旋转供料器(2)以及缓冲料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仓(3)通过旋转供料器(2)连接于备料仓(1)的正下方,所述备料仓(1)顶部设有备料仓进料口(11),所述缓冲料仓(3)底部设有缓冲料仓出料口(31),所述缓冲料仓出料口(31)与反应釜(4)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备料仓(1)、旋转供料器(2)以及缓冲料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仓(3)通过旋转供料器(2)连接于备料仓(1)的正下方,所述备料仓(1)顶部设有备料仓进料口(11),所述缓冲料仓(3)底部设有缓冲料仓出料口(31),所述缓冲料仓出料口(31)与反应釜(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料仓(3)通过放料阀(5)与反应釜(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阀(5)为气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阀设有固体料位计(51),所述固体料位计(51)与气动阀信号连接,所述固体料位计(51)设于缓冲料仓(3)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仓进料口(11)连接真空上料机的出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连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供料器(2)包括圆柱形壳体(21)、同轴内切安装于壳体内的转子(22)、减速器(23)以及电机(24),所述壳体(21)上端设有进料口(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林彭华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