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痛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97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祛痛丸,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10份;丹参2‑10份;赤芍2‑10份;炒白芍4‑12份;牛膝2‑8份;麻黄2‑8份;制川乌1‑8份;制马钱子0.2‑1份和甘草1‑7份。所述祛痛丸制作方法为:称取上述诸药,用水洗净,60至80度干燥后,混合粉碎,过6号筛得细粉,加炼蜜制成大蜜丸,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祛痛丸清热解毒、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祛瘀止痛,能有效治疗类风湿、痛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尤其对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

A pain removing p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痛丸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祛痛丸。
技术介绍
治疗类风湿、痛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具有疗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疼痛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急性发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类风湿、痛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的方法有多种,如手术治疗,推拿、针灸、理疗等物理治疗,西药、中药等用药治疗,手术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病症,但不能根治,西药治疗法可以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但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长期服药,停药又会疼痛,中药膏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只适合于轻者,对于重病患者,仍不能很好的根治,中药口服药治疗腰腿痛以从根本上治疗坐骨神经痛。中医源远流长,且中药和食物一样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矿物、植物、动物药,没有毒副作用。中药没有抗药性,可以持续运用直到根治疾病,这是中药的独特优势。申请号为201110327189.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由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黄芪20-30g、桂枝10-15g、丹参20-30g、红花15-20g、赤芍15-20g、川芎10-15g、牛膝10-15g、仙灵脾15-20g、独活10-15g、附子9-12g、栀子10-15g、苡米20-30g、木瓜10-15g、僵蚕15-20g、伸筋草15-20g。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急性发作、属风寒侵袭型。申请号为201410167311.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痛风的药物,其由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黄芪50-72g,川芎12-18g,桂枝16-23g,甘草8-12g,潞党参32-47g,当归12-20g,杜仲12-18g,石风丹12-18g,炒白术12-18g,熟地24-36g,淮牛膝12-20g,茯苓12-18g,桑寄生12-20g,赤芍12-20g,丹参12-20g,黄柏12-20g,独活12-20g,秦艽12-20g,鸡血藤19-28g,威灵仙12-20g,防风12-18g,细辛4-6g,麻黄12-18g。中药对于治疗类风湿、通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等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民间流传组方也比较多,中药方治病大多数存在见效慢,每个组方各有特点专治某类疾病。能同时治疗类风湿、通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等疾病不多见。并且对于慢性病很多时候在吃药时能明显缓解症状,一旦停药一段时间后容易引起复发,愈后复发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祛痛丸,该配方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出风除湿、通经活络、强力止疼、舒筋壮骨、利水渗湿、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散结消肿功效,能有效治疗类风湿、痛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尤其治疗坐骨神经痛见效快,无副作用,愈后复发率低。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痹痛”中的“筋痛”,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通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治疗原则应为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壮筋骨、补气血。本专利技术的祛痛丸,所选用药材的药理学基础为:中医古方:将生麻黄、桂枝、稀莶草各50克,制川乌、木香各15克,羌活、威灵仙、海风藤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该药方具有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神授通痹酒,[组成]:有鸡血藤、红花、威灵仙、甘草、茯苓、白芍、独活、木瓜等。[用法和用量]:一日两次,每次半两(一汤勺);常年喝酒的人,每次一两。该药酒的作用是散瘀通痹,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补血、养血、活血。散瘀如不活脉、补血、养血,则久耗血气,六神俱损,治疗无可久延,久用反而伤身。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在上述两经验方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了新的配方,该配方根据多年来的治疗精要,选用配伍组合中药材,具有通经活络、强力止疼、舒筋壮骨、利水渗湿、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散结消肿功效;具有消炎、活络、通痹、补血、补强筋骨、益气固表等功效。本专利技术中增加的炒白芍和甘草搭配,对因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炒白芍可以保护肝脏,减少吃药对肝脏的损伤;对肠胃有保护功效,可以保护肠胃不利的人群;炒白芍有抗炎和吞噬一些病变的细胞,有免疫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祛痛丸,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10份;丹参2-10份;赤芍2-10份;炒白芍4-12份;牛膝2-8份;麻黄2-8份;制川乌1-8份;制马钱子0.2-1份和甘草1-7份。桂枝:味辛、甘,入肝、肾、脾,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炒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牛膝:味甘、微苦、性性平。归肝、肾经。活血祛瘀,祛风利湿。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且麻黄有兴奋中枢神经,故麻黄不能多用。本专利技术中麻黄含量低于其他配方。川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制马钱子:①活血通络;马钱子有舒筋活血,散寒通络的功效。对于乳腺肿块,痈疽肿痛有很好的疗效。②消炎抗菌:马钱子也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非特异性炎症痈疽肿痛有一定的疗效。③止痛:马钱子是中药止痛最管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乳痛风湿骨痛,肌肉损伤疼痛有特效。④祛瘀生肌:马钱子对小儿麻痹,手足麻木,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生马钱子有大毒,制后毒性降低,本专利技术中加入微量制马钱子,既能达到效果,又不至于中毒或刺激咽喉等症。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祛痛丸,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8份;丹参4-10份;赤芍4-10份;炒白芍6-10份;牛膝4-8份;麻黄2-6份;制川乌1-6份;制马钱子0.2-0.8份和甘草1-6份。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祛痛丸,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6份;丹参6-8份;赤芍6-8份;炒白芍8-10份;牛膝6-8份;麻黄2-4份;制川乌1-4份;制马钱子0.2-0.6份和甘草1-4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祛痛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10份;丹参2-10份;赤芍2-10份;炒白芍4-12份;牛膝2-8份;麻黄2-8份;制川乌1-8份;制马钱子0.2-1份和甘草1-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痛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10份;丹参2-10份;赤芍2-10份;炒白芍4-12份;牛膝2-8份;麻黄2-8份;制川乌1-8份;制马钱子0.2-1份和甘草1-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痛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8份;丹参4-10份;赤芍4-10份;炒白芍6-10份;牛膝4-8份;麻黄2-6份;制川乌1-6份;制马钱子0.2-0.8份和甘草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祛痛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桂枝2-6份;丹参6-8份;赤芍6-8份;炒白芍8-10份;牛膝6-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洪英邵海燕于红霞颜晶朱凤祥赵红君周玥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