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振动采摘机和双振动采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振动采摘机和双振动采摘方法,属于林果机械式采摘
技术介绍
果园收获作业具有劳动强度大、季节性较强的特点,目前国内收获技术还停留在人工采摘、捡拾作业水平。人工收获的缺点很明显,果农的劳动成本高,劳动力不足,采摘效率偏低,而且容易造成果实破损,不利于储藏。虽然已有部分果园采用机械式收获,但受到地形、果树间距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获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对果实收集的影响尤为突出。通过专利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有:1.CN109121722A,振动式采摘收集一体机械臂,公开了一种振动式采摘收集一体机械臂,包括手臂,手臂上设置有振动器和两个夹持爪,各夹持爪分别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爪分开或者闭合;各夹持爪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展开和收缩的支撑机构,各支撑机构上设置有伞布,支撑机构展开后,伞布被撑开,支撑机构收缩后,伞布收缩。2.CN208708181U,一种预定位自主夹持式采摘机构,包括多节能够轴向伸缩的套筒,最内侧套筒与第一伸缩机构连接,最 ...
【技术保护点】
1.双振动采摘机,包括履带式的走行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走行机构(1)上装有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分别夹持树干并传递振动,主振动头(2)装在行走机构(1)的前端,副振动头(3)悬吊在主振动头(2)的上方,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对树干的夹持位置均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振动采摘机,包括履带式的走行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走行机构(1)上装有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分别夹持树干并传递振动,主振动头(2)装在行走机构(1)的前端,副振动头(3)悬吊在主振动头(2)的上方,主振动头(2)和副振动头(3)对树干的夹持位置均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走行机构(1)的前端装有可活动的U型树干对中盘(11),主振动头(2)装在U型树干对中盘(11)上,U型树干对中盘(11)开有与树干相对应的U型口(12),U型树干对中盘(11)带动主振动头(2)运动,使树干伸入至U型口(12)中并同步伸入至主振动头(2)的夹持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振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树干对中盘(11)通过移动机构(4)装在走行机构(1)前端,移动机构(4)包括可带动U型树干对中盘(11)前后伸缩的伸缩组(41)、可带动U型树干对中盘(11)升降的升降组(42)和可带动U型树干对中盘(11)左右运动的平移组(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振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组(41)包括与升降组(42)沿前后方向导向配合连接的承载横管(41.1)和装在承载横管(41.1)中且一端与承载横管(41.1)连接,另一端与升降组(42)连接的前后液压缸(41.2),U型树干对中盘(11)与承载横管(41.1)固定,随前后液压缸(41.2)的伸缩与承载横管(41.1)一起前后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振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组(42)包括与承载横管(41.1)沿前后方向导向配合连接的承载架(42.1)、与承载架(42.1)固定的升降套底座(42.2)、沿垂向与升降套底座(42.2)导向配合连接的升降套(42.3)和沿垂向设置的升降油缸(42.4),升降套(42.3)与走行机构(1)连接,承载架(42.1)和升降套底座(42.2)均呈直角形状,升降套底座(42.2)固定在承载架(42.1)的顶部,升降油缸(42.4)一装与升降套(42.3)连接,另一端与升降套底座(42.2)连接,升降套底座(42.2)随升降油缸(42.4)的伸缩在升降套(42.3)中导向运动,带动承载架(42.1)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振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组(43)包括装在走行机构(1)上且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圆管导轨(43.1)和平行固定在圆管导轨(43.1)上的左右油缸(43.2),升降套(42.3)上具有与圆管导轨(4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君,高自成,廖凯,汤刚车,税加坤,闵淑辉,杨蹈宇,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