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主要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由于当前对该类垃圾的收运体系尚未健全,在部分地区,生活垃圾经常被滞留在垃圾中转站数天乃至数月。在此过程中,垃圾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因为缺乏相应的环卫保障设施,往往直接下渗污染地下水或者被雨水等冲刷至地表水中,严重威胁农村地区环境安全。目前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生物法,如利用微生物氧化降解污染物,该方法能耗小但对于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物化法,如通过投加絮凝剂等对污染物进行絮凝沉降,该方法去除效果率高但成本高昂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高级氧化法,如电化学法等通过产生强氧化基团氧化降解污染物,该方法虽然也具较好的削减污染物的效果但受其成本及传质效率等因素影响,其在村镇地区垃圾中转站的渗滤液应用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电催化氧化稳定地用于处理垃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单元(1)、厌氧单元(4)、好氧单元(6)、过滤单元(11)、电解单元(27)和出水单元(16);所述调节单元(1)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一水泵(2)的管道与厌氧单元(4)底部进水口相连,厌氧单元(4)中填充有厌氧生物填料(3);所述厌氧单元(4)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水泵(7)的管道与好氧单元(6)底部进水口相连,好氧单元(6)中填充有好氧生物填料(5),且好氧生物填料(5)底部铺设连接第一气泵(8)的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单元(6)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水泵(9)的管道与过滤单元(11)下部的过滤单元进水口(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单元(1)、厌氧单元(4)、好氧单元(6)、过滤单元(11)、电解单元(27)和出水单元(16);所述调节单元(1)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一水泵(2)的管道与厌氧单元(4)底部进水口相连,厌氧单元(4)中填充有厌氧生物填料(3);所述厌氧单元(4)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二水泵(7)的管道与好氧单元(6)底部进水口相连,好氧单元(6)中填充有好氧生物填料(5),且好氧生物填料(5)底部铺设连接第一气泵(8)的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单元(6)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水泵(9)的管道与过滤单元(11)下部的过滤单元进水口(10)相连;过滤单元(11)中部沿水平横截面方向满铺安装有滤网(25),过滤单元(11)的外壁上部设有出水口,过滤单元(11)底部设置有排泥口(26);过滤单元(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电解单元进水口(22)相连;电解单元(27)两端设置有与外部电源(13)相连的一对钛板电极(12),一对钛板电极(12)间填充有粒子电极(15);电解单元(27)中位于粒子电极(15)上方的侧壁上设有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电解单元第一出水口(24)通过管道与出水单元(16)相连;电解单元(27)底部铺设连接第二气泵(14)的曝气装置;电解单元(27)的侧壁底部设有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所述出水单元(16)通过带有第一回流泵(17)的第一回流管连接至至厌氧单元(4)的进水口,所述电解单元第二出水口(23)通过带有第二回流泵(18)的第二回流管连接至调节单元(1)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再生粒子电极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单元(27)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罗安程,梁志伟,陈宣才,袁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