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08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涉及无碳小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碳小车无法实现双8字轨迹转向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车架,在车架上设有动力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动力机构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以便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至驱动机构使驱动机构运行;驱动机构上设有与驱动机构同步转动的凸轮;传动机构包括推杆以及弹簧,在弹簧作用下,推杆端部能够与驱动机构的凸轮始终保持抵接,传动机构的推杆通过微调机构与转动机构相连接,以便传动机构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前后移动过程中带动转动机构转动实现双8字轨迹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实现小车按照双8字轨迹完成轨迹转向。

A carbon free car with double 8-word trajec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
本技术涉及无碳小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
技术介绍
无碳小车是当前制造类专业学生工程训练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无碳小车是以4焦耳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的、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是指小车在半张乒乓球台上绕中线上的三个障碍桩按照双8字轨迹环行,环行时不可以碰到障碍桩。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无碳小车的双8字轨迹,竞赛场地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常1525mm、宽1370mm)上,有3个障碍桩沿中线放置,障碍桩为直径20mm、长200mm的3个圆棒,两端的桩至中心桩的距离为350±50mm,小车需绕中线上的三个障碍桩按双8字型轨迹循环运行,以小车成功完成双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参赛时,要求小车以“双8”字交替绕过中线上3个障碍桩,保证每个障碍桩在8字型的一个封闭圈内。每完成1个“双8”字且成功绕过3个障碍,得分。一个成功的“8”字绕障轨迹为:3个封闭圈轨迹和轨迹的4次变向交替出现,变向指的是:轨迹的曲率中心从轨迹的一侧变化到另一侧。比赛中,小车需连续运行,直至停止。小车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在所述车架(10)上设有动力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其中,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以便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至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机构同步转动的凸轮(1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推杆(14)以及弹簧(15),在所述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推杆(14)的端部能够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凸轮(17)始终保持抵接,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推杆(14)通过微调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以便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实现双8字轨迹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双8字轨迹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在所述车架(10)上设有动力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其中,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以便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至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驱动机构运行;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机构同步转动的凸轮(1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推杆(14)以及弹簧(15),在所述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推杆(14)的端部能够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凸轮(17)始终保持抵接,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推杆(14)通过微调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以便所述传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实现双8字轨迹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10)上设第一支架安装座(28),在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座(28)上安装有砝码支架(18),所述砝码支架(18)的顶端设有第二支架安装座(19),在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座(19)上设有轴承座(30),所述轴承座(30)上安装有转动轴(29),在转动轴(29)上安装有定滑轮(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架(10)的后方设有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10)两侧的主动轮(34)、从动轮(21)以及位于所述主动轮(34)和所述从动轮(21)之间的轮体轴(31),其中,在所述轮体轴(31)上设有绕线轮(24)且所述绕线轮(24)能够与所述轮体轴(31)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轴(31)的两端通过主动轮支撑板(32)以及从动轮支撑板(22)分别与主动轮(34)和所述从动轮(2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在所述轮体轴(31)靠近所述从动轮支撑板(22)的一端设置的第一齿轮(23)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23)相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16),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3)与所述第二齿轮(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吴振昀连建强唐兵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