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004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下支撑架、瓶体和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设有瓶体,瓶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架,瓶体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积液腔、水封腔和负压腔,积液腔顶端的中部、水封腔顶端的中部和负压腔顶端的中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积液腔上盖、水封腔上盖和负压腔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带机构可以将连接带抽出,从而便于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当不使用连接带时,在弹性带的作用下,连接带进行复位,可通过挂板顶端的挂钩将该装置挂在床边,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的支撑柱和支撑座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放置。

A new thoracic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心、胸外科手术后排气、排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肺组织复张开而恢复功能。也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对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使用的胸腔引流装置是:主要由引流管、连接管、引流瓶、水封瓶等组成。只能在床边固定,不方便病人下床活动,这样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目前护理上为了让病人得到快速康复,协助病人下床活动时,就用绳子绑在胸腔引流装置的框架两端,提着胸腔引流装置活动。由于绳子与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不是一体化结构,不能很牢固的固定引流装置,从而导致患者在离床活动时胸腔引流装置容易晃动甚至倾倒。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方便病人下床活动,这样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下支撑架、瓶体和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设有瓶体,所述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下支撑架(1)、瓶体(5)和上支撑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架(1)的顶端固定设有瓶体(5),所述瓶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架(6),所述瓶体(5)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积液腔(7)、水封腔(8)和负压腔(9),所述积液腔(7)顶端的中部、水封腔(8)顶端的中部和负压腔(9)顶端的中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积液腔上盖、水封腔上盖和负压腔上盖,所述积液腔上盖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引流管接头(10)和第一导管(11),所述水封腔上盖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管(14)和进液管(15),所述第一导管(11)的顶端通过连接管(13)与第二导管(14)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下支撑架(1)、瓶体(5)和上支撑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架(1)的顶端固定设有瓶体(5),所述瓶体(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支撑架(6),所述瓶体(5)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积液腔(7)、水封腔(8)和负压腔(9),所述积液腔(7)顶端的中部、水封腔(8)顶端的中部和负压腔(9)顶端的中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积液腔上盖、水封腔上盖和负压腔上盖,所述积液腔上盖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引流管接头(10)和第一导管(11),所述水封腔上盖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管(14)和进液管(15),所述第一导管(11)的顶端通过连接管(13)与第二导管(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负压腔上盖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负压管(16),所述下支撑架(1)的两侧和上支撑架(6)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调节带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带机构均包括连接块(19)、连接带(21)和固定块(23),两个所述连接块(19)分别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架(1)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块(23)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架(6)的两侧,所述连接块(19)的顶端通过弹性带(20)与连接带(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21)的底部开设有开槽(22),所述连接带(21)与固定块(23)中部开设的放置槽(24)穿插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舜珍陈秀梅杨学宁杨艳珍童弋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