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980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涉及投放装置技术领域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包括设有杆部通孔的主杆上;扣部设置于主杆的下端,扣部包括第一水平挡部,第一水平挡部与主杆的底面和一竖直挡部的上端连接,竖直挡部的下端与第二水平挡部连接;第一水平挡部上设有第一挡部通孔,第二水平挡部上设有第二挡部通孔;拉杆插入杆部通孔中。本装置将海洋勘测设备吊装在主杆下端的扣部与拉杆形成的封闭区域中,能够避免海洋勘测设备在通过钢缆吊起移至海平面上方过程中因波浪引起的船体升沉和晃动而撞击船体造成设备的损伤,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被晃动的设备撞到,确保人员安全,使海洋勘测设备能够稳定地移动到海平面上方,且方便地投放到海洋中,提高工作效率。

Launching device of marine surve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投放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方式一般为在该设备上设置吊环,连接绳索传入吊环中,船体上设置A型架,绳索通过滑轮固定在A型架上,绳索吊着设备从船体移动到船舷,再移动到海平面上方,之后绳索放开设备,使设备投放到海洋中。现有的设备采用绳索吊装到海平面的过程中,船体会随着波浪而升沉和晃动,所以绳索也会带动设备晃动,一方面在设备移动到海平面的过程中,设备来回摆动,可能会碰到船体;另一方面,即使设备移动到海平面上方,由于船体晃动,投放时,设备也可能无法脱离绳索,或者在脱离绳索的过程中,设备碰到船舷。如何设计一种新的装置,能够使设备稳定地移动到海平面上方,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安全,且方便地投放到海洋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海洋勘测设备稳定地移动到海平面上方,且方便地投放到海洋中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上设有沿着轴向贯穿的杆部通孔;扣部,设置于所述主杆的下端,所述扣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挡部和第二水平挡部,所述第一水平挡部的一端与所述主杆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的另一端与一竖直挡部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挡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上设有第一挡部通孔,所述第二水平挡部上设有第二挡部通孔,所述第一挡部通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挡部通孔的中轴线均与所述杆部通孔的中轴线共线;拉杆,所述拉杆插入所述杆部通孔中,所述第一挡部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挡部通孔的直径和所述杆部通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拉杆的外径。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上端面上设有拉手部。优选地,所述主杆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把手部。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把手部的水平高度大于另一个把手部的水平高度。优选地,所述主杆的下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的上部连接所述主杆,所述弯钩部的下部与所述竖直挡部的上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部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二挡部通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杆部通孔的直径。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海洋勘测设备吊装在主杆下端的扣部与拉杆形成的封闭区域中,能够避免海洋勘测设备在通过钢缆吊起移至海平面上方过程中因波浪引起的船体升沉和晃动而撞击船体造成设备的损伤,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被晃动的设备撞到,确保人员安全,使海洋勘测设备能够稳定地移动到海平面上方,且方便地投放到海洋中,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的扣部与拉杆形成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的扣部与拉杆形成封闭结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海洋勘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主杆200扣部210第一水平挡部211第一挡部通孔220第二水平挡部221第二挡部通孔230竖直挡部300拉杆400拉手部500把手部600弯钩部710海洋勘测设备72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包括:主杆100,该主杆100上设有沿着轴向贯穿的杆部通孔(图中未示);扣部200,设置于主杆100的下端,扣部2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挡部210和第二水平挡部220,第一水平挡部210的一端与主杆100的底面连接,第一水平挡部210的另一端与一竖直挡部230的上端连接,竖直挡部230的下端与第二水平挡部220的一端连接;第一水平挡部210上设有第一挡部通孔211,第二水平挡部220上设有第二挡部通孔212,第一挡部通孔211的中轴线和第二挡部通孔212的中轴线均与杆部通孔的中轴线共线;拉杆300,拉杆300插入杆部通孔中,第一挡部通孔211的直径、第二挡部通孔212的直径和杆部通孔的直径均大于拉杆300的外径;第一挡部通孔211的直径和第二挡部通孔212的直径均大于杆部通孔的直径。本技术使用时,先使拉杆300在主杆100中向上移动,使海洋勘测设备710上的吊环720能够套在第一水平挡部210和第二水平挡部220之间,之后,将拉杆300向下移动,使拉杆300的下端穿出到第二水平挡部220的下方时,拉杆300和扣部200围成的封闭区域,海洋勘测设备710上的吊环720无法脱离封闭区域;再将钢缆套在竖直挡部230上,吊起海洋勘测设备和投放装置,同时操作人员按住拉杆300,使封闭区域不打开,且操作人员扶住海洋勘测设备710,将投放装置以及海洋勘测设备710移动到海平面上方后,将拉杆300向上提拉,使封闭区域打开,海洋勘测设备710可落到海洋中;本技术将海洋勘测设备710吊装在主杆100下端的扣部200与拉杆300形成的封闭区域中,能够避免海洋勘测设备710在通过钢缆吊起移至海平面上方过程中因波浪引起的船体升沉和晃动而撞击船体造成海洋勘测设备710的损伤,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被晃动的设备撞到,确保人员安全,使海洋勘测设备710能够稳定地移动到海平面上方,且方便地投放到海洋中,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将拉杆300向下移动,使拉杆300的底端穿过第二水平挡部220,拉杆300的上端面上设有拉手部300,拉手部300的宽度大于杆部通孔的直径,操作人员只要将拉杆300向下移动到拉手部300的底端顶住主杆100的杆部通孔,就能够保持拉杆300的底端穿过第二水平挡部220,形成封闭区域。主杆100的上部的外侧面上设有把手部500。该结构使投放装置以及海洋勘测设备710移动到海平面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拉住主杆100侧面的把手部500,进一步保持投放装置以及海洋勘测设备710移动的稳定性。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拉住把手部,把手部5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把手部500的水平高度大于另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杆(100),所述主杆(100)上设有沿着轴向贯穿的杆部通孔;/n扣部(200),设置于所述主杆(100)的下端,所述扣部(2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挡部(210)和第二水平挡部(220),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的一端与所述主杆(100)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的另一端与一竖直挡部(230)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挡部(23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挡部(2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上设有第一挡部通孔(211),所述第二水平挡部(220)上设有第二挡部通孔(212),所述第一挡部通孔(21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挡部通孔(212)的中轴线均与所述杆部通孔的中轴线共线;/n拉杆(300),所述拉杆(300)插入所述杆部通孔中,所述第一挡部通孔(211)的直径、所述第二挡部通孔(212)的直径和所述杆部通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拉杆(300)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勘测设备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杆(100),所述主杆(100)上设有沿着轴向贯穿的杆部通孔;
扣部(200),设置于所述主杆(100)的下端,所述扣部(2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水平挡部(210)和第二水平挡部(220),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的一端与所述主杆(100)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的另一端与一竖直挡部(230)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挡部(23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挡部(2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挡部(210)上设有第一挡部通孔(211),所述第二水平挡部(220)上设有第二挡部通孔(212),所述第一挡部通孔(21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挡部通孔(212)的中轴线均与所述杆部通孔的中轴线共线;
拉杆(300),所述拉杆(300)插入所述杆部通孔中,所述第一挡部通孔(211)的直径、所述第二挡部通孔(212)的直径和所述杆部通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拉杆(300)的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彬张异彪郑荣耀周青春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