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恒专利>正文

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90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固定座以及与该固定座连接的固定臂,固定臂连接有固定器,固定器连接有工作套管,固定器包括固定架和万向环,固定架一端与固定臂连接,固定架另一端布置有轴承腔,该轴承腔具有内球面,万向环可在轴承腔内转动,万向环具有与内球面配合的外球面,万向环布置有中空通道,工作套管安装在该中空通道内并可沿其轴向转动和/或轴向移动,固定架安装有用于锁定万向环的角向锁定组件,万向环安装有用于锁定工作套管的轴向锁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工作套管轴向控制同时实现角向控制,为内镜操作提供三维动静可控的力学支点,使动力磨钻、器械等镜下操作更加安全、精准、可控、高效且省力。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e assistant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
技术介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随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器械、设备的改进,特别是镜下动力磨钻的出现,其适应症不断扩展,早期的椎间孔入路到椎板间入路再到椎板开窗,由单纯的腰间盘突出症,到各种类型间盘突出症,再到腰椎管狭窄症,并扩展到颈、胸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及镜下椎间融合等,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治疗脊柱疾病主要微创手段。早期经皮脊柱内镜的YESS、TESSYS技术主要为介入内镜操作模式,技术要点主要是在C臂影像引导下经椎间孔入路工作套管置入盘内或椎间孔成形后置入椎管内,完成镜下操作,其路径长周围组织的固定及减压范围有限,操作中工作套管很容易把持,但随经皮脊柱内镜经椎间孔、椎板间入路的介入操作向外科内镜操作模式的转变,镜下依解剖结构逐层进入到靶区完成减压,特别是在后路颈胸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其后方组织结构相对薄,对工作套管固定路径短,加上后路椎板间开窗或单侧入路双侧减压,骨窗扩的范围相对更大,不能固定工作套管工作端,使内镜操作中工作套管把持成为挑战。工作套管管口前端鸭舌部就如拉钩的功能,通过轴向旋转推开周围的软组织为镜下操作显露术野,经皮脊柱内镜的器械通道、摄像系统、光源系统及进出水通道为长杆状同轴结构,操作中内镜沿工作套管伸至管口鸭舌部构建术野空间内,器械伸出镜口同轴可视下完成镜下手术操作,器械轴向深浅、旋转角度的精准控制均需以内镜为支点,内镜需要以工作套管为支点,才能完成镜下器械的安全精准操作,特别是动力磨钻开窗减压骨质的磨除操作更是如此,工作套管的可控成为内镜安全精准操作的核心。以往经皮内镜主要以介入操作模式(如YESS技术、TESSYS技术)为主,主要以轴向操作为主,工作套管以轴线深浅及轴向鸭舌部方向控制既可以满足应用,随内镜外科操作模式的提出和应用,镜下操作按解剖结构逐层进入,动力磨钻开窗骨质磨除,黄韧带的切除需要更为广泛才能达到神经根、脊髓减压的目的,操作中不但需要工作套管轴向控制外,在轴向控制的同时需要工作套管工作端与内镜不同角度的移动以扩大减压范围,即角向控制,这样对工作套管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既往的经皮脊柱内镜操作中工作套管基本是手持控制,由助手手持把持工作套管,一台颈腰椎管微创手术下来需要1.5-2个小时,胸椎管狭窄甚至得3个多小时,或更长时间,在整个镜下的精准操作中工作套管的把持就非常辛苦,无论对术者还是助手都是体力和耐力的挑战;操作中工作套管的控制完全由助手和术者控制,在过度疲惫下极易至工作套管失控滑移,对管口前的脊髓及神经根构成潜在的巨大风险;镜下同轴操作中工作套管手持把持很难保持轴向和角向同时的精准控制,以工作套管为支点动力磨钻镜下操作中,磨除压迫脊髓、神经根的骨质时成为极端技术的挑战,工作套管控制稍有移位就有可能损伤脊髓、神经根,给经皮内镜操作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影响经皮脊柱内镜在颈胸腰椎管狭窄类疾病的微创发展。现行经皮脊柱内镜工作套管的固定仍有两个缺点:其一,工作套管管壁外带螺纹,通过旋入与组织的嵌入来固定,固定力不够,且易移动,不能保证精准操作工作套管的支点作用,仍需助手的手持固定;其二,现行经皮脊柱内镜固定臂,其固定头为单向固定,工作套管只能轴向控制,控制工作套管的深浅及轴向旋转(工作套管工作端鸭嘴方向),不能实现轴向控制的同时完成时角向摆动的控制,如摆动需要固定臂各节螺栓松动后才能向各角度的摆动,固定臂一松,整个工作套管轴向位置也好发生变化,这样固定臂仅起到固定工作套管的作用,不能对镜下动力磨钻及器械操作辅助控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能够实现对工作套管的轴向固定同时,实现角向控制,为内镜操作提供三维动静可控的力学支点,使镜下动力磨钻、器械(如髓核钳、咬钳、咬骨钳、镜下环锯等)、等离子射频刀头的操作更加省力、安全、可控、精准、高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包括固定座以及与该固定座连接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连接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连接有工作套管,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架和万向环,所述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固定臂连接,所述固定架另一端布置有轴承腔,该轴承腔具有内球面,所述万向环可在所述轴承腔内转动,所述万向环具有与所述内球面配合的外球面,所述万向环布置有中空通道,所述工作套管安装在该中空通道内并可沿其轴向转动和/或轴向移动,所述固定架安装有用于锁定万向环的角向锁定组件,所述万向环安装有用于锁定工作套管的轴向锁定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万向环包括固定环和球形轴承,所述外球面布置在该球形轴承的外壁上,所述球形轴承布置有中空的连接腔,所述固定环包括相连的球外环和球内环,所述球外环和球内环均呈中空柱状,所述球内环嵌入到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球形轴承与所述球内环过盈配合,所述中空通道布置在所述球内环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外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球内环外径尺寸,所述轴向锁定组件布置在所述球外环上,所述轴向锁定组件包括布置球外环上的第三螺纹孔以及旋入该第三螺纹孔的第三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与所述固定臂连接的固定柄、与所述固定柄连接的外环架以及安装在外环架内的轴承外套,所述内球面布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的内壁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外套呈内外双环阶梯状,所述轴承外套包括安装在外环架内的外环以及位于该外环内的内环,所述内球面布置在该内环的内壁上,所述内环上端面低于所述外环上端面,所述内环上端面具有供球形轴承活动的调节空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向锁定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的第一螺纹孔以及可拧入该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固定柄的轴线垂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向锁定组件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第二螺纹孔以及可拧入该第二螺纹孔的第二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固定柄的轴线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柄与外环架一体成型,所述外环和内环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套管可在万向环内轴向移动、轴向转动,可调节工作套管深浅及其管口鸭舌部旋转方向,通过轴向锁定组件可对工作套管进行轴向锁定;通过在万向环内设置外球面,在轴承腔内设置内球面,万向环可在轴承腔内转动,即可将工作套管相对固定架进行角向摆动,可通过固定架上角向锁定组件对万向环进行锁定,从而实现工作套管的角度锁定。在镜下同轴操作中,器械、动力磨钻、等离子射频刀头等,均需以内镜为支点,内镜以工作套管为支点,工作套管精准控制是镜下安全精准操作有效保障,本技术可对工作套管进行轴向控制的同时实现对其角向控制,为内镜操作提供三维动静可控的力学支点,使器械、动力磨钻、等离子射频刀头等镜下操作更加安全、精准、高效,且更加省力,工作套管不需要助手把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包括固定座(11)以及与该固定座(11)连接的固定臂(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2)连接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连接工作套管(41),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架(20)和万向环(30),所述固定架(20)一端与所述固定臂(12)连接,所述固定架(20)另一端布置有轴承腔,该轴承腔具有内球面,所述万向环(30)可在所述轴承腔内转动,所述万向环(30)具有与所述内球面配合的外球面,所述万向环(30)布置有中空通道,所述工作套管(41)安装在该中空通道内并可沿其轴向转动和/或轴向移动,所述固定架(20)安装有用于锁定万向环(30)的角向锁定组件,所述万向环(30)安装有用于锁定工作套管(41)的轴向锁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包括固定座(11)以及与该固定座(11)连接的固定臂(1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2)连接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连接工作套管(41),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架(20)和万向环(30),所述固定架(20)一端与所述固定臂(12)连接,所述固定架(20)另一端布置有轴承腔,该轴承腔具有内球面,所述万向环(30)可在所述轴承腔内转动,所述万向环(30)具有与所述内球面配合的外球面,所述万向环(30)布置有中空通道,所述工作套管(41)安装在该中空通道内并可沿其轴向转动和/或轴向移动,所述固定架(20)安装有用于锁定万向环(30)的角向锁定组件,所述万向环(30)安装有用于锁定工作套管(41)的轴向锁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环(30)包括固定环和球形轴承(33),所述外球面布置在该球形轴承(33)的外壁上,所述球形轴承(33)布置有中空的连接腔,所述固定环包括相连的球外环(31)和球内环(32),所述球外环(31)和球内环(32)均呈中空柱状,所述球内环(32)嵌入到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球形轴承(33)与所述球内环(32)过盈配合,所述中空通道布置在所述球内环(3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外环(3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球内环(32)外径尺寸,所述轴向锁定组件布置在所述球外环(31)上,所述轴向锁定组件包括布置球外环(31)上的第三螺纹孔以及旋入该第三螺纹孔的第三螺栓(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恒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