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41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组成,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和细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所述凹槽缺口与粗管鞘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所述粗管鞘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

Disposable endoscopic aspirator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
技术介绍
由于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为微创治疗方式,组织导管扩张器内的操作空间有限,内镜、吸引器等器械相互干扰,甚至使组织导管扩张器移位,损伤正常脑组织,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同时用于内镜和吸引器调节和固定,还可用于头皮止血的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组成,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和细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所述凹槽缺口与粗管鞘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所述粗管鞘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本技术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的管道壁厚均为1~1.5mm。本技术所述粗管鞘的内径范围为5~6mm,优选5mm,所述粗管鞘的长度范围为14~16mm。本技术所述细管鞘内径为范围3~4mm,优选3mm。本技术所述凹槽缺口的宽度4.5~5mm、长度5.5~6mm和深度2.5~3.5mm。凹槽缺口可放置头皮夹钳,可撑开粗管鞘上的开口,同普通头皮夹一样使用。本技术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所述粗管鞘和细管鞘开口处上下端的锯齿状条纹相互吻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1)内镜与吸引器可以同时使用,且清除血肿过程为轴向操作,降低组织导管扩张器移位风险,且器械间相互干扰小,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2)粗管鞘和两根细管鞘开口均有一定的弹性,适用多种直径规格的内镜导管和吸引管,吸引管头与在内镜导管头间的距离可根据手术要求自由调节。(3)粗管鞘上的凹槽缺口可放置头皮夹钳,可撑开粗管鞘上的开口,使支架同普通头皮夹一样使用。(4)制造成本低,且用途广,同时也适用于内镜经鼻颅底各类手术和耳鼻咽喉科的鼻内镜手术。(5)在作为头皮夹使用时,粗管鞘的开口处设有的锯齿状条纹可防止支架的的滑脱,并能减小组织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粗管鞘、2-细管鞘、3-凹槽缺口、4-锯齿状条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以附图中的相对概念或是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基体由一根粗管鞘1和两根细管鞘2组成,粗管鞘1和细管鞘2的管道壁厚均为1~1.5mm,粗管鞘1和细管鞘2均设有开口,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和细管鞘2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粗管鞘1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细管鞘2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可实现内镜与吸引器可以同时使用,粗管鞘1和两根细管鞘2开口均有一定的弹性,适用多种直径规格的内镜导管和吸引管,并便于吸引管头与在内镜导管头间的距离可根据手术要求自由调节。本实施例中的粗管鞘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3,凹槽缺口3的宽度4.5~5mm、长度5.5~6mm和深度2.5~3.5mm,凹槽缺口3可放置头皮夹钳,可撑开粗管鞘上的开口,使支架同普通头皮夹一样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凹槽缺口3与粗管鞘1的内腔垂直贯通,凹槽缺口3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1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实施例中的粗管鞘1的开口处还设有锯齿状条纹4,当粗管鞘1的开口夹住头皮时,锯齿状条纹4可防止支架的的滑脱,并能减小组织损伤。本实施例中的粗管鞘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2的一端口齐平,两根细管鞘2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的两圆弧边齐平。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及附图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1)和两根细管鞘(2)组成,所述粗管鞘(1)和细管鞘(2)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和细管鞘(2)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3),所述凹槽缺口(3)与粗管鞘(1)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3)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1)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2)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2)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3)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1)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4),所述粗管鞘(1)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2)用于固定吸引器上的吸引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神经内镜吸引器支架,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由一根粗管鞘(1)和两根细管鞘(2)组成,所述粗管鞘(1)和细管鞘(2)均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间距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和细管鞘(2)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凹槽缺口(3),所述凹槽缺口(3)与粗管鞘(1)的内腔垂直贯通,所述凹槽缺口(3)底部的两条边之间的中心点与粗管鞘(1)开口的中心点、粗管鞘(1)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粗管鞘(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细管鞘(2)的一端口齐平,所述两根细管鞘(2)的另一端口分别与凹槽缺口(3)的两圆弧边齐平,所述粗管鞘(1)的开口处设有锯齿状条纹(4),所述粗管鞘(1)用于固定内镜上的导管,所述细管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国政孙玉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荣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