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积灰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内,设置有旋流室和喘流室,其间由气室隔离板分隔;与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外部联接的进气管通过管路与旋流室中的旋流发生器和喘流室中的喘流发生器联接,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该设备主要利用冲击波将锅炉尾部及炉膛等部位管路的积灰清除,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效率、降低腐蚀和锅炉的维护费用,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积灰清除的装置。锅炉的积灰问题一直是困扰锅炉使用者的难题之一,一方面锅炉的积灰会降低锅炉的使用效率,造成大量的热能及燃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锅炉积灰中含有大量的腐蚀及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不同程度地对尾部换热面造成腐蚀,降低换热面的使用寿命,降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增加锅炉换热面的维护费用;同时由于锅炉积灰会减小锅炉烟气的流通面积,降低烟气的流速,因而影响进入锅炉的空气量,影响锅炉的燃烧平衡,降低燃料的燃烧效率,甚至造成锅炉无法正常运行。正是锅炉积灰会对锅炉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高效低耗的清灰方法,并先后出现了机械式吹灰、水力吹灰、蒸汽吹灰、次声波吹灰、低频声波吹灰、瓦斯脉冲吹灰以及激波吹灰等方法。尽管瓦斯脉冲吹灰和激波吹灰系统具有除灰效率高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用于锅炉的低温段效果良好,但对于炉膛及屏式过热器等温度较高部位在应用过程中就存在较大问题,因为这两种发生器均是依赖气流由发生器向外的流动形成紊流,否则紊流将无法形成,瓦斯脉冲吹灰强度受到极大影响,激波吹灰器将无法形成激波;而在这些部位属于锅炉的燃烧区,锅炉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均有明火存在,造成脉冲吹灰器中可燃气被明火点燃,点火装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工作将处于失常状态。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波发生器,其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积灰清除的工作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的一种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内,设置有旋流室和喘流室,其间由气室隔离板分隔;与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外部联接的进气管通过管路与旋流室中的旋流发生器和喘流室中的喘流发生器联接,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口。本技术的优点及效果该设备主要利用冲击波将锅炉尾部及炉膛等部位管路的积灰清除,大大地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灰质中有害及腐蚀性物质对换热面的腐蚀,降低锅炉的维护费用,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确保这些部位的积灰被稳定、高效地清除。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加以具体描述在附图中1中,1为进气管路联接法兰,2为进气管,3为旋流室封头,4为旋流发生器,5为发生器主体,6为气室隔离板,7为喘流发生器,8为喘流室封头,9为发生器气流出口。当气流经联接管进入进气管2,然后分别流向旋流发生器4和喘流发生器7,流入旋流发生器4的气体经旋流发生器4以旋流方式进入旋流室,并在旋流室中产生气旋,流过气室隔离板6进入喘流室,并在喘流室中与喘流发生器7的气流汇合、紊流,形成喘流;另一路经进气管2流入喘流发生器7,流入喘流发生器7的气体进入喘流室中时与由旋流室流入的气流发生作用,使气流混乱程度进一步增强,形成极强的紊流。这种发生器的最大特点是当出口9被堵塞时,仍会形成强紊流。这种状态的气体被点燃时,会形成极高速的燃烧,产生爆燃或爆轰,爆燃产物会以极高的速度流向发生器外,并在发生器的出口处形成冲击波,该冲击波作用于锅炉的各积灰换热面,并将这些极灰彻底清除。气室隔离板6的作用是将旋流室与喘流室分开,起到加大旋流向喘流室的流速,加大喘流程度。喘流发生器7该气流能打破气旋的稳定状态,使气流变得更不规则,形成高喘流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内,设置有旋流室和喘流室,其间由气室隔离板(6)分隔;与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外部联接的进气管(2)通过管路与旋流室中的旋流发生器(4)和喘流室中的喘流发生器(7)联接,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的另一端设有出口(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积灰清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内,设置有旋流室和喘流室,其间由气室隔离板分隔;与冲击波发生器主体外部联接的进气管通过管路与旋流室中的旋流发生器和喘流室中的喘流发生器联接,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口。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该设备主要利用冲击波将锅炉尾部及炉膛等部位管路的积灰清除,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效率、降低腐蚀和锅炉的维护费用,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文档编号F23J3/00GK2433528SQ00212350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冯宝岩 申请人:冯宝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内,设置有旋流室和喘流室,其间由气室隔离板(6)分隔;与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外部联接的进气管(2)通过管路与旋流室中的旋流发生器(4)和喘流室中的喘流发生器(7)联接,在冲击波发生器主体(5)的另一端设有出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宝岩,
申请(专利权)人:冯宝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