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家机专利>正文

炉内消烟除尘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41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燃用原煤的锅炉和工业炉窑消烟除尘和节能的装置。它由一排或数排管组成,见摘要附图,管内由循环水冷却,管外覆盖耐火材料。设置在燃烧室烟气出口处,其烟温超过1300℃,当烟气流经它时,烟气所夹带的煤灰和煤末与管外耐火层碰撞而被粘附,这些被粘附的煤灰和煤末将很快被燃尽成灰和被粘附的灰一起滴落到下部煤层上;另外烟气中尚有可燃气体与残余氧也在此燃尽,从而达到消烟除尘节能的目的。(*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用原煤的锅炉和工业炉窑的设计和改造,尤其适用于抛煤机锅炉燃烧室结构的设计改进和旧锅炉改造。目前,在燃用原煤的锅炉和工业炉窑中,其烟气含有大量烟尘和可燃物,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环境,并且降低热效率。十几年来,全国各地采取很多治理措施,如在炉内设置各种炉拱和二次风来强化燃烧,在烟道中增设各种类型除尘器,与此相应的也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尚不理想,特别是对烟气黑度的降低,收效不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炉内除尘,降低烟气黑度,提高热效率的装置。本技术由一排或数排水管组成,管内由火冷却,管外包覆耐火材料,管组装设在燃用原煤的锅炉或工业炉窑燃烧室的烟气出口处,其烟气温度应在1300℃以上,当高温烟气通过本装置时,因管外耐火材料表面已达到灰渣溶化温度,其表面已附有一层溶化渣膜,烟气中的烟尘和煤粒即被它粘附而继续燃烧,溶化的烟尘滴在其下的燃烧煤层上,并随煤层燃尽成渣而排出;同时,烟气中的可燃气体与剩余氧气有充分的接触机会而燃尽,避免了碳黑的形成,降低了烟气黑度,减少了空气过剩系数,从而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利用对烟气中的煤灰和煤末的粘附作用,以及对烟气流强烈的扰动作用,增加烟气中可燃物的燃烧时间和燃尽程度,达到消烟除尘节能的目的,而各种炉拱虽也有消烟节能的作用,但对除尘效果不大;二次风虽有消烟助燃作用,但容易降低炉温,增加排烟热损失,使除尘、节能效果不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组交错排列断面图;图2为本技术管组顺排断面图。图中1-锅炉钢管;2-耐火材料;↑-烟气流动方向;s1-横向管间中心距;s2-纵向管间中心距;e-横向边管中心至炉墙距离;n1-横向管距数;n2-纵向管距数。实现本技术的最好方式1.锅炉钢管外径d为51mm,钢管壁厚5mm;管内用自然循环水冷却,并将管组连接在锅炉水冷系统中;2.管外包覆耐火材料,其耐火度大于1700℃,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采用碳化硅,耐火层厚度为30mm;3.本技术装置设置在炉排上方的燃烧室的烟气出口处,流经的烟气温度大于1300℃;4.横向管距s1为320mm,s2为320mm,e为250mm;5.n1由烟道宽度确定,n2为3;6.管组排列方式按附图1,能取得更好的消烟除尘节能的效果。权利要求炉内消烟除尘节能装置,其特征如下(1)由一排或数排水管组成,管内用循环水冷却,管外覆盖耐火材料;(2)设置在燃用原煤的锅炉或炉窑燃烧室烟气出口处,其烟气温度应在1300℃以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燃用原煤的锅炉和工业炉窑消烟除尘和节能的装置。它由一排或数排管组成,见摘要附图,管内由循环水冷却,管外覆盖耐火材料。设置在燃烧室烟气出口处,其烟温超过1300℃,当烟气流经它时,烟气所夹带的煤灰和煤末与管外耐火层碰撞而被粘附,这些被粘附的煤灰和煤末将很快被燃尽成灰和被粘附的灰一起滴落到下部煤层上;另外烟气中尚有可燃气体与残余氧也在此燃尽,从而达到消烟除尘节能的目的。文档编号F23J15/00GK2188164SQ93230508公开日1995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家机 申请人:刘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炉内消烟除尘节能装置,其特征如下:(1)由一排或数排水管组成,管内用循环水冷却,管外覆盖耐火材料;(2)设置在燃用原煤的锅炉或炉窑燃烧室烟气出口处,其烟气温度应在130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机
申请(专利权)人:刘家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