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128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7:14
本申请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抑制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端部转印不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转印墨粉像;支撑辊,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以及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且所述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及经由所述转印带及所述中间转印带而与所述支撑辊相向配置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往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等像保持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墨粉(toner)来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将所获得的墨粉像通过静电而转印至作为无接头带(belt)的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工序)之后,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二次转印工序),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此种经由中间转印带来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方式,适合用于通过多个像保持体将不同的多色墨粉像重叠于中间转印带上而获得全彩图像的方式(串联(tandem)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一次转印部件,使形成于像保持体上的墨粉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以及二次转印部件,具有支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支撑构件、及夹着所述中间转印体而与所述支撑构件相向配置的二次转印构件,在所述二次转印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电场,以使一次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墨粉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当设定所述记录介质的种类时,根据此设定来对所述二次转印部件施加预先决定的二次转印电压,所述转印装置中,施加有二次转印电压时的二次转印辊隙内的通纸部与非通纸部中的所述支撑构件、所述中间转印体、所述二次转印构件的实效电阻值满足式(1)或式(2)的关系中的其中任一种,中间转印体的实效电阻值<二次转印构件的实效电阻值(1)二次转印构件的实效电阻值<支撑构件的实效电阻值<中间转印体的实效电阻值(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979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在转印工序中,因转印电流从通纸部流向非通纸部,从而构成转印装置的转印单元的“转印辊及转印带”的一部分(与记录介质的通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端部)会发生劣化,当变更记录介质的宽度时,在记录介质的与通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端部(以下也简称作“记录介质的端部”)有时会产生转印不良(以下也称作“端部转印不良”)。尤其,若在对宽度窄的记录介质进行连续转印后,进行对宽度宽的记录介质的转印,则有时会产生前述的端部转印不良。本申请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与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超过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所述课题是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解决。<1>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转印墨粉像;支撑辊,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以及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且所述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及经由所述转印带及所述中间转印带而与所述支撑辊相向配置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2>根据所述<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系统电阻值为5.5LogΩ以上且8.0LogΩ以下。<3>根据所述<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系统电阻值为6.0LogΩ以上且7.5LogΩ以下。<4>根据所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3.5LogΩ以上。<5>根据所述<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4.0LogΩ以上。<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像保持体;带电部件,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静电像形成部件,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像;显影部件,通过静电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静电像显影为墨粉图像;转印部件,将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且所述转印部件具有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以及定影部件,对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表面的墨粉图像进行定影。[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1>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与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超过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根据<2>、<3>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与系统电阻值小于5.5LogΩ或超过8.0LogΩ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根据<4>、<5>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与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小于3.5LogΩ的情况相比,转印辊的转印功能优异。根据<6>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适用有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超过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的转印装置的情况相比,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装置的周边部的概略结构图。符号的说明101a~101d:像保持体105a~105d:一次转印辊107:中间转印带108:支承辊(支撑辊的一例)109:驱动辊(转印辊的一例)116:二次转印带117:二次转印单元(转印单元的一例)120:二次转印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转印墨粉像;支撑辊,支撑中间转印带;以及转印单元,将中间转印带上的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且所述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及经由转印带及中间转印带而与支撑辊相向配置的转印辊,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在支撑辊与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设为所述结构,从而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其理由虽不明确,但推测如下。通过将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调整为在支撑辊与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从而在转印工序时所产生的转印电流对转印单元中的“转印辊及转印带”造成的影响得以减轻,所述转印电流流向非通纸部。因此,即使对宽度窄的记录介质进行连续转印,也可抑制转印单元中的“转印辊及转印带”的劣化。其结果,即使在对宽度窄的记录介质进行连续转印之后,进行对宽度宽的记录介质的转印,也难以产生记录介质端部的转印不良。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中,当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尤其是4.0μm以上且4.8μm以下)的墨粉时,容易发生记录介质的端部转印不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在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的墨粉时有效。此处,墨粉的体积平均粒径是使用库尔特粒度分析仪II(CoulterMultisizerII)(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公司制),且电解液使用ISOTON-II(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来进行测定。在测定时,作为分散剂,向2ml的5%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转印墨粉像;/n支撑辊,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以及/n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且所述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及经由所述转印带及所述中间转印带而与所述支撑辊相向配置的转印辊,/n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6 JP 2018-179869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转印墨粉像;
支撑辊,支撑所述中间转印带;以及
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且所述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及经由所述转印带及所述中间转印带而与所述支撑辊相向配置的转印辊,
所述转印辊的体积电阻值为在所述支撑辊与所述转印辊之间流动有120μA电流时的系统电阻值的十分之一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电阻值为5.5LogΩ以上且8.0LogΩ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电阻值为6.0LogΩ以上且7.5Lo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瀬古真路小野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