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10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交换机本体包括交换机壳体和交换机前盖,且交换机前盖处于交换机壳体的前端,交换机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交换机壳体上表面的散热片,且散热片对称安装有两个,任意散热片内部中间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座,隔热座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隔板,交换机壳体的内部嵌装有与散热片相适配的导热件,散热片的外表面和导热件的内部开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交换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通过设置的可拆卸散热片,在散热片的表面粘附灰尘后,可以快速进行拆卸清洁,同时在交换机壳体内部嵌装有导热件,可以使得交换机内部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向外界散失。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用交换机
本技术属于交换机
,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用交换机。
技术介绍
交换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交换机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它应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工作时,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会采用开设散热孔或者嵌装散热片的形式进行散热,但是散热片一般安装后很难拆卸,在散热片的表面附着灰尘或者损坏时,会严重影响散热效果,很难进行处理;而且交换机一旦不慎从高处下落,坠地时会产生震荡,使得内部元件失灵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信用交换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用交换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所述交换机本体包括交换机壳体和交换机前盖,且所述交换机前盖处于交换机壳体的前端,所述交换机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交换机壳体上表面的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对称安装有两个,任意所述散热片内部中间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座,所述隔热座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隔板,所述交换机壳体的内部嵌装有与散热片相适配的导热件,所述散热片的外表面和导热件的内部开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交换机本体底部的缓冲框件,所述缓冲框件的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所述交换机壳体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处于“凸”型槽内部,所述交换机壳体与缓冲框件之间均匀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优选的,所述交换机前盖的前表面沿水平方向等距安装有四个交换端口,所述交换机前盖的前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安装有开关键,且所述开关键处于和交换端口平行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与导热件通过螺接固定,所述隔热座与散热片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一种弹性长方体构件,所述交换机壳体与缓冲框件通过限位块与“凸”型槽进行限位后由缓冲弹簧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可拆卸散热片,在散热片的表面粘附灰尘后,可以快速进行拆卸清洁,同时在交换机壳体内部嵌装有导热件,可以使得交换机内部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向外界散失。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在交换机底部的缓冲框件,可以加重底部的重量,在交换机从高处不慎坠落时,会首先触地,同时在交换机壳体与缓冲框底之间有缓冲弹簧,可以缓冲冲击力,降低震荡,起到保护内部元件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散热片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框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交换机壳体;2、隔热座;3、散热片;4、交换机前盖;5、交换端口;6、缓冲框件;7、开关键;8、内隔板;9、导热件;10、限位块;11、缓冲弹簧;12、“凸”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交换机本体包括交换机壳体1和交换机前盖4,且交换机前盖4处于交换机壳体1的前端,交换机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交换机壳体1上表面的散热片3,且散热片3对称安装有两个,任意散热片3内部中间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座2,隔热座2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隔板8,交换机壳体1的内部嵌装有与散热片3相适配的导热件9,而交换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导热件9向散热片3传递,再通过散热片3快速向外界散失,散热片3的外表面和导热件9的内部开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在散热片3的外表面粘附较多杂质灰尘,影响散热效果时,可以用手捏住内隔板8使隔热座2旋转,这时散热片3会沿着导热件9的内侧向上移动直至脱离导热件9,这时隔热座2起到隔热效果,不会使散热片3的热量传递给手部,拆卸后进行清理即可,交换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其中,缓冲机构包括交换机本体底部的缓冲框件6,缓冲框件6的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12,交换机壳体1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且限位块10处于“凸”型槽12内部,交换机壳体1与缓冲框件6之间均匀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11,交换机不慎从高处坠落时,缓冲框件6增加了交换机底部的重量,会使缓冲框件6首先触地,这时缓冲弹簧11支撑缓冲框件6进行缓冲,使得交换机内部的震荡降低,保护内部元件。其中,交换机前盖4的前表面沿水平方向等距安装有四个交换端口5,交换机前盖4的前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安装有开关键7,且开关键7处于和交换端口5平行的位置。其中,散热片3与导热件9通过螺接固定,隔热座2与散热片3通过焊接固定。其中,限位块10为一种弹性长方体构件,交换机壳体1与缓冲框件6通过限位块10与“凸”型槽12进行限位后由缓冲弹簧11进行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交换端口5的内部插入不同的端口接头,进行数据交换,可以通过开关键7控制交换机运转与否,而交换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导热件9向散热片3传递,再通过散热片3快速向外界散失,而在散热片3的外表面粘附较多杂质灰尘,影响散热效果时,可以用手捏住内隔板8使隔热座2旋转,这时散热片3会沿着导热件9的内侧向上移动直至脱离导热件9,这时隔热座2起到隔热效果,不会使散热片3的热量传递给手部,拆卸后进行清理即可,若散热片3损坏也可以进行更换,而交换机不慎从高处坠落时,缓冲框件6增加了交换机底部的重量,会使缓冲框件6首先触地,这时缓冲弹簧11支撑缓冲框件6进行缓冲,使得交换机内部的震荡降低,保护内部元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本体包括交换机壳体(1)和交换机前盖(4),且所述交换机前盖(4)处于交换机壳体(1)的前端,所述交换机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交换机壳体(1)上表面的散热片(3),且所述散热片(3)对称安装有两个,任意所述散热片(3)内部中间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座(2),所述隔热座(2)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隔板(8),所述交换机壳体(1)的内部嵌装有与散热片(3)相适配的导热件(9),所述散热片(3)的外表面和导热件(9)的内部开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本体包括交换机壳体(1)和交换机前盖(4),且所述交换机前盖(4)处于交换机壳体(1)的前端,所述交换机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交换机壳体(1)上表面的散热片(3),且所述散热片(3)对称安装有两个,任意所述散热片(3)内部中间均固定连接有隔热座(2),所述隔热座(2)的内部中间安装有内隔板(8),所述交换机壳体(1)的内部嵌装有与散热片(3)相适配的导热件(9),所述散热片(3)的外表面和导热件(9)的内部开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用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交换机本体底部的缓冲框件(6),所述缓冲框件(6)的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12),所述交换机壳体(1)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彦昌曹江尹峻松吴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