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10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底座包括安装部和承载部,承载部上沿安装部周向间隔设有第一走缆通道,承载部上承载有弹性密封体,弹性密封体设有多个呈椭圆形分布的通槽,立柱设于安装部,在安装部上投影的长度方向与椭圆形长轴同向,立柱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轨迹槽;滑块设于轨迹槽内;挤压结构套设于立柱上,其设有第二走缆通道;旋转轴水平穿设于挤压结构并位于第二走缆通道上方,旋转轴穿过轨迹槽并与滑块螺接;操作杆旋转旋转轴,驱动滑块在轨迹槽内移动,并通过滑块带动旋转轴相对于立柱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使挤压结构挤压或松开弹性密封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达到圆筒形结构的进缆密度的同时,降低圆筒形结构的横向落差。

A kind of extrusion device for sealing optical cable junction box and optical cable junc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光缆接头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每分每秒都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在使用和访问互联网,庞大的数据流量需要设备来连接和传输。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对光纤连接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安装操作步骤要求尽可能简化。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帽式光缆接头盒主要有如下两种外形:第一种为圆筒状结构,由于密封段上用于光缆穿过的通槽呈圆形分布,故从光纤密封段到纤盘,为圆形过渡到方形,这种过渡方式的横向落差大,需要较长走线通道,结构不够紧凑。第二种为方筒状结构,由于密封段上用于光缆穿过的通槽分布成两条平行的直线,故从光纤密封段到纤盘,为线形过渡到方形,这种过渡方式虽解决了光纤密封段到纤盘的横向落差问题,但密封段其中的两侧空间由于需要用来固定外筒下盒体,使得不能开设通槽,因此不能进缆,其弊端是进缆密度上不如圆筒状结构。此外,行业内机械式光缆接头盒的密封,原理基本一致,分为弹性部件和挤压结构两个部分,通过挤压结构挤压弹性部件,使其受压后变形从而填满光缆与盒体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光缆与盒体的密封性能。因此,影响光缆接头盒密封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个是起密封作用的弹性部件做使用材料的好坏,该材料行业内已完成由胶泥到橡胶到凝胶的优化升级;另一个是挤压结构的好坏,其涉及操作的便利性,结构的可靠性,结构的耐候性,防误触,防盗,防丢失,防破坏等一系列性能;专利申请CN104641524A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密封模块的缆线密封单元,该密封单元进行密封时,需要借用手柄进行旋转以实现挤压密封,而由于光缆是从下往上穿设布置,手柄在操作时,势必会与光缆相干涉,影响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及光缆接头盒,在保证达到圆筒形结构的进缆密度的同时,降低圆筒形结构的横向落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其包括:底座,其包括内外布置并相连的安装部和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沿安装部周向间隔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一走缆通道,所述承载部上承载有弹性密封体,所述弹性密封体设有多个用于光缆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呈椭圆形分布;立柱,其组设于所述安装部,且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椭圆形长轴同向,所述立柱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轨迹槽;滑块,其设于所述轨迹槽内;挤压结构,其套设于所述立柱上,其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二走缆通道;旋转轴,其水平穿设于所述挤压结构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走缆通道上方,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轨迹槽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操作杆,其用于旋转所述旋转轴,驱动所述滑块在轨迹槽内移动,并通过所述滑块带动所述旋转轴相对于立柱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挤压结构挤压或松开弹性密封体。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体包括多个节段,多个节段共同形成环状结构并围绕在所述立柱外侧;所述节段上设有所述通槽;所述节段包括内外分布并拼接的内密封段和外密封段,且在所述外密封段和内密封段拼接处形成所述通槽。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环形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将所述底座分隔成所述安装部和承载部,所述安装部外边缘形成有一圈收容槽;所述挤压结构底部形成有一圈导向壁,所述导向壁贴合于所述隔离壁内侧,并当所述挤压结构挤压弹性密封体时,所述导向壁插接于收容槽。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壁呈椭圆形,且该椭圆形的长轴与由所述通槽分布而成的椭圆形的长轴大致重合。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壁所形成的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与由所述通槽分布而成的椭圆形的两个焦点大致重合。进一步地,所述轨迹槽的顶壁与底壁互相平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所述挤压结构包括:挤压主体,其上开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轨道槽,所述挤压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旋转轴穿过的固定槽;挤压部,其设于所述挤压主体外侧,并位于所述固定槽下方,所述挤压部上沿所述挤压主体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挤压区,且相邻两个挤压区之间设有所述第二走缆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位于其所在侧的挤压区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操作杆一端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并插接于所述限位孔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轴向上的截面呈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限位孔连通,并用于收容所述操作杆。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用于防止所述操作杆与旋转轴脱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缆接头盒,其包括:盒体,其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如上所述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位于所述盒体内,且所述底座及弹性密封体设于所述下盒体内;光缆存储组件,其组设于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盒体内。进一步地,所述下盒体内壁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周向分布的下唇边和上唇边,所述下唇边位于所述上唇边下方;所述第一走缆通道将承载部分割以形成多个承载臂,所述承载臂外侧设有卡槽,所述承载臂与所述下唇边接触后通过卡槽与上唇边旋转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的上唇边远离该卡接部的下唇边的一端设有限位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弹性密封体的通槽呈椭圆形分布,能够兼顾圆形布局的优点,实现圆周都可以布缆,充分利用接头盒的空间,提高进缆密度;同时,由于采用椭圆形分布,相对于圆形布局,可以缩小光纤密封段到线盘的横向落差,缩短过渡距离,达到结构更加紧凑的目的,实现同样高度筒体排布更多纤盘的目的。由于光缆是从下而上穿过底座,而旋转轴采用的是水平穿设的方式,故而可以保证使用操作杆旋转操作时,不会与光缆进行干涉,从而能够非常方便地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组装后的俯视图(未安装旋转轴和操作杆);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初始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挤压始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缆接头盒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缆接头盒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盒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示意图。图中:1、底座;10、承载部;11、第一走缆通道;12、隔离壁;13、收容槽;14、承载臂;15、卡槽;2、立柱;20、轨迹槽;21、保护罩;3、滑块;4、挤压结构;40、第二走缆通道;41、挤压主体;410、轨道槽;411、固定槽;42、挤压部;420、挤压区;43、导向壁;5、旋转轴;50、限位孔;51、收容空间;52、抵挡部;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底座(1),其包括内外布置并相连的安装部和承载部(10),所述承载部(10)上沿安装部周向间隔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一走缆通道(11),所述承载部(10)上承载有弹性密封体(7),所述弹性密封体(7)设有多个用于光缆穿过的通槽(70),所述通槽(70)呈椭圆形分布;/n立柱(2),其组设于所述安装部,且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椭圆形长轴同向,所述立柱(2)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轨迹槽(20);/n滑块(3),其设于所述轨迹槽(20)内;/n挤压结构(4),其套设于所述立柱(2)上,其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二走缆通道(40);/n旋转轴(5),其水平穿设于所述挤压结构(4)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走缆通道(40)上方,且所述旋转轴(5)穿过所述轨迹槽(20)并与滑块(3)螺纹连接;/n操作杆(6),其用于旋转所述旋转轴(5),驱动所述滑块(3)在轨迹槽(20)内移动,并通过所述滑块(3)带动所述旋转轴(5)相对于立柱(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挤压结构(4)挤压或松开弹性密封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接头盒密封用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座(1),其包括内外布置并相连的安装部和承载部(10),所述承载部(10)上沿安装部周向间隔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一走缆通道(11),所述承载部(10)上承载有弹性密封体(7),所述弹性密封体(7)设有多个用于光缆穿过的通槽(70),所述通槽(70)呈椭圆形分布;
立柱(2),其组设于所述安装部,且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椭圆形长轴同向,所述立柱(2)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轨迹槽(20);
滑块(3),其设于所述轨迹槽(20)内;
挤压结构(4),其套设于所述立柱(2)上,其设有用于光缆自下而上穿过的第二走缆通道(40);
旋转轴(5),其水平穿设于所述挤压结构(4)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走缆通道(40)上方,且所述旋转轴(5)穿过所述轨迹槽(20)并与滑块(3)螺纹连接;
操作杆(6),其用于旋转所述旋转轴(5),驱动所述滑块(3)在轨迹槽(20)内移动,并通过所述滑块(3)带动所述旋转轴(5)相对于立柱(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挤压结构(4)挤压或松开弹性密封体(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密封体(7)包括多个节段(71),多个节段(71)共同形成环状结构并围绕在所述立柱(2)外侧;
所述节段(71)上设有所述通槽(70);
所述节段(71)包括内外分布并拼接的内密封段(710)和外密封段(711),且在所述外密封段(711)和内密封段(710)拼接处形成所述通槽(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设有环形的隔离壁(12),所述隔离壁(12)将所述底座(1)分隔成所述安装部和承载部(10),所述安装部外边缘形成有一圈收容槽(13);
所述挤压结构(4)底部形成有一圈导向壁(43),所述导向壁(43)贴合于所述隔离壁(12)内侧,并当所述挤压结构(4)挤压弹性密封体(7)时,所述导向壁(43)插接于收容槽(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12)呈椭圆形,且该椭圆形的长轴与由所述通槽(70)分布而成的椭圆形的长轴大致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壁(12)所形成的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与由所述通槽(70)分布而成的椭圆形的两个焦点大致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槽(20)的顶壁与底壁互相平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淑玲王军魏文振卢德坤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