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49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保护分支光缆并用以供重复使用,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的保护头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的防护袋,所述光缆分支器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所述保护头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的收容腔,所述防护袋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腔体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光缆分支器的凸起状干涉部,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牵引拉手。如此,可对分支光缆及光缆分支器进行施工保护。

Cable pre termination wiring pull ro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具有光缆分支结构的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
技术介绍
光缆分支器用以将主光缆进行分线处理,包括用以供主干光缆接入的框体部,主光缆内设有若干光纤芯数抗以及拉伸,所述主光缆在框体部内部将光纤芯数进行分散,分成若干组光纤从框体部前端的分支孔内穿设而出,实现光缆的分支。分线后,由于施工拉线需要,需要对光缆进行抽拉,在抽拉过程中,容易与分线后的分支光缆造成拉力损伤,或者对光缆分支器部分的结构造成拉力损伤,由于光线芯数非常脆弱,造成拉力损伤后将严重影响通信传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光缆及其分支器结构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重复利用且保护光缆预接端的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保护分支光缆,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供重复使用,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的保护头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的防护袋,所述光缆分支器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所述保护头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的收容腔,所述防护袋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腔体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分支器的凸起状干涉部,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牵引拉手。所述保护头的底壁以及侧壁外侧设有固持面,所述固持面外侧用以安装固持装配固定件,所述固持面与所述装配固定件之间用以夹持固定所述防护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用以前后开合的拉链。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拉手为设置于防护袋后端的环状拉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片包括定位于底壁或侧壁外侧的固持壁,所述底壁或侧壁上设有贯穿的镂空部,所述固持壁后端设有所述凸起状干涉部,所述干涉部后端设有倾斜状引导面,所述干涉部自所述镂空部突伸入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固持部后端向远离所述干涉部的方向突伸有供使用者拉动的凸起状操作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缆分支器包括矩形状壳体,以及固持于所述壳体上的多孔尾管,所述多孔尾管上设有前后延伸若干分支通孔,所述壳体用以供主光缆穿设而入,所述主光缆分支为分支光缆后通过所述分支通孔延伸至防护袋的空腔体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头为金属保护头,左右所述侧壁顶端设有在左右方向相互靠拢延伸的限制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袋后端封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袋为防水耐磨布袋,所述防护袋内设置套管,所述分支光缆收容于所述套管内并整体放置于所述防护袋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袋内缝合有加强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的保护头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的防护袋,所述光缆分支器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所述保护头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的收容腔,所述防护袋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腔体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分支器的凸起状干涉部,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牵引拉手,所述光缆分支器与主光缆之间设有用以向前抵持保护头前端的主光缆固持端。如此,可对分支光缆及光缆分支器进行施工保护,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分支光缆进行拉扯时,使分支光缆和/或光缆分支器发生不必要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与预接端光缆分支器配合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中的分离出布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中预接端光缆分支器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5中的进一步分离出盖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3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7中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100防护袋1空腔体11牵引拉手12保护头2收容腔21底壁22镂空部220侧壁23固持面24限制部231装配固定件3基部31固持孔32弹片4固持壁41干涉部42引导面420操作部43光缆分支器5壳体51盖体52多孔尾管53分支通孔54主光缆6分支光缆7开口25主光缆抵持端211主光缆固持端8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参图1至8所示,为本技术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100,用以保护分支光缆7,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100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5的保护头2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2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7的防护袋1,所述光缆分支器5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6,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7,所述保护头2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5的收容腔21,所述防护袋1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11,所述收容腔21与所述空腔体11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2包括底壁22以及自底壁22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23,所述底壁22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4,所述弹片4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21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光缆分支器5的凸起状干涉部42,所述防护袋1上设有牵引拉手12。所述光缆分支器5与主光缆6之间设有用以向前抵持保护头2前端的主光缆固持端8,如此设置,所述保护头2用以自后向前穿设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5,所述防护袋1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5后端的分支光缆7,所述保护头2与防护袋1相固持,当施工者向后牵引所述牵引拉手12后,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100可直接对主光缆6实现强力牵引,所述主光缆6可承受施工拉力。由于光缆内部光纤非常脆弱,相较于普通线缆更需要得到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保护分支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供重复使用,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的保护头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的防护袋,所述光缆分支器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所述保护头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的收容腔,所述防护袋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腔体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分支器的凸起状干涉部,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牵引拉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保护分支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用以供重复使用,包括用以收容光缆分支器的保护头以及连接所述保护头后端的用以收容所述分支光缆的防护袋,所述光缆分支器前端用以连接主光缆,后端用以连接所述分支光缆,所述保护头包括用以自后向前收容所述光缆分支器的收容腔,所述防护袋内包括前后延伸的空腔体,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空腔体前后连通,所述保护头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能够弹性位移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能够突伸入或退出所述收容腔内的用以自后向前抵持分支器的凸起状干涉部,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牵引拉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头的底壁以及侧壁外侧设有固持面,所述固持面外侧用以安装固持装配固定件,所述固持面与所述装配固定件之间用以夹持固定所述防护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分支器与主光缆之间设有用以向前抵持保护头前端的主光缆固持端,所述防护袋上设有用以前后开合的拉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预接端布线拉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拉手为设置于防护袋后端的环状拉手。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镜锋吴俊闻炳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