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703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涉及余热利用领域。该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箱,所述发电箱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热媒管,所述热媒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聚热管,所述第一聚热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聚热管。该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通过往热媒进口内部通入余热热量媒介,通过冷媒管与第一片温差发电片的冷却端紧贴,可对温差发电片的冷却端进行散热,此时,温差发电片的吸热端和冷却端形成的温度差将造成温差发电片内部晶体管中电子流动,形成电流输出,输出后的电流可供其它需电设备进行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提升了余热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A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sing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利用
,具体为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温差发电指的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温差发电通常使用晶体管元件,通过将P型和N型结合的半导体元件组成的器件的一侧维持在低温,另一侧维持在高温,这样器件高温侧就会向低温侧传导热能并产生热流。即热能从高温侧流入器件内,通过器件将热能从低温侧排出时,流入器件的一部分热能不放热,并在器件内变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压和电流,通过连接多个这样的器件便可获得较大的电压。然而,目前在工厂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基本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一方面,这种直接排热的方式未对热量进行利用,造成了热量的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工厂的能量损耗,因此,若能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将极大地节省能量的消耗,同时提升能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加工过程产生的余热未被合理利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箱,所述发电箱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热媒管,所述热媒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聚热管,所述第一聚热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聚热管,所述热媒管的表面紧贴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一端设置有吸热端,所述吸热端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所述第一电极接头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一端设置有冷却端,所述冷却端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极接头,所述第二电极接头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导线,所述温差发电片的表面紧贴有冷媒管,所述冷媒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散热管,所述温差发电片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发电箱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导线。优选的,所述温差发电片的数量为三块,且每块温差发电片的表面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极接头和一个第二电极接头。优选的,所述热媒管的一端设置有热媒进口,所述第一聚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热媒出口。优选的,所述冷媒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位于温差发电片侧面的中间位置,且隔热层的上下两侧温差较大。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且所述连接导线的数量为两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具备有益效果如下:1.该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通过往热媒进口内部通入余热热量媒介,此时,通过热媒进口,余热将通过热媒管传送到第一聚热管以及第二聚热管,通过热媒管与第一片温差发电片的吸热端相紧贴时,热媒管可将热量传递给吸热端,同理通过往冷媒进口中添加冷却物质后,通过冷媒管与第一片温差发电片的冷却端紧贴,可对温差发电片的冷却端进行散热,此时,温差发电片的吸热端和冷却端形成的温度差将造成温差发电片内部晶体管中电子流动,热端冷端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输出,输出后的电流可供其它需电设备进行使用,如蓄电池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提升了余热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2.该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通过设置三块温差发电片,通过使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可分别对温差发电片的两个电机接头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了电流的输出,三块温差发电片为串联形式,可通过连接导线输出温差发电片组合后产生的最终电流,本装置结构小巧、灵活,操作便捷,使用后可节省大量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发电箱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发电部件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发电部件背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发电部件背面视图。图中:1热媒管、2第一聚热管、201热媒出口、3第二聚热管、4温差发电片、5冷却端、6吸热端、7第一电极接头、8第二电极接头、9第一导线、10第二导线、101热媒进口、11冷媒管、111冷媒进口、12第一散热管、13第二散热管、131冷媒出口、14隔热层、15发电箱、16连接导线、17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箱15,发电箱1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热媒管1,热媒管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聚热管2,第一聚热管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聚热管3,热媒管1的表面紧贴有温差发电片4,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吸热端6,吸热端6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7,第一电极接头7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导线9,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冷却端5,冷却端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极接头8,第二电极接头8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导线10,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紧贴有冷媒管11,冷媒管1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散热管12,第一散热管1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散热管13,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4,发电箱1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导线16。本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通过往热媒进口101内部通入余热热量媒介,此时,通过热媒进口101,余热将通过热媒管1传送到第一聚热管2以及第二聚热管3,通过热媒管1与第一片温差发电片4的吸热端6相紧贴时,热媒管1可将热量传递给吸热端6,同理通过往冷媒进口111中添加冷却物质后,通过冷媒管11与第一片温差发电片4的冷却端5紧贴,可对温差发电片4的冷却端5进行散热,此时,温差发电片4的吸热端6和冷却端5形成的温度差将造成温差发电片4内部晶体管中电子流动,热端冷端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输出,输出后的电流可供其它需电设备进行使用,如蓄电池17等,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提升了余热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三块温差发电片4,通过使用第一导线9和第二导线10可分别对温差发电片4的两个电极接头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了电流的输出,三块温差发电片4为串联形式,可通过连接导线16输出温差发电片4组合后产生的串联电流,本装置结构小巧、灵活,操作便捷,使用后可节省大量能源。具体地:温差发电片4的数量为三块,且每块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极接头7和一个第二电极接头8;因此,通过第一电极接头7和第二电极接头8可将温差发电片4的正负两极通过第一导线9和第二导线10进行连接,从而可与其它温差发电片4形成串联。具体地:热媒管1的一端设置有热媒进口101,第一聚热管2的一端设置有热媒出口201;因此,通过热媒进口101可将余热通入至热媒管1中,从而方便对余热进行利用,通过设置热媒出口201,可将利用后的余热气体输送到本装置外部。具体地:冷媒管11的一端设置有冷媒进口111,第二散热管13的一端设置有冷媒出口131;因此,通过设置冷媒进口111可将冷却媒介通入至冷媒管11中,从而通过对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进行散热,有利于在温差发电片4表面形成温差。具体地:隔热层14位于温差发电片4侧面的中间位置,且隔热层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箱(15),所述发电箱(1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热媒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管(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聚热管(2),所述第一聚热管(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聚热管(3),所述热媒管(1)的表面紧贴有温差发电片(4),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吸热端(6),所述吸热端(6)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7),所述第一电极接头(7)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导线(9),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冷却端(5),所述冷却端(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极接头(8),所述第二电极接头(8)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导线(10),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紧贴有冷媒管(11),所述冷媒管(1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散热管(12),所述第一散热管(1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散热管(13),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4),所述发电箱(1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导线(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的发电装置,包括发电箱(15),所述发电箱(1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热媒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管(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聚热管(2),所述第一聚热管(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聚热管(3),所述热媒管(1)的表面紧贴有温差发电片(4),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吸热端(6),所述吸热端(6)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7),所述第一电极接头(7)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导线(9),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一端设置有冷却端(5),所述冷却端(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极接头(8),所述第二电极接头(8)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导线(10),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紧贴有冷媒管(11),所述冷媒管(1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一散热管(12),所述第一散热管(12)的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散热管(13),所述温差发电片(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4),所述发电箱(15)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连接导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发电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国光朱广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益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南京威尼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