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95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检漏装置包括支架;容置装置,所述容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容置装置包括检漏箱和封闭门,所述检漏箱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封闭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入料口;漏气囊,所述漏气囊位于所述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漏气囊用于容纳检漏气体;戳穿装置,所述戳穿装置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使所述漏气囊的表面产生开口,使所述漏气囊的内部的检漏气体外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漏箱中的气体。漏气囊通过戳穿装置的戳穿即可放出检漏气体,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A leak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漏
,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论真空
,还是高压气密性工程,对于部件或系统的气密性要求也随之而提高,从而对于提高其气密性检测精度和影响其气密性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在对密封容器进行检漏时,检测焊缝质量及表面是否有微小漏孔时,因工件完全密封,传统检漏法的正压法负压法无法实现,常采用背压法对密闭容器进行检漏,是一种适用于容积较小被检件的检漏方法。检漏过程包括3个步骤:充压、净化、检漏。在充压过程中,被检件在充有高压氦气的容器中存放一定时间,使氦气经漏孔进入被检件内部,并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内部的充气压力及氦分压会逐渐增高;进入净化阶段后,用干燥氮气等冲刷,或通过静置手段去除吸附在被检件外表面的氦气;最后将被检件放入真空室并将真空室抽成真空状态,利用压差作用使被检件内部的氦气流出进入检漏仪,检漏仪输出指示判定漏孔的存在及其漏率。但背压法不适合用于有大漏孔的被检件。漏孔过大时,在净化阶段,充入被检件内部的氦气会迅速流失,净化时间越长,流失越严重,导致检漏仪输出指示降低,造成漏孔漏率很小的假象,甚至检测不出漏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检漏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检漏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容置装置,所述容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容置装置包括检漏箱和封闭门,所述检漏箱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封闭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入料口;漏气囊,所述漏气囊位于所述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漏气囊用于容纳检漏气体;戳穿装置,所述戳穿装置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使所述漏气囊的表面产生开口,使所述漏气囊的内部的检漏气体外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漏箱中的气体。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检漏装置,在待测工件完全密封前将检漏气体放入,解决密闭容器检漏时无法从待测工件的外部通入检漏气体的问题,漏气囊通过戳穿装置的戳穿即可放出检漏气体,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只要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检漏箱中存在检漏气体,则可以表明所述待测工件存在漏孔,解决了背压氦质谱检漏法因待测工件存在大漏孔而引发检测误差的技术问题。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漏装置还包括关门装置,所述关门装置包括关门导轨、滑块和关门气缸,所述关门导轨所在平面与所述检漏箱的入料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滑块一端滑动嵌合在所述关门导轨上,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封闭门,所述关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封闭门,所述关门气缸推动所述封闭门在所述关门导轨上运动。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漏装置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位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所述夹具用于固定待测工件。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漏装置还包括推出装置,所述推出装置包括推出导轨和推出气缸,所述推出导轨设置在所述检漏箱的内部的底端,所述推出导轨的走向面向所述检漏箱的入料口,所述夹具的底端与所述推出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检漏箱的外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夹具,所述推出气缸带动所述夹具在所述推出导轨上运动。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漏气体为卤素气体、氦气或者氢气。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戳穿装置包括磁吸装置和刺针装置,所述磁吸装置设置在待测工件的外部,所述刺针装置设置在所述漏气囊的内部,所述刺针装置位于所述磁吸装置的磁吸范围内。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戳穿装置包括磁吸装置和刺针装置,所述刺针装置设置在待测工件的内壁,所述漏气囊设置在所述刺针装置与所述磁吸装置之间。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检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检漏装置的运行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容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漏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戳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戳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关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夹具和推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推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支架;2、容置装置;21、检漏箱;211、入料口;22、封闭门;3、夹具;4、漏气囊;5、戳穿装置;51、磁吸装置;52、刺针装置;6、检测装置;7、关门装置;71、关门导轨;72、关门气缸;8、推出装置;81、推出导轨;82、推出气缸。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检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检漏装置的运行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漏装置包括支架1、容置装置2、戳穿装置5、检测装置6和关门装置7,所述容置装置2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漏气囊4在使用时放置在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戳穿装置5在使用时放置在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检漏箱21的内部连通,所述关门装置7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并与所述容置装置2配合。请参阅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容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容置装置2包括检漏箱21和封闭门22,所述检漏箱21为中空箱体,所述检漏箱21设置有入料口211,通过所述入料口211,使用者将待测工件放进所述检漏箱21的内部,所述封闭门22活动盖合于所述入料口2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设置有导轨,所述封闭门22通过滑块嵌合在所述导轨上,并且所述封闭门22能够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从而控制所述入料口211的闭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门22一侧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封闭门22围绕所述转轴旋转,通过控制所述封闭门22的旋转角度控制封闭门22对所述入料口211的盖合,也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活动盖合方式。请参阅图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漏气囊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漏气囊4位于所述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漏气囊4用于容纳检漏气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气囊4为中空胶囊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漏气囊4可以是其他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囊体结构,只要能够容纳检漏气体和能够放置在待测工件的内部即可。所述漏气囊4采用受力易碎的材料或者柔软的材料,例如玻璃、塑料和橡胶等材料。请参阅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戳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戳穿装置5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4,所述戳穿装置5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4,使所述漏气囊4的表面产生开口,使所述漏气囊4的内部的检漏气体外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戳穿装置5包括磁吸装置51和刺针装置52,所述刺针装置52设置在所述磁吸装置51的磁吸范围内,所述漏气囊4设置在所述磁吸装置51和所述刺针装置5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测量工序前,所述刺针装置52可以通过磁合或者粘贴等方式设置在待测工件的内壁,所述磁吸装置51设置在待测工件的外部,当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漏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置装置,所述容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容置装置包括检漏箱和封闭门,所述检漏箱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封闭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入料口;/n漏气囊,所述漏气囊位于所述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漏气囊用于容纳检漏气体;/n戳穿装置,所述戳穿装置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使所述漏气囊的表面产生开口,使所述漏气囊的内部的检漏气体外泄;/n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漏箱中的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漏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置装置,所述容置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容置装置包括检漏箱和封闭门,所述检漏箱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封闭门活动盖合于所述入料口;
漏气囊,所述漏气囊位于所述待测工件的内部,所述漏气囊用于容纳检漏气体;
戳穿装置,所述戳穿装置用于戳穿所述漏气囊,使所述漏气囊的表面产生开口,使所述漏气囊的内部的检漏气体外泄;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漏箱中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关门装置,所述关门装置包括关门导轨、滑块和关门气缸,所述关门导轨所在平面与所述检漏箱的入料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滑块一端滑动嵌合在所述关门导轨上,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封闭门,所述关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封闭门,所述关门气缸推动所述封闭门在所述关门导轨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位于所述检漏箱的内部,所述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琦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龙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