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82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加工工艺繁琐,保护措施不全的缺点,包括减震装置、夹片和电池保护装置,减震装置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卡槽通过螺栓与垫片固定连接,垫片与夹片相焊接,夹片与绝缘层相胶合,电池保护装置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卡扣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固定块和防尘片均设置有四组,且固定块和防尘片均关于电池保护装置上下对称,减震装置设置有两组,且减震装置关于电池保护装置上下对称,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减震装置,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压器和压力销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保证装置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导致装置损坏。

A protection device for lithium manganes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子行业中,锂锰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以电池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上述电池安全的技术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单体锂锰离子电池内设置三重保护机构。一是采用开关元件,当电池内的温度上升时,它的阻值随之上升,当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停止供电;二是选择适当的隔板材料,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隔板上的微米级微孔会自动溶解掉,从而使锂锰离子不能通过,电池内部反应停止;三是设置安全阀(就是电池顶部的放气孔),电池内部压力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安全阀自动打开,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电池外部电路短路引起的电池发热,甚至爆炸,是重要风险、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加工工艺繁琐,保护措施不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夹片和电池保护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所述卡槽通过螺栓与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垫片与夹片相焊接,所述夹片与绝缘层相胶合,所述电池保护装置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卡扣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装置上下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表面中部安装有防尘片,所述夹片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栓。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防尘片均设置有四组,且固定块和防尘片均关于电池保护装置上下对称,所述减震装置设置有两组,且减震装置关于电池保护装置上下对称。优选的,所述夹片的材料为陶瓷纤维,所述夹片的厚度为厘米,所述限位板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为厘米,所述连接杆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为5米。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压器、压力销、重力块和隔绝层,所述减震装置通过减压器与隔绝层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上下方均设置有压力销,所述隔绝层内部设置有重力块。优选的,所述减压器和压力销均设置有四组,所述减压器和压力销均关于重力块对称,所述重力块的材料为不锈钢。优选的,所述电池保护装置还包括电阻层、锂锰电池、限位弹簧、电极、安装孔和固定杆,所述电池保护装置内部胶合有电阻层,所述电阻层通过固定杆与限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与锂锰电池相焊接,所述锂锰电池上下两侧均焊接有电极,所述电池保护装置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电极设置有两组,所述限位弹簧设置有四组,且限位弹簧和电极均关于锂锰电池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利用减震装置,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压器和压力销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保证装置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导致装置损坏。2、该技术利用电池保护装置对锂锰电池进行额外保护,使得锂锰电池可以在使用中不会收到外力作用的压迫而造成经济损失,同时限位弹簧可以有效的控制住电池保护装置的位置。3、该技术利用装置电池保护装置表面的限位板对装置进行基础基础,同时限位板是由树脂构造而成,有效的防止静电作用,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4、该技术利用多种可拆卸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为操作人员的检查维修带来方便。同时装置整体质感较轻,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卡槽1、防尘片2、减震装置3、减压器31、压力销32、重力块33、隔绝层34、夹片4、电池保护装置5、电阻层51、锂锰电池52、限位弹簧53、电极54、安装孔55、固定杆56、垫片6、绝缘层7、固定块8、限位螺栓9、卡扣10、连接杆11、限位板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包括减震装置3、夹片4和电池保护装置5,减震装置3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1,卡槽1通过螺栓与垫片6固定连接,垫片6与夹片4相焊接,夹片4与绝缘层7相胶合,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通过卡扣10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表面中部安装有防尘片2,夹片4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栓9。进一步地,固定块8和防尘片2均设置有四组,且固定块8和防尘片2均关于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对称,减震装置3设置有两组,且减震装置3关于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对称,该技术利用减震装置3,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压器31和压力销32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保证装置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导致装置损坏。进一步地,夹片4的材料为陶瓷纤维,夹片4的厚度为3厘米,限位板12的材料为树脂,限位板12的厚度为1厘米,连接杆11的材料为不锈钢,连接杆11的长度为5厘米,该技术利用多种可拆卸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为操作人员的检查维修带来方便。同时装置整体质感较轻,方便使用。进一步地,减震装置3还包括减压器31、压力销32、重力块33和隔绝层34,减震装置3通过减压器31与隔绝层34固定连接,减震装置3上下方均设置有压力销32,隔绝层34内部设置有重力块33。进一步地,减压器31和压力销32均设置有四组,减压器31和压力销32均关于重力块33对称,重力块33的材料为不锈钢。进一步地,电池保护装置5还包括电阻层51、锂锰电池52、限位弹簧53、电极54、安装孔55和固定杆56,电池保护装置5内部胶合有电阻层51,电阻层51通过固定杆56与限位弹簧53固定连接,限位弹簧53与锂锰电池52相焊接,锂锰电池52上下两侧均焊接有电极54,电池保护装置5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孔55,该技术利用装置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的限位板12对装置进行基础基础,同时限位板12是由树脂构造而成,有效的防止静电作用,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地,电极54设置有两组,限位弹簧53设置有四组,且限位弹簧53和电极54均关于锂锰电池52对称,该技术利用电池保护装置5对锂锰电池进行额外保护,使得锂锰电池52可以在使用中不会收到外力作用的压迫而造成经济损失,同时限位弹簧53可以有效的控制住电池保护装置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首先对装置进行检查,减震装置3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1,卡槽1通过螺栓与垫片6固定连接,垫片6与夹片4相焊接,夹片4与绝缘层7相胶合,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通过卡扣10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表面中部安装有防尘片2,夹片4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栓9,该技术利用装置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的限位板12对装置进行基础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包括减震装置(3)、夹片(4)和电池保护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1),所述卡槽(1)通过螺栓与垫片(6)固定连接,所述垫片(6)与夹片(4)相焊接,所述夹片(4)与绝缘层(7)相胶合,所述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通过卡扣(10)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表面中部安装有防尘片(2),所述夹片(4)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包括减震装置(3)、夹片(4)和电池保护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左右两均安装有卡槽(1),所述卡槽(1)通过螺栓与垫片(6)固定连接,所述垫片(6)与夹片(4)相焊接,所述夹片(4)与绝缘层(7)相胶合,所述电池保护装置(5)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通过卡扣(10)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两侧均焊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表面中部安装有防尘片(2),所述夹片(4)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8)和防尘片(2)均设置有四组,且固定块(8)和防尘片(2)均关于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对称,所述减震装置(3)设置有两组,且减震装置(3)关于电池保护装置(5)上下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4)的材料为陶瓷纤维,所述夹片(4)的厚度为3厘米,所述限位板(12)的材料为树脂,所述限位板(12)的厚度为1厘米,所述连接杆(11)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连接杆(11)的长度为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锰电池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中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实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