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固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及抽排风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73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体作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及抽排风扇,其中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包括风源体和导风结构体;所述导风结构体包括若干子风道;所有子风道的出风口朝向风源体,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朝向目的作用风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通过导风结构体对不同的目的作用风域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在目标区域的不同区位空间形成立体旋流风场或者立体射流风场,显著扩展被吸风域范围;以及由于有导风结构体对风源体内部实施遮挡,使得风源体内高速旋转的扇叶不易接触到,相较于传统风扇更加安全。

A kind of wind field generating device and exhaust fan with the function of super wind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及抽排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作用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及抽排风扇。
技术介绍
传统风扇(或称为风机)根据其风源体工作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送风(或称吹风)型风扇,风源体向目的作用风域送风;另一类为吸风(或称排风)型风扇,风源体向目的作用风域吸风。而无论是送风型风扇还是吸风型风扇,均是由其风源体内的旋转扇叶旋转形成空气流动而成风;传统风扇由于旋转扇叶结构限制,气流的作用范围局限于旋转扇叶的旋转投影范围,使得传统风扇的气流的作用范围窄小且气流作用方向集中。申请号为201721927518.5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天花机,包括:底盘,底盘内具有底部敞开的安装空间;环形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设在安装空间内,换热器组件的外周壁与底盘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环形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下端具有出风口;导风部件,导风部件内具有彼此间隔开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风通道正对离心风轮设置,从进风通道进入的一部分气流经过进气口流向出风通道,出风口环绕在出气口的外侧,从出气口输出的气流吹向从出风口输出的气流。虽然上述天花机能够起到一定的扩大送风范围功能,但其作用风域局限于机体周围,风域作用范围依然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不足,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包括风源体和导风结构体;所述导风结构体包括若干子风道;所有子风道的出风口朝向风源体,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朝向不同方向的目的作用风域。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进风口部分的内部导风型线呈弧线。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进风口部分的内部导风型线呈直线。进一步地,各所述子风道为连续型结构,相邻的所述子风道共用子风道壁。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为多件可分拆的子风道构件构成的组合结构。进一步地,各所述子风道为独立型结构,相邻的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出风口部分不共用子风道壁。进一步地,各所述子风道为完全独立型结构,各子风道为独立的个体。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风源体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风源体的出风方向的夹角直角。进一步地,所述子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风源体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风源体的出风端设有出风导风结构体,所述出风导风结构体上设有连通至所述风源体出风端的出风导风通道;所述出风导风结构体上还设有侧向的气流出口和/或轴向的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导风通道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抽排风扇,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通过导风结构体对不同的目的作用风域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在目标区域的不同区位空间形成立体旋流风场或者立体射流风场,能够有效风场生成装置的气流作用范围;同时由于有导风结构体对风源体内部实施遮挡,使得风源体内高速旋转的扇叶不易接触到,相较于传统风扇更加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风结构体与风源体筒体一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导风结构体与风源体筒体通过抱闸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导风结构体与风源体筒体通过螺桩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平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6为锥台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7为双锥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8为柱面和平面的组合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9为锥面和平面的组合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0为曲面和平面的组合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1为球冠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2为半球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3为多种类型包络面混合组成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4为倒锥台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5为柱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6为倒锥面一体结构型旋流出风进风口示意图;图17为锥台面直线出风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18为簇型分布直线出风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19为角形凸起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盘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21为锥度管凸起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盘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23为隐管式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盘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25为外凸偏置锥度管构建的离散型子风道柱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6为图25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7为外凸三向行风的曲管、直管和锥度管混合管结构构建的离散型子风道柱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8为图27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29为下倾外凸锥度管构建的离散型子风道柱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0为图29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1为下倾隐形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柱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2为图31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3为侧向外凸偏置曲锥度管+底部隐形斜置直管构建的离散型子风道斗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4为图4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5为外凸直曲管构建的离散型子风道球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6为图45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7为直曲管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笼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8为图37的从进风口偏视示意图;图39为分层直曲管离散型子风道构建的笼形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40为图39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41为一体结构型多种子风道组合导风结构体示意图;图42为可拆卸型多种子风道组合导风结构体示意图;图43为图42的爆炸示意图;图44为设置有的出风导风结构体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5为出风导风结构体的示意图;图46为装置有蘑菇灯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筒体200导风结构体300风源体201出风口202进风口600出风导风结构体610出风导风通道620气流进端副入口621辅助导流条700灯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源体和导风结构体;所述导风结构体包括若干子风道;所有子风道的出风口朝向风源体,各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朝向不同方向的目的作用风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9 CN 20181144807311.一种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源体和导风结构体;所述导风结构体包括若干子风道;所有子风道的出风口朝向风源体,各所述子风道的进风口朝向不同方向的目的作用风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进风口部分的内部导风型线呈弧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进风口部分的内部导风型线呈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风道为连续型结构,相邻的所述子风道共用子风道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风道为多件可分拆的子风道构件构成的组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具有超风域进风功能的风场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风道为独立型结构,相邻的所述子风道至少在靠近出风口部分不共用子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邻曾固
申请(专利权)人:曾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