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
技术介绍
浮桥具有搭建灵活、桥面过载面积可调等优点,是跨江进行物资装备运输和近海滩涂卸载作业的常用设备之一。当前,大多数浮桥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工作场景为内陆江河以及海况优良的近海滩涂港湾。此时,外界风、浪、流等环境载荷相比于浮桥自身的惯性特性和回复刚度系数为小量,诱导的浮桥运动很小,因此连接搭建作业容易,连接接头使用寿命长。但是,随着我国战略延伸逐渐迈向深远海,对浮桥的设计建造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当对南海岛礁居民进行生活物资补给时,由于运输船舶吃水深,难以直接靠泊岛礁,通常需要在岛礁附近架设浮桥,以构建物资运输通道。然而,在南海等远海环境中,风、浪、流等环境载荷情况恶劣,由于浮桥模块之间的大幅相对摇荡运动,使得连接搭建作业难度大大增加,远超内陆江河和近海海域。同时,环境载荷诱导的大幅相对摇荡运动,也会极大地增加连接接头的交变应力幅值,降低其使用寿命。据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恶劣环境载荷工况下的浮桥装备,能够快速完成连接搭建作业,具有优良的耐波性能和结构安全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浮桥装备难以适应恶劣环境条件下作业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提供了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包括升降桥体,浮桥主体,减摇阻尼网,首端夹紧机构和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桥体(1),浮桥主体(2),减摇阻尼网(3),首端夹紧机构(4)和左舷夹紧机构(5);升降桥体(1)在设置于浮桥主体(2)中的桥面液压升降柱(12)的驱动下实现升降,与浮桥主体(2)内部的浮力舱(29)配合改变浮桥吃水,以减小浮桥的水线面面积从而减小摇荡运动;浮桥主体(2)的尾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尾端连接体(21),首端面对应位置处设置首端夹紧机构(4),右端面设置两个对称的右舷连接体(23),左端面相同位置处设置两个左舷夹紧机构(5),每个连接体均设有缓冲垫和铁销孔,每个夹紧机构都设有铁销与夹紧柱,连接体与夹紧机构配合以实现浮桥首尾部和舷侧的连接;减摇阻尼网(3)在设置于浮桥主体(2)中的阻尼网液压升降柱(32)的驱动下进行升降,以减小浮桥在波浪中的摇荡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桥体(1),浮桥主体(2),减摇阻尼网(3),首端夹紧机构(4)和左舷夹紧机构(5);升降桥体(1)在设置于浮桥主体(2)中的桥面液压升降柱(12)的驱动下实现升降,与浮桥主体(2)内部的浮力舱(29)配合改变浮桥吃水,以减小浮桥的水线面面积从而减小摇荡运动;浮桥主体(2)的尾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尾端连接体(21),首端面对应位置处设置首端夹紧机构(4),右端面设置两个对称的右舷连接体(23),左端面相同位置处设置两个左舷夹紧机构(5),每个连接体均设有缓冲垫和铁销孔,每个夹紧机构都设有铁销与夹紧柱,连接体与夹紧机构配合以实现浮桥首尾部和舷侧的连接;减摇阻尼网(3)在设置于浮桥主体(2)中的阻尼网液压升降柱(32)的驱动下进行升降,以减小浮桥在波浪中的摇荡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有辅助对接和减摇装置的海上可升降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桥体(1)包括桥面(11)和桥面液压升降柱(12);所述桥面液压升降柱(12)均匀布置在桥面(11)底部;
所述浮桥主体(2)包括尾端连接体(21)、左舷铁索接头(22)、右舷连接体(23)、锚孔(24)、尾端铁索孔(25)、尾端铁索舱(26)、阻尼网液压升降柱支座(27)、桥面液压升降柱支座(28)、浮力舱(29)、首端铁索接头(210)、右舷铁索孔(211)和右舷铁索舱(212),所述尾端铁索舱(26)对称设置于尾端连接体(21)后方,每个尾端铁索舱(26)分别与两个对称布置在尾端连接体(21)上、下侧的尾端铁索孔(25)连接,所述首端铁索接头(210)设置于首端夹紧机构(4)的四角处,所述右舷连接体(23)、右舷铁索舱(212)和左舷铁索接头(22)的结构与布置位置与所述尾端连接体(21)、尾端铁索舱(26)和首端铁索接头(210)一致;所述浮力舱(29)对称设置于浮桥主体(2)的左右两侧,所述锚孔(24)设置在所述浮桥主体(2)的四个角隅处用于浮桥锚泊,所述阻尼网液压升降柱支座(27)均匀分布于所述浮桥主体(2)底面,所述桥面液压升降柱支座(28)均匀分布于浮桥主体(2)顶面;
所述减摇阻尼网(3)包括阻尼网网面(31)和阻尼网液压升降柱(32),所述阻尼网液压升降柱(32)均匀布置在阻尼网网面(31)上;
所述首端夹紧机构(4)包括首端铁销(41)、首端竖直液压夹紧柱(42)和首端水平液压夹紧柱(43),首端竖直液压夹紧柱(42)上下对称设置,首端水平液压夹紧柱(43)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左舷夹紧机构(5)的结构与所述首端夹紧机构(4)一致。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富,陈永强,徐倩,石玉云,邵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