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金雄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1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开合舱门、支撑柱、高度提升架、弹簧臂、倾斜调节结构、钢丝防护网、上托板,开合舱门铰接在左侧两个支撑柱的左侧,弹簧臂设有两个并且通过铆钉锁紧在两个高度提升架的左侧,会在提升高度的过程中让滑推头触碰到中转箱,让其内部的组件将提杆提升,使提杆能够将罩面网拉高,随着高度的上升不断拉高直至罩面网将整个钢丝防护网罩住,使提升机在高度提升的过程中内部的施工材料不会被风给吹散,减少对地面施工人员的影响。

A kind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机,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当中,经常需要将不同的材料输送到建筑的顶部以用于封顶或者其他施工,使输送的材料包括水泥、沙子或者其他板材等等,根据大楼的不同高度会将施工材料提升输送到不同的位置上,在高空输送经常遇到一些问题,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现有技术在对水泥或者泥沙输送时,由于高空中的风较大,经常会吹动沙子或者泥沙将其吹到外部,不仅导致施工材料的流失,还容易对地面施工人员造成影响,且放置在提升机中的施工材料分布位置不均匀,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摇晃造成甩落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水泥或者泥沙输送时,由于高空中的风较大,经常会吹动沙子或者泥沙将其吹到外部,不仅导致施工材料的流失,还容易对地面施工人员造成影响,且放置在提升机中的施工材料分布位置不均匀,在输送过程中容易摇晃造成甩落等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开合舱门、支撑柱、高度提升架、弹簧臂、倾斜调节结构、钢丝防护网、上托板,所述开合舱门铰接在左侧两个支撑柱的左侧,所述弹簧臂设有两个并且通过铆钉锁紧在两个高度提升架的左侧,所述钢丝防护网设有两个以上并且通过螺钉钉紧在每两个支撑柱的中间,所述高度提升架设有两个并且钉连接在左右前后两侧的中段,所述倾斜调节结构焊接支撑柱的底部,所述上托板钉连接在支撑柱的上方。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倾斜调节结构由中段内倾装置、上调节板、支撑状态变换架、合金桩、罩圈组成,所述上调节板电焊在合金桩的上方,所述中段内倾装置活动连接上调节板的中段,所述支撑状态变换架活动贴合在中段内倾装置、上调节板的下方,所述合金桩电焊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罩圈环绕扣合在支撑状态变换架的底部。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段内倾装置由吸紧臂、开合板、铰动桩、偏折钮、弯曲臂组成,所述吸紧臂设有两个并且机械连接在上调节板内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开合板钉连接在吸紧臂的内侧,所述铰动桩与开合板电焊在一起,所述偏折钮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转动连接在铰动桩的内侧,所述弯曲臂活动连接在两个偏折钮的中间。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弯曲臂由拉伸托臂、拉紧带、摩擦片、弹臂、弹性片组成,所述弹性片铰接在弹臂的内部,所述弹臂活动连接在偏折钮的内侧,所述摩擦片设有两个以上并且通过卡扣扣合在弹臂的上方,所述拉伸托臂滑动连接连接在弹臂的右侧,所述拉紧带胶连接在拉伸托臂与弹臂之间。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状态变换架由顶料柱、顶片、支撑弧臂、提升臂、旋转头组成,所述旋转头转动连接在罩圈的内部,所述提升臂机械连接在旋转头的上方,所述支撑弧臂活动贴合在提升臂的上方,所述顶料柱机械连接在支撑弧臂的上方,所述顶片活动连接在顶料柱的内部。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高度提升架由滑推头、滑动杆、中转箱、吊绳、提杆、罩面网组成,所述滑动杆设有两个并且通过铆钉锁紧在左右前后两侧的中段,所述滑推头钉连接在滑动杆左侧的下方,所述吊绳通过卡扣扣合在滑动杆左侧的上方,所述中转箱电焊在吊绳的底部,所述提杆通过中转箱与滑推头机械连接,所述罩面网通过卡扣扣合在提杆的左侧并且与钢丝防护网活动贴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高度提升架,会在提升高度的过程中让滑推头触碰到中转箱,让其内部的组件将提杆提升,使提杆能够将罩面网拉高,随着高度的上升不断拉高直至罩面网将整个钢丝防护网罩住,使提升机在高度提升的过程中内部的施工材料不会被风给吹散,减少对地面施工人员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中段内倾装置,能够在物料放置到上调节板上之后,让吸紧臂、开合板往两侧滑动,使弯曲臂露出,让铰动桩、偏折钮往下旋转,让上调节板上的物料能够往中段的弹臂、拉伸托臂上倾斜,让建筑施工的材料能够全部往中间靠拢,即使提升过程中出现摇晃的现象材料也不会轻易的掉落,保障提升机工作过程的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倾斜调节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倾斜调节结构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弯曲臂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支撑状态变换架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高度提升架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开合舱门0、支撑柱1、高度提升架2、弹簧臂3、倾斜调节结构4、钢丝防护网5、上托板6、中段内倾装置40、上调节板41、支撑状态变换架42、合金桩43、罩圈44、吸紧臂100、开合板200、铰动桩300、偏折钮400、弯曲臂500、拉伸托臂510、拉紧带520、摩擦片530、弹臂540、弹性片550、顶料柱420、顶片421、支撑弧臂422、提升臂423、旋转头424、滑推头20、滑动杆21、中转箱22、吊绳23、提杆24、罩面网2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开合舱门0、支撑柱1、高度提升架2、弹簧臂3、倾斜调节结构4、钢丝防护网5、上托板6,所述开合舱门0铰接在左侧两个支撑柱1的左侧,所述弹簧臂3设有两个并且通过铆钉锁紧在两个高度提升架2的左侧,所述钢丝防护网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通过螺钉钉紧在每两个支撑柱1的中间,所述高度提升架2设有两个并且钉连接在左右前后两侧的中段,所述倾斜调节结构4焊接支撑柱1的底部,所述上托板6钉连接在支撑柱1的上方。请参阅图2,所述倾斜调节结构4由中段内倾装置40、上调节板41、支撑状态变换架42、合金桩43、罩圈44组成,所述上调节板41电焊在合金桩43的上方,所述中段内倾装置40活动连接上调节板41的中段,所述支撑状态变换架42活动贴合在中段内倾装置40、上调节板41的下方,所述合金桩43电焊在支撑柱1的底部,所述罩圈44环绕扣合在支撑状态变换架42的底部,罩圈44能罩在支撑状态变换架42的底部防止其被泥沙灌入而造成转动不灵敏的现象。请参阅图3,所述中段内倾装置40由吸紧臂100、开合板200、铰动桩300、偏折钮400、弯曲臂500组成,所述吸紧臂100设有两个并且机械连接在上调节板41内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开合板200钉连接在吸紧臂100的内侧,所述铰动桩300与开合板200电焊在一起,所述偏折钮400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转动连接在铰动桩300的内侧,所述弯曲臂500活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开合舱门(0)、支撑柱(1)、高度提升架(2)、弹簧臂(3)、倾斜调节结构(4)、钢丝防护网(5)、上托板(6),其特征在于:/n所述开合舱门(0)安装在左侧两个支撑柱(1)的左侧,所述弹簧臂(3)设有两个并且装设在两个高度提升架(2)的左侧,所述钢丝防护网(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固设在每两个支撑柱(1)的中间,所述高度提升架(2)设有两个并且安设在左右前后两侧的中段,所述倾斜调节结构(4)位于支撑柱(1)的底部,所述上托板(6)紧固在支撑柱(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结构包括开合舱门(0)、支撑柱(1)、高度提升架(2)、弹簧臂(3)、倾斜调节结构(4)、钢丝防护网(5)、上托板(6),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合舱门(0)安装在左侧两个支撑柱(1)的左侧,所述弹簧臂(3)设有两个并且装设在两个高度提升架(2)的左侧,所述钢丝防护网(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固设在每两个支撑柱(1)的中间,所述高度提升架(2)设有两个并且安设在左右前后两侧的中段,所述倾斜调节结构(4)位于支撑柱(1)的底部,所述上托板(6)紧固在支撑柱(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调节结构(4)由中段内倾装置(40)、上调节板(41)、支撑状态变换架(42)、合金桩(43)、罩圈(44)组成,所述上调节板(41)固设在合金桩(43)的上方,所述中段内倾装置(40)设于上调节板(41)的中段,所述支撑状态变换架(42)贴合在中段内倾装置(40)、上调节板(41)的下方,所述合金桩(43)位于支撑柱(1)的底部,所述罩圈(44)紧固在支撑状态变换架(4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内倾装置(40)由吸紧臂(100)、开合板(200)、铰动桩(300)、偏折钮(400)、弯曲臂(500)组成,所述吸紧臂(100)设有两个并且连接在上调节板(41)内侧的左右两端,所述开合板(200)固设在吸紧臂(100)的内侧,所述铰动桩(300)与开合板(200)固定在一起,所述偏折钮(400)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连接在铰动桩(300)的内侧,所述弯曲臂(500)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金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