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035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拉紧器,包括带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设置有带轴孔,所述带轴穿过所述带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带轴表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棘轮以及设置于棘轮两侧的垫片;所述第二支架一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带轴两端,所述夹持部向外凸起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带轴的外层垫片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的拉紧器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于棘轮两侧的塑料垫片大大降低了棘轮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在外层垫片与支架夹持部之间设置滚珠,为带轴提供了一定的活动自由度,防止带轴出现卡带现象;同时,在第二支架上加设螺栓通孔,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

Str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紧器
本申请涉及机械
,涉及一种用于捆绑货物的拉紧器。
技术介绍
拉紧器作为一种捆绑工具,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对大型货物进行捆绑,由于捆绑带比较长,这样就造成了收带繁琐,捆绑效率比较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拉紧器,在收带和紧带过程中,由于机械结构的固有问题,导致收带和紧带时费时费力,尤其是在收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带的现象,需要手动调整带轴,影响拉紧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紧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紧器,包括带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设置有带轴孔,所述带轴穿过所述带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带轴表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棘轮以及设置于棘轮两侧的垫片;所述第二支架一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带轴两端,所述夹持部向外凸起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带轴的外层垫片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且始终抵持所述棘轮,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设置有带轴孔,所述带轴穿过所述带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带轴表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棘轮以及设置于棘轮两侧的垫片;所述第二支架一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带轴两端,所述夹持部向外凸起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带轴的外层垫片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且始终抵持所述棘轮,所述第二抵持件安装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抵持所述棘轮,同时所述第二抵持件抵持所述带轴孔,沿所述带轴孔外沿分为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拉紧器处于松带状态时,通过外力作用所述第二抵持件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设置有带轴孔,所述带轴穿过所述带轴孔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带轴表面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棘轮以及设置于棘轮两侧的垫片;所述第二支架一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带轴两端,所述夹持部向外凸起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安装于所述带轴的外层垫片上;所述第一抵持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且始终抵持所述棘轮,所述第二抵持件安装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抵持所述棘轮,同时所述第二抵持件抵持所述带轴孔,沿所述带轴孔外沿分为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拉紧器处于松带状态时,通过外力作用所述第二抵持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当拉紧器处于紧带状态时,通过外力作用所示第二抵持件抵持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轴上的外层垫片表面设置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与滚珠盖配合将滚珠安装于所述外层垫片上,所述滚珠均匀分布于外层垫片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为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轴的垫片由塑料材质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金豹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