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93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安装头,所述底座与第一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万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安装头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二万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吸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拉动所述吸盘顶部向上移动的拉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吸铁片一,所述拉动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铁片一相吸附吸铁片二。当需要将底座固定于桌面时,通过拉动组件向上拉动吸盘,使吸盘吸附在工作台上,从而将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当调整底座的位置时,向下移动拉动组件,用力使吸盘脱离桌面,然后将吸盘吸附在工作台的其它位置,从而完成底座位置的调整,由此可见,方便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整。

A kind of suction cup type hydraulic adjusting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
本技术涉及万向调节支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
技术介绍
调节支架使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用户将支架固定于相应的工作台上,在调节支架上,用户可以安装仪表、手机等物品,且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仪表或其它物品的位置进行调整。调节支架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用于安装仪表或其它物体的安装头,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于底座上,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安装头连接于第二调节杆远离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为了便于对安装头上的仪表或其它物品进行位置的调整,底座与第一调节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转动机构、第二调节杆与安装头之间连接有万向转动机构,同时,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方便对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工作人员在安装底座时,工作人员为了使底座的固定较稳定,底座固定连接于相应的工作台上。然而通过此种方式,不便对底座位置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其优势在于,方便对底座位置的调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安装头,所述底座与第一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万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安装头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二万向机构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吸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拉动所述吸盘顶部向上移动的拉动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吸铁片一,所述拉动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铁片一相吸附吸铁片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将底座固定于桌面时,通过拉动组件向上拉动吸盘,使吸盘吸附在工作台上,从而将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同时,通过吸铁片一和吸铁片二的吸力,对拉动组件进行固定,使吸盘稳定吸附在桌面上,从而固定底座。当调整底座的位置时,向下移动拉动组件,用力使吸盘脱离桌面,然后将吸盘吸附在工作台的其它位置,从而完成底座位置的调整,由此可见,方便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拉动组件包括拉杆、滑杆、转动套,所述拉杆固定于吸盘的顶部且位于底座内,所述底座上部的两侧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底座内壁相通的滑槽,所述拉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杆的上部且通过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外侧,所述转动套位于底座的外侧且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吸铁片二位于所述转动套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向上拉动转套,转动套拉动滑杆沿滑槽的方向稳定向上移动,此时滑杆通过拉杆拉动吸盘向上移动,使吸盘吸附在桌面上。当吸盘吸附在桌面上时,工作人员旋转转动套,使吸铁片二吸附在吸铁片一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万向机构与第二万向机构一致,所述第一万向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设置于第一调节杆端部且与所述第一万向球配合使用的第二球座;所述第二万向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头上的第二万向球、设置于第二调节杆端部且与所述第二万向球配合使用的第二球座;所述第一调节杆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调节杆内开设有沿第一调节杆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孔相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滑动有与第一万向球相抵接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开设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调节杆内开设有沿第二调节杆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相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滑动有与第二万向球相抵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转动孔与第二转动孔内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固定杆向第一万向球移动、且同时推动所述第二固定杆向第二万向球移动的推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调节杆通过推动组件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万向机构和第二万向机构的设置,工作人员可调整安装头及第一调节杆的位置,从而对安装头上的仪表等;第一调节杆通过推动组件与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工作人员可在第一调节杆上调整第二调节杆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二调节杆上安装头的位置。当安装头及第一调节杆调整好以后,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组件使第一固定杆向第一万向球移动,第一固定杆的端部与第一万向球相抵接,从而压紧第一万向球,第一万向球与第一球座相对固定,进而固定第二调节杆;同时,推动组件推动第二固定杆向第二万向球移动,第二固定杆压紧第二万向球,从而使安装头与第二调节杆相对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穿设于第一转动孔及所述第二转动孔的转动杆、固定于所述转动杆上且推动第一固定杆移动的第一推动套、套设滑动于转动杆上且推动第二固定杆移动的第二推动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使第一推动套向第一固定杆移动、使第二推动套向第二固定杆移动的把手,所述第二推动套与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且第一推动套固定于转动杆上,因此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时,第一推动套向把手靠拢,进而向第一固定杆移动并推动第一固定杆压紧第一万向球;同时,当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时,把手或第一推动套推动第二推动套沿转动杆的方向稳定向第二固定杆移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压紧第二万向球。同时,第二推动套与转动杆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调节杆通过第二推动套在转动杆上转动,进而调整安装头的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动套上设置有斜面一,所述斜面一连接于第一推动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推动套靠近第一固定杆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斜面一相贴合的斜面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一推动套向第一固定杆移动时,斜面一和斜面二相贴合,第一推动套继续向第一固定杆的方向移动,第一推动套通过斜面一及斜面二推动第一固定杆向第一万向球移动,并压紧第一万向球。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动套上设置有斜面三,所述斜面三连接于第二推动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推动套靠近第二固定杆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斜面三相贴合的斜面四。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推动套向第二固定杆移动时,斜面三和斜面四相贴合,第二推动套继续向第二固定杆的方向移动,第二推动套通过斜面三及斜面四推动第二固定杆向第二万向球移动,并压紧第二万向球。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动套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杆远离第二调节杆的一侧,所述第二推动套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杆远离第一调节杆的一侧,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垫纸,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一推动套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二推动套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且第一推动套固定于转动杆上,因此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时,第一推动套向把手靠拢,进而向第一固定杆移动并推动第一固定杆压紧第一万向球;同时,当把手与转动杆螺纹连接时,第一推动套推动第二推动套沿转动杆的方向稳定向第二固定杆移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压紧第二万向球。同时,通过垫纸的设置,避免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相对转动时而造成摩擦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杆靠近第一万向球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形面一,所述弧形面一与第一万向球的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固定杆靠近第二万向球的端面为凹陷的弧形面二,所述弧形面二与第二万向球的表面相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弧形面一和弧形面二的设置,增加第一固定杆与第一万向球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万向球的固定更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调节杆(3)、第二调节杆(5)、安装头(7),所述底座(1)与第一调节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万向机构(2)相连接,所述安装头(7)与所述第二调节杆(5)的一端通过第二万向机构(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吸盘(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拉动所述吸盘(11)顶部向上移动的拉动组件(1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吸铁片一(213),所述拉动组件(12)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铁片一(213)相吸附吸铁片二(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调节杆(3)、第二调节杆(5)、安装头(7),所述底座(1)与第一调节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万向机构(2)相连接,所述安装头(7)与所述第二调节杆(5)的一端通过第二万向机构(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吸盘(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拉动所述吸盘(11)顶部向上移动的拉动组件(1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吸铁片一(213),所述拉动组件(12)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铁片一(213)相吸附吸铁片二(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12)包括拉杆(121)、滑杆(122)、转动套(123),所述拉杆(121)固定于吸盘(11)的顶部且位于底座(1)内,所述底座(1)上部的两侧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底座(1)内壁相通的滑槽(15),所述拉杆(121)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杆(121)的上部且通过所述滑槽(15)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外侧,所述转动套(123)位于底座(1)的外侧且与滑杆(122)固定连接,所述吸铁片二(14)位于所述转动套(1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式液压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机构(2)与第二万向机构(6)一致,所述第一万向机构(2)包括固定于底座(1)上的第一万向球(22)、设置于第一调节杆(3)端部且与所述第一万向球(22)配合使用的第一球座(23);所述第二万向机构(6)包括固定于安装头(7)上的第二万向球(62)、设置于第二调节杆(5)端部且与所述第二万向球(62)配合使用的第二球座(63);
所述第一调节杆(3)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31),所述第一调节杆(3)内开设有沿第一调节杆(3)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转动孔(31)相通的第一固定孔(32),所述第一固定孔(32)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万向球(22)相抵接的第一固定杆(33);所述第二调节杆(5)开设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孔(51),所述第二调节杆(5)内开设有沿第二调节杆(5)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51)相通的第二固定孔(52),所述第二固定孔(52)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二万向球(62)相抵接的第二固定杆(53);
所述第一转动孔(31)与第二转动孔(51)内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固定杆(33)向第一万向球(22)移动、且同时推动所述第二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育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