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树源专利>正文

燃煤锅炉烟气粉尘、SO2、CO2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775 阅读:10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粉尘、SO↓[2]、CO↓[2]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燃煤设备排出的烟气引入一个或多个除尘容器中除尘;b.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多组相互连通的密闭气体处理容器中进行湿法净化处理;c.由每组气体处理容器的水泵交替向两个容器间注、排液体,使排液容器产生高负压能,吸入待处理烟气,而进入注液容器的液体则逐渐将已吸入的经过液体吸收处理的烟气赶入下一组容器;d.经逐级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由与最后一组处理容器相连的气体排放口排出。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密闭的除尘容器及多组气体处理容器,每组气体处理容器之间各连接有一个水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集烟气除尘、脱硫于一体,可实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有害气体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净化方法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火力发电设备和燃煤锅炉所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燃煤锅炉烟气粉尘、SO2、CO2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大部分的煤炭用于火力发电和用作锅炉燃料。由于我国动力用煤的灰分高,含硫量大,因此在火力发电和锅炉燃烧后所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等有害气体。为此,人们虽采取了烟气除尘等措施,但除尘效率低,成本高,未经处理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大气污染,如何有效控制上述污染已成为电力工业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对火力发电烟气除尘脱硫多采用进口技术,虽具有较好效果,但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更有效地治理燃煤设备的烟气污染,而提供一种集烟气除尘、脱硫于一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有害气体零排放的燃煤锅炉烟气粉尘、SO2、CO2零排放的方法及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煤设备的烟尘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燃煤设备排出的烟气引入一个或多个除尘容器中除尘;b、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多组相互连通的密闭气体处理容器中进行湿法净化处理; c、湿法净化处理时,由每组气体处理容器的水泵交替向两个容器间注、排液体,使排液容器产生高负压能,吸入待处理烟气,烟气中的有害气体溶入液体中,而进入注液容器的液体则逐渐将已吸入的经过液体吸收处理的烟气赶入下一组容器,当注液容器内的液体到达设定位置时,由传感器发出信号并由程序控制自动转换,使排液容器和注液容器功能互换,此过程在各组处理容器中连续不断循环进行;d、经逐级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由与最后一组处理容器相连的气体排放口排出。步骤C中,在吸烟气和排烟气过程中,可分别向各组处理容器内的气体喷淋液体。步骤C中,当各组容器的水泵启动时,气体处理容器A1~An分别对应向气体处理容器B1~Bn排水并同时产生负压吸气时,连接每组容器A1、B1~An、Bn的两根连接管上的水阀C1~Cn全部开启,水阀D1~Dn全部关闭,连接首组和末组容器的连接管上的气阀E打开,气阀F关闭,连接相邻两组容器的气体管道处于常开状态;气体处理容器B1~Bn中的气体逐渐被注入的液体净化处理后由气体排放口排出。步骤C中,当气体处理容器A1~An排水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排空时,即由程序控制自动转换为注水过程,此时连接每组容器A1、B1~An、Bn的两根连接管上的水阀C1~Cn全部关闭,水阀D1~Dn全部开启,各组容器的水泵自动将气体处理容器B1~Bn中的液体排入气体处理容器A1~An,进入气体处理容器A1~An的液体将经过处理的气体赶入下一组容器,而气体处理容器B1~Bn则通过水泵排出液体产生负压而吸入烟气,并进行净化处理。烟气在气体处理容器中停留并作净化处理的时间为1-2分钟。所述的液体为水或溶液。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密闭的除尘容器E1~En,它与烟气出口相连;多组气体处理容器A1~An、B1~Bn,其中,A1与B1…An与Bn相对应,并各通过两根连接管相连接,每根连接管上各装有一个水阀C1、D1~Cn、Dn,每组气体处理容器的两根连接管之间各连接有至少一个水泵,首组和末组容器分别通过一根气体管道相连通,相邻两组气体处理容器分别通过两根气体管道相连通,在连接首组和末组容器的气体管道上分别装有气阀E和气阀F;且多组气体处理容器的首组容器和末组容器分别通过气体管道与除尘容器E1~En及气体排放口相连接。在每个气体处理容器中位于气体管道口处各装有一组液体喷淋管。除尘容器E1~En是截面为菱形的密闭容器,各容器间由文丘里管相连通,且前端容器E1通过进气管与烟气出口相连,后端容器En通过出气管与气体处理容器的气体管道连通。气体处理容器A1~An、B1~Bn为密闭的箱式或罐式容器。本专利技术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且廉价的治理燃煤设备的烟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如下特点一、通过水泵抽排水产生真空来吸入烟气,取代了风机吸排风,并因此大大降低了噪声,由于水泵可以抽30~40kpa甚至到100kpa的负压,其噪音仅有65~70dB,因此工作环境清静;二、水泵抽真空吸气不存在处理液粘附风机现象,并可将混合的浆液均匀搅动,更易于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处理;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在每组处理容器的两个容器间不间断地进行吸液、排液和吸气、排气的转换,其处理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四、净化效果好,可实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零排放;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实施,处理成本和设备造价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烟尘净化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烟尘净化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燃煤设备的烟气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燃煤设备排出的烟气引入一个或多个除尘容器中除尘,本例中,除尘容器由四个除尘罐E1~E4构成,烟气由进气管37进入前端容器E1中,烟气中的烟尘由于自身重力下落至除尘容器底部,烟气经过四个除尘罐逐级除尘后全部除去;b、除尘后的烟气由出气管34进入多组相互连通的密闭气体处理容器A1~An、B1~Bn中进行湿法净化处理;c、湿法净化处理时,由每组气体处理容器的水泵交替向两个容器间注、排液体,液体可以是水或石灰等溶液。排液容器排液时会产生高负压能,吸入待处理烟气,烟气中的有害气体溶入液体中,而进入注液容器的液体则逐渐将已吸入的经过液体吸收处理的烟气赶入下一组容器,当注液容器内的液体到达设定位置时,由传感器发出信号并由程序控制自动转换,使排液容器和注液容器功能互换,此过程在各组处理容器中连续不断循环进行。参阅图1,本例中,气体处理容器由四组容器A1~A4和B1~B4构成,当各组容器的水泵20启动时,气体处理容器A1~A4分别对应向气体处理容器B1~B4排水并同时产生负压吸气时,连接每组容器A1、B1~A4、B4的两根连接管上的水阀C1~C4全部开启,水阀D1~D4全部关闭,连接首组和末组容器的连接管上的气阀E打开,气阀F关闭,连接相邻两组容器的气体管道处于常开状态。气体处理容器B1~B4中的气体逐渐被注入的液体净化处理后由气体排放口排出。在吸烟气和排烟气过程中,可分别向各组处理容器内的气体喷淋液体,使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更快地溶于液体中。烟气在每个气体处理容器中停留并作净化处理的时间为1-2分钟,因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净化处理。d、经逐级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由与最后一组处理容器相连的气体排放烟囱排出。当气体处理容器A1~An排水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排空时,即由程序控制自动转换为注水过程,该过程如图2所示,此时连接每组容器A1、B1~A4、B4的两根连接管上的水阀C1~C4全部关闭,水阀D1~D4全部开启,各组容器的水泵自动将气体处理容器B1~B4中的液体排入气体处理容器A1~A4,进入气体处理容器A1~A4的液体将经过处理的气体赶入下一组容器,而气体处理容器B1~B4则通过水泵排出液体产生负压而吸入烟气,并进行净化处理。上述方法是通过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粉尘、SO↓[2]、CO↓[2]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燃煤设备排出的烟气引入一个或多个除尘容器中除尘;b、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多组相互连通的密闭气体处理容器中进行湿法净化处理;c、湿法净化处理时,由每组气体处理容器的水泵交替向两个容器间注、排液体,使排液容器产生高负压能,吸入待处理烟气,烟气中的有害气体溶入液体中,而进入注液容器的液体则逐渐将已吸入的经过液体吸收处理的烟气赶入下一组容器,当注液容器内的液体到达设定位置时,由传感器发出信号并由程序控制自动转换,使排液容器和注液容器功能互换,此过程在各组处理容器中连续不断循环进行;d、经逐级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由与最后一组处理容器相连的气体排放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源陈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周树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