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5549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通过在聚砜超滤基膜上涂覆含有交联剂和催化剂的聚乙烯醇和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通过交联反应在聚砜超滤基膜表面形成荷正电的脱盐层;用含酸吸收剂的溶液对膜进行清洗,去除硫酸和未参加反应的戊二醛;去除膜面水滴后涂覆油相溶液,荷正电脱盐层表面大量未参与交联反应的胺链段与油相中的多元酰氯反应,生成聚磺酰氯脱盐层。本技术方案可以得到较薄的聚磺酰胺脱盐层,同时可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来提高聚磺酰胺脱盐层的致密程度而不用担心形成过厚的脱盐层影响通量,可以克服多元胺和多元酰氯反应速度慢,多元胺分子透过疏松的初生脱盐层向油相扩散而导致最终形成的脱盐层厚度较大,通量较低的问题。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desalination layer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分离膜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滤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分离孔径,表面带有电荷的分离膜。纳滤膜的分离精度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可以允许低价离子部分或全部透过而截留高价离子或具有较高分子量的有机物。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具有较低操作压力,较高的膜通量,是一种比较节能的膜分离技术,广泛用于水软化、工业废水处理、物料分离和浓缩等领域。目前市售的反渗透或纳滤膜全部具有多元胺和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的聚酰胺脱盐层,由于聚酰胺中的酰胺键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易于水解,因此市售的反渗透和纳滤膜无法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公开号为CN102120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方法,通过一定的制备步骤和控制一定的工艺条件,在多孔支撑膜上通过杂环多元胺与多元萘酰氯之间的界面缩聚复合一层聚磺酰胺超薄功能分离层。该专利技术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哌嗪为水相单体,1,3,6-萘三磺酰氯为油相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在多孔基材上制备聚磺酰胺。公开号为CN10775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0.1%wt~2%wt的聚乙烯醇和0.1%wt~5%wt的聚乙烯亚胺溶于纯水,搅拌均匀获得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配制0.5%~2%的碳酸钠溶液或0.1%~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0.1% wt ~1%wt的1,3,6-萘三磺酰氯溶解于溶剂,配制成油相溶液;/n(2)涂膜前将0.1%wt~1%wt的戊二醛和0.1%wt~5%wt的硫酸迅速加入到步骤(1)中获得的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搅拌均匀获得戊二醛-硫酸-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n(3)将戊二醛-硫酸-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涂覆在包含无纺布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脱盐层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0.1%wt~2%wt的聚乙烯醇和0.1%wt~5%wt的聚乙烯亚胺溶于纯水,搅拌均匀获得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配制0.5%~2%的碳酸钠溶液或0.1%~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0.1%wt~1%wt的1,3,6-萘三磺酰氯溶解于溶剂,配制成油相溶液;
(2)涂膜前将0.1%wt~1%wt的戊二醛和0.1%wt~5%wt的硫酸迅速加入到步骤(1)中获得的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搅拌均匀获得戊二醛-硫酸-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
(3)将戊二醛-硫酸-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涂覆在包含无纺布支撑层的聚砜超滤基膜之上,用气刀或橡胶辊去除膜面液滴;
(4)将表面涂覆戊二醛-硫酸-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混合溶液的包含无纺布支撑层的聚砜超滤基膜在空气中静置1~10min;
(5)静置之后将包含无纺布支撑层的聚砜超滤基膜放入温度为50~60℃的烘箱中加热1~5分钟,使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和戊二醛发生交联;
(6)采用步骤(1)中配制的0.5~2%的碳酸钠溶液或0.1~1%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膜面,去除多余的戊二醛和硫酸,再采用橡胶辊或风刀去除膜面残留的液滴;
(7)在膜面涂覆步骤(1)中配制的油相溶液,将膜面多余油相倾倒之后静置1~5分钟,随后将膜放入60~1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越彪李国亮张卓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