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51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包括雨水管防漏件和楼板防漏件,雨水管防漏件包括雨水管套筒和套筒密封机构,套筒密封机构位于雨水管套筒侧边;楼板防漏件设有顶部密封块和混凝土防渗透片,混凝土防渗透片与雨水管套筒一体成型,顶部密封块位于套筒密封机构上方;套筒密封机构设有大头螺栓、若干挤压块和套筒密封圈,挤压块均匀分布在套筒密封圈外侧,大头螺栓的锥形大头段顶触在挤压块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预配件式的雨水管防漏件和楼板防漏件,这样降低了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增大了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渗透;后面的安装通过多从密封做到无法漏水且容易更换。

A leakproof structure at the joint of rainwater pipe and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多重防漏,施工和安装都简单的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上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雨水管与楼板接触处经常会发生漏水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1.由于施工时预留的雨水管位置由于模板原因导致混凝土分布不均匀,造成抗渗能力低,后期修补也无法解决;2.由于施工时预留的雨水管位置的精度不高,在安装是需要凿空造成的;3.雨水管安装无法使用密封圈,仅仅是普通的水泥或塑料填充来封堵。上述的原因目前都没有一种很好的结构解决,导致施工成本高,施工工序复杂,后期维护困难,防漏水程度低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防漏,施工和安装都简单的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包括雨水管防漏件和楼板防漏件,所述雨水管防漏件包括雨水管套筒和套筒密封机构,套筒密封机构位于雨水管套筒侧边;所述楼板防漏件设有顶部密封块和混凝土防渗透片,混凝土防渗透片与雨水管套筒一体成型,顶部密封块位于套筒密封机构上方;所述套筒密封机构设有大头螺栓、若干挤压块和套筒密封圈,挤压块均匀分布在套筒密封圈外侧,大头螺栓的锥形大头段顶触在挤压块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防渗透片上设有混凝土流动孔,混凝土流动孔远离雨水管套筒的外壁,混凝土防渗透片与楼板的钢筋连接或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为4块,4块挤压块均匀顶触在套筒密封圈外侧。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套筒上设有顶部防水板,大头螺栓穿过顶部防水板且接触处垫有防水垫圈。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密封块通过螺钉固定在顶部防水板上方且箍紧雨水管。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密封块上设有大头螺栓活动槽,大头螺栓活动槽位于大头螺栓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防水板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位于大头螺栓活动槽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密封机构还设有大头螺栓保护腔,大头螺栓保护腔一端与顶部防水板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防渗透片连接。本技术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预配件式的雨水管防漏件和楼板防漏件,这样降低了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增大了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渗透;后面的安装通过多从密封做到无法漏水且容易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图1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的套筒密封机构俯视图;附图中:1-雨水管防漏件;2-楼板防漏件;11-雨水管套筒;111-顶部防水板;112-第一密封圈;113-第二密封圈;13-套筒密封机构;130-大头螺栓;131-挤压块;132-套筒密封圈;133-防水垫圈;134-大头螺栓保护腔;135-凸块;21-顶部密封块;211-螺钉;212-大头螺栓活动槽;22-混凝土防渗透片;221-混凝土流动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包括雨水管防漏件1和楼板防漏件2,所述雨水管防漏件1包括雨水管套筒11和套筒密封机构13,套筒密封机构13位于雨水管套筒11侧边;所述楼板防漏件2设有顶部密封块21和混凝土防渗透片22,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与雨水管套筒11一体成型,顶部密封块21位于套筒密封机构13上方;所述套筒密封机构13设有大头螺栓130、若干挤压块131和套筒密封圈132,挤压块131均匀分布在套筒密封圈132外侧,大头螺栓130的锥形大头段顶触在挤压块131外侧,挤压块131由位于雨水管套筒11上的凸块135顶住使其不掉下来。具体地,所述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上设有混凝土流动孔221,混凝土流动孔221远离雨水管套筒11的外壁,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与楼板的钢筋连接或接触。在一些是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块131为4块,4块挤压块131均匀顶触在套筒密封圈132外侧。所述雨水管套筒11上设有顶部防水板111,大头螺栓130穿过顶部防水板111且接触处垫有防水垫圈133。具体地,所述顶部密封块21通过螺钉211固定在顶部防水板111上方且箍紧雨水管。所述顶部密封块21上设有大头螺栓活动槽212,大头螺栓活动槽212位于大头螺栓130上方。具体地,所述顶部防水板111上设有第一密封圈112和第二密封圈113,第一密封圈112和第二密封圈113位于大头螺栓活动槽212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密封机构13还设有大头螺栓保护腔134,大头螺栓保护腔134一端与顶部防水板111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防渗透片22连接。进一步对安装步骤描述:使用时,首先把雨水管套筒11放置好,混凝土防渗透片22固定在钢筋上,顶部防水板111用透明胶封好,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雨水管套筒11套上雨水管,雨水管套上楼板防漏件2的顶部密封块21,然后撕掉透明胶用旋转大头螺栓130使其锥形大头段往下顶触挤压块131,挤压块131往雨水管套筒11收缩把套筒密封圈132箍紧,套筒密封圈132密封雨水管与雨水管套筒11上的间隙;顶部密封块21用螺钉211上紧在顶部防水板111,有第一密封圈112和第二密封圈113进一步密封,最后在顶部密封块21与雨水管处用胶水封紧或用其他方式封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包括雨水管防漏件(1)和楼板防漏件(2),其特征在于:/n所述雨水管防漏件(1)包括雨水管套筒(11)和套筒密封机构(13),套筒密封机构(13)位于雨水管套筒(11)侧边;所述楼板防漏件(2)设有顶部密封块(21)和混凝土防渗透片(22),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与雨水管套筒(11)一体成型,顶部密封块(21)位于套筒密封机构(13)上方;所述套筒密封机构(13)设有大头螺栓(130)、若干挤压块(131)和套筒密封圈(132),挤压块(131)均匀分布在套筒密封圈(132)外侧,大头螺栓(130)的锥形大头段顶触在挤压块(13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包括雨水管防漏件(1)和楼板防漏件(2),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管防漏件(1)包括雨水管套筒(11)和套筒密封机构(13),套筒密封机构(13)位于雨水管套筒(11)侧边;所述楼板防漏件(2)设有顶部密封块(21)和混凝土防渗透片(22),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与雨水管套筒(11)一体成型,顶部密封块(21)位于套筒密封机构(13)上方;所述套筒密封机构(13)设有大头螺栓(130)、若干挤压块(131)和套筒密封圈(132),挤压块(131)均匀分布在套筒密封圈(132)外侧,大头螺栓(130)的锥形大头段顶触在挤压块(13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上设有混凝土流动孔(221),混凝土流动孔(221)远离雨水管套筒(11)的外壁,混凝土防渗透片(22)与楼板的钢筋连接或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与楼板连接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块(131)为4块,4块挤压块(131)均匀顶触在套筒密封圈(132)外侧。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东赵卫罗国华刘飞飞王常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振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