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481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用于连接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框架柱和框架梁均为中空方钢管,上部模块内的框架柱下端方形槽内从上到下依次焊接有定位板、定位筒以及下端板,定位筒内设有能够转动的螺栓,下部模块内的框架柱上端方形槽内焊接有若干个上端板,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与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其余相邻的上下两个框架柱之间设有第二垫板,本节点可以将八个模块连接在一起,连接节点装置隐藏于模块化建筑之中,不外露,确保美观,整个安装紧固过程只需要一个扭具即可。

A kind of beam column connection without opening applied to modular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民用建筑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这种结构形式自重大、现场施工周期长、人力成本高,且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噪声等问题,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模块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将传统房屋以单个房间或者一定三维空间为单元进行划分,模块单元在工厂预制完成,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进行连接,即可组成完整的建筑。模块化建筑具备绿色环保、施工高效的优势,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建筑模式。钢结构具备自重轻、易于装配的特点,成为模块化建筑的首选体系。节点的设计是模块化建筑建设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求传力可靠、整体性强,还要求和模块内部装修配合,构造简洁、便于施工。因此,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节点的设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其具有构造简洁、传力可靠、结构整体性强、承载力高的优点,且所有连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用于连接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是由四个框架柱(1)和八个框架梁(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柱(1)和所述框架梁(2)均为中空方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模块内的所述框架柱(1)下端方形槽内从上到下依次焊接有定位板(3)、定位筒(4)以及下端板(5),所述定位筒(4)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螺栓(8),所述下部模块内的所述框架柱(1)上端方形槽内焊接有若干个上端板(6),所述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与所述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用于连接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分别包括四个模块单元,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是由四个框架柱(1)和八个框架梁(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框架柱(1)和所述框架梁(2)均为中空方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模块内的所述框架柱(1)下端方形槽内从上到下依次焊接有定位板(3)、定位筒(4)以及下端板(5),所述定位筒(4)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螺栓(8),所述下部模块内的所述框架柱(1)上端方形槽内焊接有若干个上端板(6),所述上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与所述下部模块中部的四个框架柱(1)之间还设有第一垫板(7),其余相邻的上下两个框架柱(1)之间设有第二垫板,所述上部模块和所述下部模块通过上下对应的框架柱(1)内的螺栓(8)和上端板(6)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无开孔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8)的螺母端为柱形结构并且其外径与所述定位筒(4)的内径适配,所述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瑞郁林利王同雷江莉夏军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