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升机构及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升机构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起重机中,通过起升机构实现对货物的起吊,并通过小车带动起升机构实现货物的调运,随着堆场场地利用率以及吊箱效率需求的提高,现有的起重机中对起升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起升机构也逐渐具有防摇、回转、倾转等功能。现有的起重机中兼具防摇功能的起升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卷筒数量较多,卷筒的起升同步性难以保证,导致起升机构的布置以及安装调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起升机构,其能够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其包括上述的起升机构。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升机构,其包括车架、吊具上架、卷筒以及起升组件;所述卷筒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起升组件包括第一提拉绳、第二提拉绳、第一上架滑轮、第二上架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上架滑轮和所述第二上架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吊具上架,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10)、吊具上架(140)、卷筒(120)以及起升组件(130);所述卷筒(120)设置在所述车架(110)上;/n所述起升组件(130)包括第一提拉绳(131)、第二提拉绳(132)、第一上架滑轮(135)、第二上架滑轮(136)、第一定滑轮(133)和第二定滑轮(134);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分别设置于所述吊具上架(140),所述第一定滑轮(133)和所述第二定滑轮(134)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10);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133)与所述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10)、吊具上架(140)、卷筒(120)以及起升组件(130);所述卷筒(120)设置在所述车架(110)上;
所述起升组件(130)包括第一提拉绳(131)、第二提拉绳(132)、第一上架滑轮(135)、第二上架滑轮(136)、第一定滑轮(133)和第二定滑轮(134);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分别设置于所述吊具上架(140),所述第一定滑轮(133)和所述第二定滑轮(134)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10);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133)与所述第二定滑轮(134)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133)与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定滑轮(133)与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定滑轮(134)与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定滑轮(134)与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提拉绳(1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卷筒(120),所述第一提拉绳(131)的另一端从所述卷筒(120)绕出且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一定滑轮(133)后连接于所述吊具上架(140);
所述第二提拉绳(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卷筒(120),所述第二提拉绳(132)的另一端从所述卷筒(120)绕出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上架滑轮(136)和所述第二定滑轮(134)后连接于所述吊具上架(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和所述第一定滑轮(13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上架滑轮(135)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所述第一提拉绳(131)连接于所述吊具上架(140)的第一铰点(142),所述第二提拉绳(132)连接于所述吊具上架(140)的第二铰点(143),所述第一铰点(142)和所述第二铰点(143)均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133)和所述第二定滑轮(134)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点(1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少良,郑农振,刘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