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9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包括折叠车体,所述折叠车体内设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布兜,所述折叠车体的后端设有定向框架,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可拆卸的尾框装置,所述尾框装置可在车体后部180度范围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通过在车体上增加一个可拆卸又方便收纳的尾框,既便于使用者盛放随身携带的小物件,而且非常方便折叠收纳,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性能,更加美观性,有档次,实用性增强。

A folding car with tail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
本技术属于工具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
技术介绍
折叠车被广泛用于运送杂货、宠物、园艺用品等许多地方。现有市面上的折叠车,人们在用的时候特别希望加一个离手很近的尾框,可以放一些类似手机,钱包,钥匙之类的小东西。目前在可推拉的折叠车里面加上尾框都是通过铆钉或直接铆合在车体上的,不能拆卸。这种固定式的尾框会让折叠车在收纳的时候变得很麻烦,往往需要先调整后推把的角度后把尾框收纳起来,再把后推把调整角度后收纳起整个车。要不就会出现尾框碰到后推把后无法折叠收纳的情况。而作为折叠车,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不会占据很大的空间,所以在增加尾框的同时,如何解决折叠车方便折叠的问题,则是本技术所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通过在车体上增加一个可拆卸又方便收纳的尾框,既便于使用者盛放随身携带的小物件,而且非常方便折叠收纳,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性能,更加美观,有档次,实用性增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包括折叠车体,所述折叠车体内设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布兜,所述折叠车体的一端设置前拉把手,另一端设置后推把手,所述折叠车体的后端设有定向框架,所述定向框架的上端与所述后推把手连接,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可拆卸的尾框装置,所述尾框装置可在车体后部180度范围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其中,所述尾框装置包括尾框支架、连接机构和尾框布兜,所述尾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定向框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尾框支架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凸出的齿轮状结构,在该齿轮状结构的中央设置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齿轮状结构的位置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央设置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齿轮状结构嵌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凹槽内并通过铆钉将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铆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伸入所述固定柱中。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槽口,所述槽口临近所述尾框支架的一侧设置加强筋和弹簧槽,所述加强筋上铰接有扳手,所述弹簧槽内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扳手的下面,所述扳手的一端设置卡爪,所述卡爪穿过所述槽口并卡在所述齿轮状结构的齿上。扳手安装后,由于弹簧的作用力,使得扳手的卡爪始终卡在齿轮状结构的齿上。尾框角度调整:按压扳手,其端部的卡爪抬起脱离齿轮状结构,此时使用者用手旋转尾框支架,调整到合适的角度,然后松开扳手,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扳手上的卡爪重新卡在齿轮状结构上实现角度位置的锁定。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设置突起,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小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突起卡装到定向框架上的小孔内,然后将卡扣扣入定向框架上,实现尾框支架与定向框架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面与卡扣的内侧面配合形成圆形装配孔,定向框架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该圆形装配孔与定向框架构成过盈配合。其中,所述定向框架上的小孔设置在定向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尾框上下位置的调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设置突起,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小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突起卡装到定向框架上的小孔内,然后将卡扣扣入定向框架上,实现尾框支架与定向框架的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内侧面与卡扣的内侧面恰好配合形成圆形,且该圆形与定向框架构成过盈配合,从而将尾框牢固的连接在定向框架上。正是因为尾框装置在上下位置可以调整、倾斜角度也可以任意调整,因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尾框在合适的高度和角度上。其中,所述尾框支架整体为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的两个相邻角部分别设置连接端。其中,所述布兜的后侧面上设置拉链,拉链将其后侧面分割为两部分。将尾框固定在脚部的位置,拉链拉开后,布兜底部可延伸至尾框布兜,延长了整个车体底部的尺寸。其中,所述尾框支架、扳手、弹簧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卡扣采用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通过在车体上增加一个可拆卸又方便收纳的尾框,既便于使用者盛放随身携带的小物件,而且非常方便折叠收纳,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性能,更加美观,有档次,实用性增强。具体具有以下优势:(1)该尾框装置可拆卸,可折叠收纳,使用时可以让尾框在180度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2)尾框装置解决了折叠步骤麻烦的问题,在不需要用到尾框的情况下可以简单的用手拆卸掉,不需要任何工具。(3)尾框可以固定在离手近的上方,也可以固定在离脚近的下方。(4)当车子停稳,需要把车当成一个婴儿床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婴儿个头过高,车体底部尺寸不够长的情况,这样婴儿会在里面双腿蜷缩着睡觉。新的设计,可以延长整个车体底部尺寸,会让婴儿的双腿穿过拉链连接的布套伸到车的外面来,这样再也不用蜷缩双腿睡觉了。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尾框在上部);图2是本技术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尾框在下部);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尾框支架与定向框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尾框支架与定向框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尾框在下部,去掉尾框布兜);图9是图8折叠车的尾框支架向上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尾框在上部,去掉尾框布兜);图11是图10折叠车的的尾框支架向下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所示,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折叠车包括折叠车体10,折叠车体10内设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布兜20,折叠车体10的前端活动连接前拉把手30,后端设置后推把手40,折叠车体10的后端设有定向框架50,定向框架50的上端与后推把手40固定连接,定向框架50上设置可拆卸的尾框装置60,尾框装置60可在车体后部180度范围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具体实现结构如下:参考图2-7所示,尾框装置60包括尾框支架61、尾框布兜62以及连接机构70,尾框支架61通过连接机构70与定向框架50连接。其中,连接机构70包括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卡扣73,卡扣7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包括折叠车体,所述折叠车体内设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布兜,所述折叠车体的后端设有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可拆卸的尾框装置,所述尾框装置可在车体后部180度范围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包括折叠车体,所述折叠车体内设有用于盛装物品的布兜,所述折叠车体的后端设有定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框架上设置可拆卸的尾框装置,所述尾框装置可在车体后部180度范围内随意停在任意一个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框装置包括尾框支架、连接机构和尾框布兜,所述尾框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定向框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尾框支架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凸出的齿轮状结构,在该齿轮状结构的中央设置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齿轮状结构的位置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央设置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齿轮状结构嵌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凹槽内并通过铆钉将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铆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伸入所述固定柱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尾框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槽口,所述槽口临近所述尾框支架的一侧设置加强筋和弹簧槽,所述加强筋上铰接有扳手,所述弹簧槽内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扳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正韬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