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942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31
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设置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通过主动降噪的方式,由输入装置采集噪声信号,由输出装置根据中央控制器发出的驱动信号发出降噪声波,进行声场的抵消。由于本装置设置在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其进行降噪时不需要对某一声源成分单独处理,能够对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内由管道振动、流动气体内部形成湍流等原因引起的噪声问题进行统一处理。并且,这样的降噪方式不易产生二次噪声,易于工程实现并且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用于风道结构内的气流,能够增加出风口风压,增加出风口气流射程。

Noise reduction device applied i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内部供热、通风空调系统或汽车暖通系统,由于其内部鼓风机运转、结构振动、风道管路湍流,是汽车内部的主要噪声源。汽车驾驶舱内的乘客听到的来自空调的噪声实际上包括有很多来源和途径。鼓风机工作时,叶片和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流动的空气对周围静止的零件的冲击都会产生噪声。而且这些噪声会沿着风道系统传播,并传入乘客舱。此外,风道和空调箱内的气流在流过风道结构时所产生的流动分离和漩涡,也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来源。这些噪声通过汽车的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传播,进入驾驶舱内,影响乘客驾车体验。目前市场上普遍做法是采用被动降噪的方式进行控制,有些也通过更改内部风道或零件结构,来减少因结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但其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本申请通过在汽车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出风口设置主动降噪装置,可解决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整体噪声,并提升出风口风量、气流射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包括:输入装置1,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内,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临近格栅5入口的位置;输出装置2,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进一步地,顺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气流方向,所述输出装置2设置在所述输入装置1的后端。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设有所述格栅5,所述格栅5的入口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连接;所述输出装置2设置在以下的任意位置:所述格栅5的内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所述格栅5的表面或面板处。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和/或所述输出装置2还连接有外壳,所述输入装置1和/或所述输出装置2通过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栅格的内部或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和所述输出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和/或所述输出装置2包括有两个或以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包括声音采集器件、传感器中的一种或组合。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装置2包括扬声器。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输出装置2由所述汽车的电源供电或由所述汽车内位于其附近的电路器件的电源电路供电。本技术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降噪装置,其设置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通过主动降噪的方式,由输入装置采集噪声信号,由输出装置根据中央控制器发出的驱动信号发出降噪声波,进行声场的抵消。由于本装置设置在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其进行降噪时不需要对某一声源成分单独处理,能够对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内由管道振动、流动气体内部形成湍流等原因引起的噪声问题统一处理。并且,这样的降噪方式不易产生二次噪声,易于工程实现并且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2.此外,本技术的降噪装置设置在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的风道内,其并不依赖对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结构的改变即可实现降噪。并且,本技术在降噪的同时还能够通对与风道结构内气流的作用,增加出风口风压,增加出风口气流射程。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有:输入装置1,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内,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临近格栅5的入口的位置;输出装置2,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中央控制器模块3,其可置于壳体内部,管道内部,也可置于管道外部,或汽车中控台内部,或出风口附近面板位置等方便安装的位置。所述中央控制器模块3用于在所述HVAC系统开始工作的状态下,通过输入装置采集系统中传输至出风口的噪声,分析、处理输入装置采集的噪声信号,相应的驱动并控制输出装置针对该噪声信号输出相应的降噪声波,以实现降噪。上述的主动降噪系统可直接与汽车蓄电池等电源的供电线路连接,进行取电;也可以与附近电路器件,例如,与风机电源线路连接进行取电,还可以直接与就近电源进行取电即可。参考图2所示,上述装置可通过外壳固定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栅格的内部或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而此时,所述的输入装置1和所述输出装置2可选择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上述系统中的输入装置与输出装置的数量不定,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定制。本技术的降噪方案不依靠对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结构的改动来避免结构噪声,而是在汽车HVAC系统架构的基础之上进行降噪。降噪设备安装在空调出风口处,所以不论是内部风机,结构振动,或高速气体流动所产生的噪声,传播至出风口处,都能转化为统一的声场进行处理。故省去对某一噪声源单独进行优化的繁琐。相对于单独优化某一噪声源,本方案工程成本较低,且降噪幅度更高,性价比更高。其中的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设有所述格栅5,所述格栅5的入口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连接。本技术的装置中,外壳,作为所述出风口格栅内壁的一部分,也可以设计成为临近格栅内侧连接管道末端的一部分,用于容纳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也可以用于安装中央控制器模块。顺气流方向,所述的输入装置可安装于临近格栅入口的位置,或管道内壁。输出装置可置于出风口格栅内部,或管道末端壳体内,也可以通过微调出风口处格栅、面板等结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入装置(1),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内,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临近格栅(5)入口的位置;/n输出装置(2),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装置(1),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内,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中临近格栅(5)入口的位置;
输出装置(2),设置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或设置在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顺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气流方向,所述输出装置(2)设置在所述输入装置(1)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出风口设有所述格栅(5),所述格栅(5)的入口与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连接;
所述输出装置(2)设置在以下的任意位置:所述格栅(5)的内部、连接所述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管道(4)的末端、所述格栅(5)的表面或面板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汽车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1)和/或所述输出装置(2)还连接有外壳,所述输入装置(1)和/或所述输出装置(2)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海刘益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安声浩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