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器及书写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27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器及书写笔。集流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的多层环形翼片,管体中设置有内芯,环形翼片的边缘还设置有凹槽结构上,多个凹槽结构形成通气道,通气道与墨水流道相互背向设置;管体上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下环形挡板和上环形挡板,下环形挡板设置在管体的下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环形翼片之间,上环形挡板位于管体的上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环形翼片之间;上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与凹槽结构同侧布置,下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与凹槽结构异侧布置;其中,第一缺口的表面凸出于凹槽结构的槽底面,下环形挡板和上环形挡板分别设置有缝隙。实现油墨顺畅流动以提高书写体验性。

Collector and writing 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流器及书写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具,尤其涉及一种集流器及书写笔。
技术介绍
目前,书写笔(签字笔、油性笔、中性笔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具。而书写笔分为圆珠笔、自来水笔和签字笔等。其中,中国专利号01809695.6公开了一种具有集流器的书写用具,即在笔杆中配置有集流器,集流器上形成多层环形翼片,相邻两层环形翼片之间形成含墨槽,并且,含墨槽则通过贯穿的墨槽相互连通。同时,为了满足油墨的顺畅流动,则沿集流器的轴线方向在环形翼片上形成错综复杂的气槽,以满足防止发生泄漏油墨的风险,但是,同时也导致的油墨的流动不畅,使得书写体验性较差。如何设计一种油墨顺畅流动以提高书写体验性的书写笔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流器及书写笔,实现油墨顺畅流动以提高书写体验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流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多层环形翼片,所述环形翼片的边缘设置有凹槽结构上,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形成通气道;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下环形挡板和上环形挡板,所述下环形挡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上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同侧布置,所述下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异侧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面。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中环形挡板,所述中环形挡板设置在所述下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之间,所述中环形挡板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中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同侧布置;所述第三缺口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面。进一步的,多层所述环形翼片被所述下环形挡板、所述中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自下而上依次间隔成第一片区、第二片区、第三片区和第四片区。进一步的,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的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进一步的,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的间隙范围为0.65mm-0.08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片区中最下部的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的间隙为0.35mm,所述第四片区中最上部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的间隙为0.08mm。进一步的,除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环形翼片外,其余所述环形翼片、所述下环形挡板、所述中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背向所述凹槽结构布置,多个所述缝隙形成墨水流道。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下部还设置下端部挡板,所述管体的上部还设置上端部挡板,所述环形翼片、所述下环形挡板、所述中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位于所述下端部挡板和所述上端部挡板之间;所述上端部挡板的边缘也设置有所述缝隙,所述下端部挡板设置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与所述缝隙同侧布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书写笔,包括笔杆和设置在所述笔杆上的笔头,还包括上述集流器,所述集流器设置在所述笔杆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环形翼片上设置凹槽结构以形成通气道,以确保空气能够沿着通气道顺畅的流动,进而使得油墨能够沿着墨水流道均匀的流动到各处的含墨槽中;同时,第一缺口的表面凸出于凹槽结构的槽底面,可以有效的阻挡油墨沿着通气道向下流动,这样,在满足不漏墨的情况下,使得集流器的储存墨量和下墨量达到一个有助于提升书写体验的平衡状态,实现油墨顺畅流动以提高书写体验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书写笔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书写笔实施例中集流器的立体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书写笔实施例中集流器的立体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书写笔,包括笔杆100和设置在笔杆100上的笔头200,笔杆100中则配置有集流器300。其中,集流器300通常包括管体1和设置在管体1上的多层环形翼片2,管体1中设置有内芯11,内芯11的端部外伸出至管体1的外部,相邻两层环形翼片2之间形成含墨槽(未标记);除位于最底部的环形翼片2外,其余环形翼片2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缝隙,多个所述缝隙形成连通所述含墨槽的墨水流道20。而为了通过集流器300来满足顺畅书写的要求,对集流器300进行如下设计改进。环形翼片2的边缘设置有凹槽结构21上,多个凹槽结构21形成通气道10,通气道10与墨水流道20相互背向设置;管体1上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下环形挡板3和上环形挡板4,下环形挡板3设置在管体1的下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环形翼片2之间,上环形挡板4位于管体1的上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环形翼片2之间;上环形挡板4上设置有第一缺口41,第一缺口41与凹槽结构21同侧布置,下环形挡板3上设置有第二缺口31,第二缺口31与凹槽结构21异侧布置;其中,第一缺口41的表面凸出于凹槽结构21的槽底面,下环形挡板3和上环形挡板4分别设置有所述缝隙。具体而言,书写笔使用时呈竖立状态,则以此状态来界定管体1的上下端部。其中,环形翼片2的边缘设置有凹槽结构21布置在同一侧并形成通气道10,这样,能够保证空气能够沿着通气道10顺畅的通气,以确保油墨能够顺畅沿着墨水流道20向下均匀流动并均布各层含墨槽。同时,为了减少出现油墨沿着通气道10流动而出现漏墨的情况,油墨沿着墨水流道20向下流动过程中,流动至上环形挡板4处时,由于第一缺口41的表面凸出于凹槽结构21的槽底面,第一缺口41将阻挡油墨沿着通气道10向下流动,以达到防止油墨泄露的目的;另外,即便有部分油墨泄露到通气道10中,油墨流动到下环形挡板3处时,由于下环形挡板3的第二缺口31偏转设置在凹槽结构21的一侧,利用下环形挡板3可以进一步的阻挡油墨继续向下流动,有效的避免过多油墨集中流下而出现漏墨的现象发生。优选地,管体1上还设置有中环形挡板5,中环形挡板5设置在下环形挡板3和上环形挡板4之间,中环形挡板5位于对应的两层环形翼片2之间,中环形挡板5上设置有第三缺口51,第三缺口51与凹槽结构21同侧布置。具体的,中环形挡板5能够通过第三缺口51对通气道10起到进一步的阻挡油墨流下的功能。中环形挡板5的结构和作用与上环形挡板4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多层环形翼片2被下环形挡板3、中环形挡板5和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流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多层环形翼片,所述管体中设置有内芯,所述内芯的端部外伸出至所述管体的外部,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形成含墨槽;除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环形翼片外,其余所述环形翼片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缝隙,多个所述缝隙形成连通所述含墨槽的墨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翼片的边缘还设置有凹槽结构上,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形成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与所述墨水流道相互背向设置;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下环形挡板和上环形挡板,所述下环形挡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上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同侧布置,所述下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异侧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面,所述下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分别设置有所述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多层环形翼片,所述管体中设置有内芯,所述内芯的端部外伸出至所述管体的外部,相邻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形成含墨槽;除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环形翼片外,其余所述环形翼片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缝隙,多个所述缝隙形成连通所述含墨槽的墨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翼片的边缘还设置有凹槽结构上,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形成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与所述墨水流道相互背向设置;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下环形挡板和上环形挡板,所述下环形挡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下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位于所述管体的上端部并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上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同侧布置,所述下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异侧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面,所述下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分别设置有所述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还设置有中环形挡板,所述中环形挡板设置在所述下环形挡板和所述上环形挡板之间,所述中环形挡板位于对应的两层所述环形翼片之间,所述中环形挡板上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凹槽结构同侧布置;所述第三缺口的表面凸出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面,所述中环形挡板也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点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