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亮培专利>正文

蜂窝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2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1)、炉膛(2)和炉箅(3),该炉箅(3)上部的炉体(1)上设置通孔(5),通孔(5)内设置抽动式炉屉(4),炉屉(4)包括两个与炉膛(2)内径相对应的煤孔(6),当其中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位置时,另一个煤孔(6)置于炉体(1)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煤方便快捷、能量损失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蜂窝煤炉
技术介绍
现有蜂窝煤炉换煤过程是将蜂窝煤由炉膛内依次取出,将最下面的一块 丢弃,再将蜂窝煤反顺序依次放入,在上面放入新煤块。存在的问题是更换 麻烦,煤块在更换过程中损失热量,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换煤方便快捷、热能损失 少的蜂窝煤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炉膛和炉篦,该炉 篦上部的炉体上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抽动式炉屉,炉屉包括两个与炉膛内径 相对应的煤孔,当其中一个煤孔对正炉膛位置时,另一个煤孔置于炉体外部。作为本使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炉屉的两个煤孔之间上表面设置两端为 尖头的分离条。该煤孔内设置缓冲弹片。本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的换煤方式,煤块通过下部的抽拉式炉屉直接 取出,具有更换方便快捷、能量损失小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炉体部分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炉屉部门的俯视图。图中1、炉体,2、炉膛,3、炉篦,4、炉屉,5、通孔,6、煤孔,7、分 离条,8、缓冲弹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抽动式炉屉4置于炉体1的通孔5内,炉屉4包括两个与炉膛2 内径相对应的煤孔6,当其中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位置时,另一个煤孔6置于 炉体1外部。炉屉4的两个煤孔6之间的上表面设置两端为尖头的分离条7。煤 孔6内设置缓冲弹片8。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正常状态下,煤块放置在炉膛2内燃烧,最下 部一块煤块置于炉屉4的煤孔6内,当需要换煤时,向前推或向后拉炉屉4,最 下部的煤块随炉屉4推出或拉出,当另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时,炉膛2上部 的煤块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煤孔6内,再由上部添加新煤块即可完成换煤操作。 为防止煤块烧结在一起不容易分离,在炉屉4中部上表面设置两端尖头的分离 条7。为避免煤块落入煤孔6过程中速度过快,煤孔6底部设置起缓冲作用的缓 冲弹片8。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1)、炉膛(2)和炉篦(3),其特征在于该炉篦(3)上部的炉体(1)上设置通孔(5),通孔(5)内设置抽动式炉屉(4),炉屉(4)包括两个与炉膛(2)内径相对应的煤孔(6),当其中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位置时,另一个煤孔(6)置于炉体(1)外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该炉屉(4)的两个煤孔(6) 之间上表面设置两端为尖头的分离条(7)。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该煤孔(6)内设置 缓冲弹片(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1)、炉膛(2)和炉箅(3),该炉箅(3)上部的炉体(1)上设置通孔(5),通孔(5)内设置抽动式炉屉(4),炉屉(4)包括两个与炉膛(2)内径相对应的煤孔(6),当其中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位置时,另一个煤孔(6)置于炉体(1)外部。本技术具有换煤方便快捷、能量损失小的优点。文档编号F23H11/00GK201069166SQ200720024368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赵亮培, 赵凤鸣 申请人:赵亮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煤炉,包括炉体(1)、炉膛(2)和炉篦(3),其特征在于:该炉篦(3)上部的炉体(1)上设置通孔(5),通孔(5)内设置抽动式炉屉(4),炉屉(4)包括两个与炉膛(2)内径相对应的煤孔(6),当其中一个煤孔(6)对正炉膛(2)位置时,另一个煤孔(6)置于炉体(1)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培赵凤鸣
申请(专利权)人:赵亮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