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0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包括操作框架,操作框架分别与前爪杆I、前爪杆II铰接,拉紧的铁丝依次固定在操作框架的一侧、前爪杆I的前端、前爪杆II的前端、操作框架的另一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拉紧的铁丝对淤泥进行切割,可以加快清理基坑底部的非流塑性淤泥,节省劳动力以及减少工时的投入;装置主要由钢管、扁钢和铁丝组成,取材容易,且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和操作都十分简单、便捷;前爪杆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切割铁丝的拉紧长度,适用不同的施工情况;前爪杆通过侧部铁丝的拉紧实现固定,同时使装置具有横向切割的能力。

A simple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ottom clearing and mud cutting in foundation pit earthwork exca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特别是指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土方开挖基坑清底的深度约20~30cm。为避免桩基被机械破坏导致挤压断桩等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基坑清底需采用人工清理。人工清理淤泥粘性土时,通常使用铁锹将局部与整体分割剥离,因淤泥黏性较强,剥离较为困难,且铁锹清理容量较小,需耗费较多劳动力与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解决了现有铁楸剥离淤泥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可以较好的将局部小块淤泥分割剥离,分割后只需人工用手运走即可,不但可减少劳动力的损耗,也可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装置操作简单、制作简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包括操作框架,所述的操作框架分别与前爪杆I、前爪杆II铰接,拉紧的铁丝依次固定在操作框架的一侧、前爪杆I的前端、前爪杆II的前端、操作框架的另一侧。所述的操作框架的一侧设有耳板I,操作框架的另一侧设有耳板II,前爪杆I的前端设有耳板III,前爪杆II的前端设有耳板IV,拉紧的铁丝通过螺栓组件依次固定在耳板I、耳板III、耳板IV、耳板II上。所述的操作框架包括手柄管,手柄管分别与竖撑管I、竖撑管II垂直连接,竖撑管I与竖撑管II之间连接有横撑管,手柄管与竖撑管I之间连接有斜撑管I,手柄管与竖撑管II之间连接有斜撑管II,耳板I设在斜撑管I上,耳板II设在斜撑管II上,竖撑管I与前爪杆I铰接,竖撑管II与前爪杆II铰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拉紧的铁丝对淤泥进行切割,可以加快清理基坑底部的非流塑性淤泥,节省劳动力以及减少工时的投入;装置主要由钢管、扁钢和铁丝组成,取材容易,且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和操作都十分简单、便捷;前爪杆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切割铁丝的拉紧长度,适用不同的施工情况;前爪杆通过侧部铁丝的拉紧实现固定,同时使装置具有横向切割的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淤泥剥离之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淤泥剥离之后示意图。图中:1-操作框架,11-手柄管,12-竖撑管I,13-竖撑管II,14-横撑管,15-斜撑管I,16-斜撑管II,2-前爪杆I,3-前爪杆II,4-铁丝,5-耳板I,6-耳板II,7-耳板III,8-耳板IV,9-螺栓组件,10-非塑性淤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包括操作框架1,操作框架1由镀锌钢管焊接而成,包括手柄管11,用于工人的操作把握,手柄管11分别与竖撑管I12、竖撑管II13垂直焊接,竖撑管用于手柄管与前爪杆过渡安装,竖撑管I12与竖撑管II13之间焊接有横撑管14,横撑管能够加强两竖撑管之间的稳定性,手柄管11与竖撑管I12之间焊接有斜撑管I15,手柄管11与竖撑管II13之间焊接有斜撑管II16,斜撑管进一步加强竖撑管的稳定性,同时为耳板提供安装基础,耳板I5焊接在斜撑管I15上,耳板II6焊接在斜撑管II16上,竖撑管I12与铰接板I焊接,铰接板I通过销轴与前爪杆I2铰接,竖撑管II13与铰接板II焊接,铰接板II通过销轴与前爪杆II3铰接,前爪杆I2的前端焊接有耳板III7,前爪杆II3的前端焊接有耳板IV8,拉紧的铁丝4通过螺栓组件9依次固定在耳板I5、耳板III7、耳板IV8、耳板II6上,耳板上均设有耳孔,螺栓组件固定在耳孔内,同时铁丝缠绕在螺栓组件上,通过拧紧螺母将铁丝压紧在螺栓组件与耳板之间。使用说明:首先根据需要在铁丝中段量取合适的长短,将量取的长度段拉紧,通过螺栓组件缠绕压紧,固定在两前爪杆之间,然后再将铁丝的两端拉紧,分别螺栓组件的缠绕压紧,固定在斜撑管的耳板上,对两前爪杆进行固定,避免其活动。如图2和3所示,在清理淤泥时,操作本装置从上向下竖向切割淤泥,也可以左右移动,横向切割淤泥,将大块的淤泥分割为小块淤泥,然后工人再手工搬运走,但此简易装置仅限于非流塑性淤泥10。在基坑清底过程中采用本新型装置结合传统铁锹,可以节省劳动力以及工时,很好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包括操作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框架(1)分别与前爪杆I(2)、前爪杆II(3)铰接,拉紧的铁丝(4)依次固定在操作框架(1)的一侧、前爪杆I(2)的前端、前爪杆II(3)的前端、操作框架(1)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包括操作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框架(1)分别与前爪杆I(2)、前爪杆II(3)铰接,拉紧的铁丝(4)依次固定在操作框架(1)的一侧、前爪杆I(2)的前端、前爪杆II(3)的前端、操作框架(1)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基坑土方开挖清底切割淤泥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框架(1)的一侧设有耳板I(5),操作框架(1)的另一侧设有耳板II(6),前爪杆I(2)的前端设有耳板III(7),前爪杆II(3)的前端设有耳板IV(8),拉紧的铁丝(4)通过螺栓组件(9)依次固定在耳板I(5)、耳板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昌郑泉朱明标杜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