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绍良专利>正文

一种前流态化、后层状燃烧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78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前流态化、后层状燃烧的混合装置。该装置利用流态化燃烧所产生的残渣含有大量的热能并且颗粒较大、分散、不粘接、透气性好的特点,通过综合设计,将其排出时在灼热状态下作为活动炉排用燃料的垫层,从而使其由原来的有限着火条件改变为无限着火或半无限着火条件。不但充分利用了其中所载有的热能,解决了高温排渣的困难,而且可以克服现在流化燃烧技术和活动炉排层状燃烧技术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病和难点。其原理可以应用到工业窑炉、工业锅炉及各种火力发电站锅炉的设计上,也可以用于现有的窑炉及锅炉改造设计上,提高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及环保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炭燃料在工业上利用的燃烧形式有固定炉排、活动炉排、煤粉炉及沸腾炉四种主要形式。固定炉排、活动炉排属于层状燃烧;而煤粉炉和沸腾炉则属于流态化燃烧。层状燃烧是目前工业窑炉、工业锅炉采用的最主要燃烧方式。固定炉排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燃料是加在已经燃烧并即将燃尽的燃料层上,依靠原燃料的热能完成新加燃料的干燥、着火过程。因此,只要下边有足够的底火,新燃料一定会着火燃烧。因此,着火条件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习惯称之为“无限制着火条件”或“无限着火条件”。具有对煤种适应性广,允许煤质可以有较大的差异。如果燃煤级配合理,精心操作,可以使炉渣含炭量达到10%以下。但是这种炉型操作条件十分恶劣,而且不能连续运行。因此这种设备仅仅用于工业窑炉及容量较小的民用及工业锅炉方面。活动炉排的加料过程却不同。它是通过将燃料先均匀分布在运动着的炉排上,依靠炉内的高温辐射传导过来的热量及组织炉内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将已经燃烧的细小煤粒夹带到刚刚入炉的煤层上,完成新入炉燃料的干燥、挥发份析出、着火等过程。因此,这种炉型的着火条件,对燃料及炉子内部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所以叫做“有限着火条件”。挥发份较低的煤种往往不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流态化、后层状燃烧的混合装置,其基本特征在于该燃烧装置中的第一种燃烧方式是具有沸腾床和煤粉炉结构的流态化燃烧,第二种燃烧方式是具有活动炉排结构的层状燃烧两种不同的方式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绍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绍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