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其主体为一台高温分解炉,该高温分解炉包括:炉体,炉体内同一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主燃烧室、主炉腔、以及后燃烧室;排烟道,设于高温分解炉的上端,用于排放有机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还可以包括一台抛丸机。相比国外的同类产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不仅成本低,而且清洗效果好,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清洁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技术背景在专利号为ZL99238777.9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控高温分解炉,该 高温分解炉是一个封闭的箱体,箱体的前端是炉门,后端是燃烧室。燃烧室分为主燃烧室 和第二燃烧室主燃烧室设于下部,加热空气通过主燃烧室的两个圆孔散发到炉腔中以对 工件进行加热,使工件上的有机物分解成可燃气体;第二燃烧室设于上部,用于将前述可 燃气体充分燃烧后从烟囱排出。另外,炉体外部安装有电控箱、喷水装置和感温原件,炉 体内部安装有喷嘴和用于装载工件的活动小车。该高温分解炉虽然能达到清洁工件的目的,但是由于其主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是设置于炉体的后端,为偏置设置,因此不利于热空气的流通,从而影响加热效率;而且,其对工件的加热是让热空气从主燃烧室的两个圆孔中散发到炉腔中,由于圆孔只有两个,显然 不利于热空气的输出,导致工件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低。因而有必要加热改进。另外,目前常见的抛丸机,主要是用于大件的工业铸件的表面清理,去毛刺等,要求 抛丸速度较高, 一般采用钢丝丸(圆柱形切丸)。如果被清洗工件的表面要求较高,则显 然难以适用。因此同样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其结构上的合理设计,能够 较为充分的分解工件表面的污物。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的主体为一台高温分解炉,该高温分解炉包括 炉体,炉体内同一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主燃烧室、主炉腔、以及后燃烧室,此外还设有装载需清洗工件的活动小车,其中主燃烧室内设有主燃烧器,其上方为耐火砖,用于对载物车上的工件进行加热; 后燃烧室通过空气通道与主燃烧室连通,该后燃烧室内设有后燃烧器,用于通过 燃烧彻底分解有机废物;排烟道,设于高温分解炉的上端,与后燃烧室相通,用于排放有机物分解之后产生的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包括炉腔热电偶,设于主炉腔内,用于采集主炉腔的工作数据; 排气热电偶,设于排烟道内,用于采集后燃烧室的工作数据; 水喷淋装置,其喷嘴伸进炉腔内。 根据本技术,所述高温分解炉的炉壁制成由外蒙皮、夹芯层和内表面组成的三层 夹芯结构,其中外蒙皮采用优质钢板喷涂耐高温漆,并装有加强筋;夹芯层为隔热保温材 料;内表面则采用不锈钢板。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还包括一台抛丸机,用于进一步清洁工件表面, 优选的,所述抛丸机为悬挂式抛丸机。 具体地,所述悬挂式抛丸机包括抛丸机机体,其内部为抛丸室,抛丸室的一侧设有抛丸器,抛丸室的上方为零件挂钩,挂钩的上方又设有提升器;除尘器,通过管路与抛丸机机体连通,用于过滤灰尘;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抛丸机机体连接,用于抛丸过程的程序化控制。根据本技术,所述抛丸机所采用直径在0.3 0.6mm的不锈钢球丸,并且抛射速度控制在20 40米/秒,这样可以避免对工件的表面造成损坏,以便适用于表面要求较高的工件。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由于其高温分解炉内的主燃烧室、主炉腔、以 及后燃烧室设于同一垂直方向上,因此有利于热空气的流通,同时其主燃烧室的耐火砖设 计能够实现对需清洗工件的直接加热,因此可以有效得提高工件表面污物的分解效率,加 上其抛丸机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清洁工件表面,且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损坏,因此可以适 用于表面被有机物污染的金属零部件,例如表面被油垢污染的汽车零件,表面上残留塑 料的模具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的主体高温分解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的高温分解炉炉壁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的悬挂式抛丸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作进一步详细 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的主体为一台高温分解炉l,该高 温分解炉1包括炉体11,炉体11内同一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主燃烧室12、主炉腔13、以及 后燃烧室14,其中该主燃烧室12内设有主燃烧器121,其上方为耐火砖16,用于对需清洗的工件进行加热;该主炉腔13内设有活动小车15,用于装载需清洗的工件;该后燃 烧室14通过空气通道3与主炉腔13连通,该后燃烧室14内设有后燃烧器141,用于通 过燃烧彻底分解有机废物;排烟道17,设于高温分解炉l的上端,与后燃烧室14相通,用于排放有机物分解之 后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18,包括炉腔热电偶181,设于主炉腔13内,用于采集主炉 腔13的工作数据;排气热电偶182,设于排烟道17内,用于采集后燃烧室14的工作数 据;水喷淋装置183,其喷嘴伸进炉腔13内。所述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18的控制方法为--炉腔热电偶181感应炉腔13的温度对其设定值作出反应,以开启或关闭主燃烧器121;-排气热电偶182感应排烟道的温度对其设定值作出反应,以启动或关闭水喷淋装置183。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高温分解炉炉体ll的炉壁制成由内表面lll、夹芯层112 和外蒙皮113组成的三层夹芯结构,其中内表面lll则采用不锈钢板;夹芯层112为隔热 保温材料;外蒙皮113采用优质钢板喷涂耐高温漆,并装有加强筋。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洗系统还可以包括一台抛丸机,优选的,如图3所示, 该抛丸机为一台悬挂式抛丸机2,该悬挂式抛丸机2包括抛丸机机体21,其内部为抛丸室22,抛丸室22的一侧设有抛丸器23,抛丸室22的 上方为零件挂钩24,挂钩24的上方又设有提升器25;除尘器26,通过管路与抛丸机机体21连通,用于过滤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控制系统27,通过线路与抛丸机机体21连接,用于抛丸过程的程序化控制。所述控制系统27的控制流程如下开启除尘器一开抛丸室门一引入需清洗的工件一关抛丸室门一启动提升器一启动抛 丸器一计时器开始工作一到时停机一开抛丸室门一推出挂钩一开启除尘系统(下一个工作 循环)。根据本技术,所述抛丸机2采用直径在0.3 0.6mm的不锈钢球丸,并且抛射速 度控制在20 40米/秒,这样可以避免对工件的表面造成损坏,以便适用于表面要求较高 的工件。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清洗过程首先,在高温 分解炉内,污染的零件以特定温度烘焙,将表面污物中的有机物充分蒸发,并进入二次燃 烧室完全燃烧,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排放到大气中,残余的固体残留物,可直接当 做普通垃圾处理;其次,使用悬挂式专用抛丸机处理高温分解过的零件表面,通过特殊的 工艺,既清洁了表面的残留物又不损伤零件本身。本技术的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由于其高温分解炉1内的主燃烧室12、主炉 腔13、以及后燃烧室14设于同一垂直方向上,因此有利于热空气的流通,同时其主燃烧 室12的耐火砖16设计能够实现对需清洗工件的直接加热,因此可以有效得提高工件表面 污物的分解效率,加上其抛丸机2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清洁工件表面,且不会对工件表面 造成损坏,因此可以适用于表面被有机物污染的金属零部件,例如表面被油垢污染的汽 车零件,表面上残留塑料的模具等。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分解式热清洁系统的主体为一台高温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分解炉包括: 炉体,炉体内同一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主燃烧室、主炉腔、以及后燃烧室,此外还设有装载需清洗工件的活动小车,其中: 主燃烧室内设有主燃烧器,其上方为耐火砖,用于对载物车上的工件进行加热; 后燃烧室通过空气通道与主燃烧室连通,该后燃烧室内设有后燃烧器,用于通过燃烧彻底分解有机废物; 排烟道,设于高温分解炉的上端,与后燃烧室相通,用于排放有机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包括: 炉腔热电偶,设于主炉腔内,用于采集主炉腔的工作数据; 排气热电偶,设于排烟道内,用于采集后燃烧室的工作数据; 水喷淋装置,其喷嘴伸进炉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旭引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