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0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包括坩埚、上料结构和压铸结构,所述坩埚设置在上料结构一侧,所述压铸结构设置在上料结构另一侧。固体金属在坩埚中加热熔化,再通过上料结构将熔融的金属液体输送到压铸结构,压铸成型。各个结构协同合作,完成了金属液体的自动上料和压铸过程。本申请解决了人为给冷室压铸机上料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昂贵,产品合格率不高,工人生命健康存在威胁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压铸过程中的自动上料,且上料量固定,这种用机械代替人工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A horizontal cold chamber alloy die casting machine with automatic f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
本技术涉及卧式冷室压铸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
技术介绍
冷室压铸机和热室压铸机的最大区别是冷室压铸机的压铸室和坩埚是分开设置的,需要通过汤勺给汤的方式将熔融的金属液体倒入压铸室,然后用压射结构将金属液体高速推入模具中,在保持一定压力情况下冷却凝固而得到压铸成品。目前,汤勺给汤的上料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来进行的,这种上料方式有很多不足:1)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2)人为的用汤勺给汤方式上料,供给的料会存在量多量少,量多压铸时候会有多余的金属液体溢出,量少压铸出来的工件不符合标准;3)从液面处取料熔融的金属液体温度非常高,近距离的接触容易造成工人的烧伤灼伤,损害身体健康,甚至是危害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解决了人为给压铸机上料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昂贵,产品合格率不高,工人生命健康存在威胁的问题。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包括坩埚、上料结构和压铸结构,所述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包括坩埚(1)、上料结构(2)和压铸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2)包括流量泵(21)、第一自控阀(22)、第二管道(23)、储料筒(24)、上液位传感器(25)、下液位传感器(26)、荷重传感器(27)、第三管道(28)、第二自控阀(29)和第四管道(210),所述流量泵(21)和第一自控阀(22)串联设置在第二管道(23)一端,所述储料筒(24)设置在第二管道(23)另一端,所述上液位传感器(25)设置在储料筒(24)内上侧,所述下液位传感器(26)设置在储料筒(24)内下侧,所述荷重传感器(27)设置在储料筒(24)正下方,所述第三管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包括坩埚(1)、上料结构(2)和压铸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2)包括流量泵(21)、第一自控阀(22)、第二管道(23)、储料筒(24)、上液位传感器(25)、下液位传感器(26)、荷重传感器(27)、第三管道(28)、第二自控阀(29)和第四管道(210),所述流量泵(21)和第一自控阀(22)串联设置在第二管道(23)一端,所述储料筒(24)设置在第二管道(23)另一端,所述上液位传感器(25)设置在储料筒(24)内上侧,所述下液位传感器(26)设置在储料筒(24)内下侧,所述荷重传感器(27)设置在储料筒(24)正下方,所述第三管道(28)一端设置在储料筒(24)侧边,所述第二自控阀(29)设置在第三管道(28)另一端,所述第四管道(210)一端设置在第二自控阀(2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24)设置有保温结构(2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1)包括支架(11)、筒体(12)、加热装置(13)、金属加料口(14)、搅拌结构(15)和第一管道(16),所述筒体(12)设置在支架(11)上,所述加热装置(13)设置在筒体(12)一侧,所述金属加料口(14)设置在筒体(12)上端靠近加热装置(13)处,所述搅拌结构(15)设置在筒体(12)正下方,所述第一管道(16)设置在筒体(12)侧边远离加热装置(13)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