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转子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转子涂油装置,包括涂油组件,涂油组件包括油盒组,油盒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油盒和下油盒,上油盒和下油盒之间为涂油区,上油盒上设有加油槽和上涂油片,下油盒上设有对应的下涂油片,下涂油片的上端和上涂油片的下端相贴并部分重叠,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均由可吸水的弹性材质制成,转子芯轴穿过涂油区时能够接触并拨开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从而使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对转子芯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擦拭涂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子涂油装置,能够对转子芯轴的完整外表进行快速涂油,且在转子下料移载过程中即可完成涂油,工艺简洁,采用涂油片代替毛刷涂油,能有效避免掉毛问题。
Rotor 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涂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转子生产制造
,具体是转子涂油装置。
技术介绍
转子是有刷电机的核心组成部件,随着微电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转子生产制造流程的自动化需求日益加大,生产环节也日趋细分,目前对转子芯轴进行防锈油涂刷的自动化工艺具有以下不足:1)主要还是以几个驱动毛刷刷油为主,刷油面难以完整覆盖转子芯轴的外表面,会出现漏刷现象;2)转子需要转移到一个专设的工装中实施刷油,需要专用的空间和生产步骤;3)毛刷存在掉毛现象,容易粘在转子上,会导致不良品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转子涂油装置,只需要转子从中穿过既能够实现对转子芯轴外表进行快速涂油,且涂油面能够完整覆盖转子芯轴的外表面,在转子下料移载过程中即可完成涂油,不需把转子转移至专用工装进行额外的涂油步骤,采用涂油片代替毛刷涂油,能够有效避免掉毛问题,而且结构简便,制造成本低。本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转子涂油装置,包括涂油组件,涂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油盒组,每个油盒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油盒和下油盒,上油盒和下油盒之间的区域为涂油区,上油盒上设有用于储油的加油槽和至少一个上涂油片,下油盒上设有对应上涂油片的至少一个下涂油片,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朝向涂油区凸伸且下涂油片的上端和上涂油片的下端相贴并部分重叠,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均由可吸水的弹性材质制成,上涂油片与加油槽连通从而能够吸收加油槽内的油液,下涂油片和上涂油片的端部相贴从而使下涂油片能够吸收上涂油片内的油液,转子芯轴穿过涂油区时能够接触并拨开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从而使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对转子芯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擦拭涂油。优选,所述上涂油盒和所述下涂油盒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相对应的所述上涂油片和所述下涂油片,所述上涂油盒上设有U形槽,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上涂油片与所述U形槽围合成所述加油槽,之间的其他上涂油片的上端不高于所述加油槽的底部。优选,所述涂油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所述油盒组,所述转子两端的芯轴能够分别伸入相邻两个油盒组的涂油区以实现转子两端的芯轴同时实现涂油。优选,所述涂油组件还包括回油槽和喷油嘴,回油槽位于所述油盒组的下方从而能够回收从油盒组滴落的油液,喷油嘴通过油管和油泵连通回油槽,且喷油嘴的喷口朝向所述加油槽从而能够将油液喷入加油槽中。优选,所述油管为能够任意弯折的鹅颈管。优选,所述转子涂油装置还包括移载机械手,所述移载机械手能够携带转子芯轴穿过涂油区从而实现转子芯轴表面涂油,所述移载机械手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夹爪和用于驱动夹爪动作的夹爪驱动机构,所述夹爪设有两个用于配合夹持转子的夹指,所述夹指上设有用于对转子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安装板连接转子生产制造设备的转子移载机构,通过转子移载机构能够驱动安装板相对所述涂油组件运动。优选,所述上油盒和/或下油盒包括至少两个夹块和用于连接夹块的连接件,每一所述上涂油片或所述下涂油片通过两个夹块进行可拆卸夹紧固定,上油盒和下油盒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成一体。优选,所述上涂油片和/或所述下涂油片具有多种尺寸规格。优选,所述上涂油片和/或所述下涂油片的材质为羊毛毡。优选,所述涂油组件设置在转子生产制造设备的下料移载途径上。本技术转子涂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本技术中的涂油组件可以设置在转子生产制造设备的下料移载途径上,使用时,只需要转子生产制造设备的转子移载机构携带转子使转子芯轴从涂油区穿过并拨开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即能够使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擦拭转子芯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对之涂油,且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重叠交错相接的部分能够确保转子芯轴的上、下表面相接部分也能够被充分涂油,涂油面能够完整覆盖转子芯轴的外表面,在转子下料移载过程中即可完成涂油,不需把转子转移至专用工装进行额外的涂油步骤;②采用由吸水且具有弹性的涂油片代替毛刷涂油,能够有效避免掉毛问题,而且结构简便,制造成本低;③设置多组相对应的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转子穿过涂油区时,各组涂油片会依次擦拭转子芯轴,提升涂油效果;④通过最外侧的两个上涂油片作为加油槽的侧壁,不但使上油盒的结构和制造工艺更加简单,而且使得上涂油片能够充分吸蓄加油槽内的防锈油,中间的其他上涂油片上端不高于加油槽的底部,能够防止上涂油片对加油槽内的防锈油形成阻隔,在兼顾加油槽加油便利性的同时,还能够兼顾中间的其他上涂油片充分吸蓄加油槽内的防锈油;下涂油片的上端与上涂油片的下端部分重叠相贴,利用重力作用和涂油片的吸水特性,便于下涂油片直接从上涂油片中吸蓄防锈油,不用在下油盒中额外设置加油槽,结构简单;⑤通过设置左、右间隔的两个油盒组,使转子芯轴的两端能够分别伸入两个油盒组的涂油区进行同时涂油,而且便于移载机械手或移载机构从两个油盒组之间的空隙中穿过;⑥设置回油槽、喷油嘴、油管和油泵,便于将油盒组滴落的防锈油进行回收利用,防止滴落的防锈油造成污染,而且便于对加油槽进行加油;⑦油管为能够任意弯折的鹅颈管,便于调整喷嘴的位置和朝向,增加操作的便利性;⑧油盒结构采用通过两个夹块夹紧一个涂油片的方式,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且便于涂油片吸蓄防锈油,上油盒和下油盒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稳固,安装牢靠;⑨涂油片的材质为羊毛毡,成本低,吸油和涂油效果好,且不会有掉毛的问题;⑩涂油片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寸规格,当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转子芯轴进行涂油时,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涂油片即可。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转子涂油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油盒组的使用状态参考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移载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涂油组件1,油盒组11,上油盒111,上涂油片1111,加油槽1112,夹块1113,连接螺栓1114,连接座1115,下油盒112,下涂油片1121,涂油区113,回油槽12,喷油嘴13,油管14,移载机械手2,安装板21,夹爪22,夹爪气缸23,夹指221,定位槽2211,转子3,转子芯轴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接。另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转子涂油装置,包括涂油组件1和移载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油组件,涂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油盒组,每个油盒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油盒和下油盒,上油盒和下油盒之间的区域为涂油区,上油盒上设有用于储油的加油槽和至少一个上涂油片,下油盒上设有对应上涂油片的至少一个下涂油片,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朝向涂油区凸伸且下涂油片的上端和上涂油片的下端相贴并部分重叠,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均由可吸水的弹性材质制成,上涂油片与加油槽连通从而能够吸收加油槽内的油液,下涂油片和上涂油片的端部相贴从而使下涂油片能够吸收上涂油片内的油液,转子芯轴穿过涂油区时能够接触并拨开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从而使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对转子芯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擦拭涂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油组件,涂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油盒组,每个油盒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油盒和下油盒,上油盒和下油盒之间的区域为涂油区,上油盒上设有用于储油的加油槽和至少一个上涂油片,下油盒上设有对应上涂油片的至少一个下涂油片,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朝向涂油区凸伸且下涂油片的上端和上涂油片的下端相贴并部分重叠,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均由可吸水的弹性材质制成,上涂油片与加油槽连通从而能够吸收加油槽内的油液,下涂油片和上涂油片的端部相贴从而使下涂油片能够吸收上涂油片内的油液,转子芯轴穿过涂油区时能够接触并拨开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从而使上涂油片和下涂油片分别对转子芯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擦拭涂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油盒和所述下涂油盒分别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相对应的所述上涂油片和所述下涂油片,所述上涂油盒上设有U形槽,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上涂油片与所述U形槽围合成所述加油槽,之间的其他上涂油片的上端不高于所述加油槽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所述油盒组,所述转子两端的芯轴能够分别伸入相邻两个油盒组的涂油区以实现转子两端的芯轴同时实现涂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组件还包括回油槽和喷油嘴,回油槽位于所述油盒组的下方从而能够回收从油盒组滴落的油液,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亮,张福沐,梁华轩,丘院震,谭思达,吴兆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