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42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衬板和内衬板,所述外衬板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的外侧边缘对接,形成衬板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磨盘衬板沿磨盘径向分成前后两块衬板,前衬板离磨盘中心近基本没有磨损,磨损主要集中在后衬板出,因此,更换磨盘衬板时只更换后衬板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立磨运行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磨盘衬板
本技术涉及立磨
,特别是一种新型磨盘衬板。
技术介绍
立磨作为一种主要的粉磨设备,在粉磨生料、水泥、煤粉、矿渣及钢渣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目前,国内立磨的磨盘衬板基本沿磨盘径向都是一整块,而衬板磨损往往是磨辊碾磨区的磨损,即磨盘外沿的方向磨损最大,离磨盘中心近的衬板基本没有磨损,更换衬板往往是需要将整块衬板一起更换,基本没磨损的区域也随之更换,这就造成了浪费,增加了立磨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磨盘衬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其大大降低了立磨运行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衬板和内衬板,所述外衬板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的外侧边缘对接,形成衬板组。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衬板的内侧边缘通过压块压在磨盘座上。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磨盘座的外缘固定有挡料圈,所述挡料圈的内边缘沿径向向内凸出并压在所述外衬板的外侧边缘上。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衬板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的外侧边缘形成互补的止口结构,并通过止口进行对接。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衬板的外侧边缘的上部具有凸起,所述外衬板的内侧边缘的上部具有配合的凹口,所述外衬板与所述内衬板对接时,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口内。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衬板外侧边缘的下部与所述磨盘座的上表面固定,所述外衬板外侧边缘的下部与所述磨盘座的上表面固定。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衬板内侧边缘的上部形成倒角坡面,所述坡面方向具有朝内和朝上的分量。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块的下部固定于所述磨盘座上,上部压在所述内衬板的坡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衬板组的上表面为内凹的曲面,且所述外衬板的外侧边缘高于内侧边缘。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衬板组沿周向分布于所述磨盘座上,且各个衬板组彼此紧挨贴合,共同形成环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磨盘衬板沿磨盘径向分成前后两块衬板,前衬板离磨盘中心近基本没有磨损,磨损主要集中在后衬板出,因此,更换磨盘衬板时只更换后衬板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立磨运行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所述新型磨盘衬板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所述外衬板和内衬板对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其原理是将磨盘衬板沿磨盘径向分成内外两块,内衬板离磨盘中心近基本没有磨损,磨损主要集中在外衬板处,因此,更换磨盘衬板时只更换外衬板即可,这就大大降低了立磨运行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实现了磨盘衬板沿磨盘径向的多片化与小型化。具体的,所述新型磨盘衬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衬板100和内衬板200,两者均为环段(即圆环的一个区段)。外衬板100位于内衬板200的外缘,即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与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对接,形成衬板组。此处的“内侧边缘”为外衬板100或内衬板200的内圈;“外侧边缘”为外衬板100或内衬板200的外圈。较佳的,衬板组的上表面为内凹的曲面,且外衬板100的外侧边缘高于内侧边缘。进一步的,内衬板200的内侧边缘通过压块300压在磨盘座400上。具体的,压块300的下部与磨盘座400固定(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上部挤压在所述内衬板200的内侧边缘上。磨盘座400外缘的顶部位置处固定有挡料圈500,挡料圈500的内边缘向内凸出并压在外衬板100的外侧边缘上。其中,挡料圈5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磨盘座400的外缘上。进一步的,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与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形成互补的止口结构,并通过止口进行对接。具体的,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的上部具有凸起201,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的上部具有配合于凸起201的凹口101,外衬板100与内衬板200对接时,凸起201嵌入凹口101内,形成互补,实现固定。进一步的,内衬板200外侧边缘的下部与磨盘座400的上表面固定,可以通过螺栓或销钉等部件进行固定。同样的,外衬板100外侧边缘的下部与磨盘座400的上表面固定,也可以通过螺栓或销钉等部件进行固定。进一步的,内衬板200内侧边缘的上部形成倒角坡面202,坡面202方向具有朝内和朝上的分量。此时,压块300的下部固定于磨盘座400上,上部压在内衬板200的坡面202上,实现更加牢固的固定,防止松脱。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外衬板100和内衬板200连接所形成的衬板组也为环段。衬板组可以依次排布有多个,且沿周向分布于磨盘座400上,且各个衬板组彼此紧挨贴合,共同形成环状的整体。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衬板(100)和内衬板(200),所述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对接,形成衬板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衬板(100)和内衬板(200),所述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对接,形成衬板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200)的内侧边缘通过压块(300)压在磨盘座(40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盘座(400)的外缘固定有挡料圈(500),所述挡料圈(500)的内边缘沿径向向内凸出并压在所述外衬板(100)的外侧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形成互补的止口结构,并通过止口进行对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磨盘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200)的外侧边缘的上部具有凸起(201),所述外衬板(100)的内侧边缘的上部具有配合的凹口(101),所述外衬板(100)与所述内衬板(200)对接时,所述凸起(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李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