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终端本体内设有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以及容纳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容置孔,终端本体内还设有为光感器件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的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上无需设置导光柱,简化了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现有通信技术的愈发成熟和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大众对于移动通信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不断走向轻薄化和功能集成化。为了满足强大的手机功能和用户对于信息的浏览速度,目前手机屏占比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屏幕窄边,给环境光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等器件的摆放和设计造成一定难度。在工作环境下,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终端所述环境光的亮度,并根据一定规则辅助调整终端的亮度;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终端与终端以外的人或物之间的距离,防止一些误操作。距离感应器就是在我们拨打电话以后将听筒放在脸上的时候屏幕就黑了,自动打开与关闭屏幕的功能。它还可以防止一些误操作,当手机用户接听电话或者装进口袋时,传感器可以判断出手机贴近了人的脸部或者衣服而关闭屏幕的触控功能,这样就可以防止误操作。为了增加光的入射与发射能量,距离感应器和环境光传感器的上方会设置导光柱,距离感应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足够强,从而驱动器件工作。但是,由于导光柱的设置,使得结构复杂,同时导致盖板上的黑边会很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上无需设置导光柱,简化了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终端本体内设有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以及容纳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容置孔,终端本体内还设有为光感器件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本体内设有多个所述容置孔,定义容纳所述距感器组件的所述容置孔为第一容置孔,定义容纳所述光感器件的所述容置孔为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第二容置孔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本体包括后盖、前壳和盖板,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后盖的周向卡设在所述后盖内,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容置孔开设在所述前壳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为扩散油墨,所述扩散油墨设置在所述盖板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前壳之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为光纤结构,所述扩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为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一端通过透明粘胶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光感器件的上方。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本体还包括显示器和电路板,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后盖、所述前壳和所述盖板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电性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距感器组件包括阻隔套、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阻隔套包括套体和连接在所述套体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容置孔分隔成独立的第一通光道和第二通光道,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套体内,所述套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通光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通光道连通,所述接收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所述发射器对应所述第二开孔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阻隔套为黑色胶套。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靠近所述移动终端的顶端或底端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容置孔内设有间隔板,所述距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间隔板的一侧,所述光感器件设置于所述间隔板的另一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感器件的上方。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有光距感器组件以及容纳所述光距感器组件的容置孔,所述光距感器组件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接收器的上方设有用以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光距感器组件还包括阻隔套,所述阻隔套包括套体和连接在所述套体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孔分隔成独立的第一通光道和第二通光道,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套体内,所述套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通光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通光道连通,所述接收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所述发射器对应所述第二开孔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扩光结构为扩散油墨、扩散片、光纤结构或导光柱的其中之一。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有距感器组件以及容纳所述距感器组件的容置孔,所述距感器组件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接收器的上方设有用以传导光线的导光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光结构为导光膜或导光柱。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终端本体内还设有光感器件,所述光感器件的上方设有用以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本技术的移动终端的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上无需设置导光柱,简化了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省去了布置导光柱的空间,有利于减小盖板上的黑边,提升了屏幕占比。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距感器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光感器件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距感器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有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以及容纳所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的容置孔,所述终端本体内还设有为所述光感器件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有距感器组件和光感器件以及容纳所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的容置孔,所述终端本体内还设有为所述光感器件扩散光线的扩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内设有多个所述容置孔,定义容纳所述距感器组件的所述容置孔为第一容置孔,定义容纳所述光感器件的所述容置孔为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第二容置孔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后盖、前壳和盖板,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后盖的周向卡设在所述后盖内,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容置孔开设在所述前壳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光结构为扩散油墨,所述扩散油墨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光结构为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前壳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光结构为光纤结构,所述扩光结构设置在第二容置孔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光结构为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一端通过透明粘胶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光感器件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还包括显示器和电路板,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后盖、所述前壳和所述盖板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距感器组件和所述光感器件电性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感器组件包括阻隔套、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阻隔套包括套体和连接在所述套体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容置孔分隔成独立的第一通光道和第二通光道,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套体内,所述套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通光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通光道连通,所述接收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所述发射器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秀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