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设备及其底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5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轴承,包括外轴套,外轴套的内侧设有用以与搅拌轴的外侧壁固接的内轴套,还包括用以与内轴套的外侧壁固接的第一磁环组件以及与外轴套的内侧壁固接、用以与第一磁环组件产生排斥力以防止内轴套和外轴套接触磨损的第二磁环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底轴承的搅拌设备。上述底轴承可以防止内外轴套的接触性摩擦,可以在搅拌轴运转时解决底轴承的轴套间的磨损问题,从而提高底轴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成本。

A mixing equipment and its bottom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设备及其底轴承
本技术涉及机械搅拌
,特别涉及一种底轴承。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底轴承的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立式搅拌设备的搅拌轴分为悬臂轴和单跨轴两种类型。单跨轴一般为细长轴,需要在轴的末端设置滑动轴承,即底轴承,目的是提高搅拌轴的临界转速,从而防止震动过大或摆动过大。由于底轴承位于容器内部,底轴承直接与物料接触,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底轴承一般不会采用精密的滚子轴承,由于滚子轴承要求良好的润滑条件,而且材质选择具有局限性,同时满足耐腐与耐磨的要求非常不易。因此,底轴承一般采用滑动轴承,内外轴套材料的选择非常广泛,一般内轴套的材质与设备本体一致;外轴套采用聚四氟乙烯、石墨、尼龙、铜合金等硬度小于内轴套的材料,便于磨损后更换。常规的底轴承由于存在内外轴套之间的接触性摩擦,不可避免产生轴套的磨损,因此必须定期更换,更换周期与搅拌转速、轴套材质、搅拌介质、温度及流体径向力等因素有关,当搅拌介质中含高硬度的固体粉末时(例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粉末),轴套的磨损显著增加,这样会导致使用寿命短暂,失去实际工业应用的价值。因此,如何避免由于内外轴套间的磨损而导致底轴承使用寿命降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轴承,该底轴承可以防止内外轴套的接触性摩擦,可以在搅拌轴运转时解决底轴承的轴套间的磨损问题,从而提高底轴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轴承的搅拌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底轴承,包括外轴套,所述外轴套的内侧设有用以与搅拌轴的外侧壁固接的内轴套,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内轴套的外侧壁固接的第一磁环组件以及与所述外轴套的内侧壁固接、用以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产生排斥力以防止所述内轴套和所述外轴套接触磨损的第二磁环组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磁环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一磁环组件的周向分布、用以产生磁场的第一磁体,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磁体之间设有用以增强磁场强度并能够连接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条形轭铁;所述第二磁环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二磁环组件的周向分布、用以产生磁场的第二磁体,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磁体之间设有用以增强磁场强度并能够连接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磁体的第二条形轭铁。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均为圆弧状永磁铁。可选地,所述内轴套的外侧壁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用以容置所述第一磁环组件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用以增强所述第一磁环组件的磁场强度的第一轭铁组件;所述外轴套的内侧壁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用以容置所述第二磁环组件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用以增强所述第二磁环组件的磁场强度的第二轭铁组件。可选地,所述第一轭铁组件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竖直侧壁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远离所述外轴套的侧壁吸合连接的第一圆环状轭铁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圆环状轭铁和所述第一磁环组件二者的上方和下方、用以与所述第一圆环状轭铁连接所述第一磁环组件的第二圆环状轭铁;所述第二轭铁组件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竖直侧壁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环组件远离所述内轴套的侧壁吸合连接的第三圆环状轭铁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圆环状轭铁和所述第二磁环组件二者的上方和下方、用以与所述第三圆环状轭铁连接所述第二磁环组件的第四圆环状轭铁。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轴套的外侧、用以防护所述第一磁环组件的第一封板以及设于所述外轴套的内侧、用以防护所述第二磁环组件的第二封板。可选地,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内轴套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封板和所述外轴套的内侧壁均通过工业胶胶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搅拌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轴承。可选地,还包括用以沿所述底轴承的轴向穿过所述底轴承并与其固接的搅拌轴以及若干个设于所述底轴承的外侧、用以支撑所述底轴承的支架组件。可选地,还包括用以容置所述搅拌轴和所述底轴承的搅拌容器,任一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轴承与所述搅拌容器之间、用以支撑所述底轴承的支腿;所述支腿的一端通过耳座与所述底轴承的外侧壁固接;所述支腿的另一端通过垫板与所述搅拌容器的内侧壁固接。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轴承磨损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底轴承;具体来说,底轴承包括外轴套和内轴套,内轴套设于外轴套的内侧,内轴套与搅拌轴的外侧壁固接,在搅拌轴运转过程中,底轴承用于支撑搅拌轴,从而可以保证搅拌轴运行的稳定性;底轴承还包括第一磁环组件和第二磁环组件,其中,第一磁环组件用于与内轴套的外侧壁固接,第二磁环组件与外轴套的内侧壁固接,第二磁环组件用于与第一磁环组件产生排斥力,从而可以防止内轴套和外轴套接触磨损。也就是说,底轴承的内外轴套分别设置第一磁环组件和第二磁环组件,第一磁环组件和第二磁环组件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能够使内轴套自动定心于外轴套的中心,当搅拌轴运转时,受流体径向力的冲击,内轴套在外轴套内部作有限范围内的摆动,但内轴套与外轴套永不相碰,彻底解决了底轴承的轴套的磨损问题,从而提高底轴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轴承与搅拌轴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磁环组件和第二磁环组件的排布示意图。其中:1-内轴套、11-第一圆环状轭铁、12-第二圆环状轭铁、13-第一磁环组件、131-第一磁体、132-第一条形轭铁、14-第一封板、2-外轴套、21-第三圆环状轭铁、22-第四圆环状轭铁、23-第二磁环组件、231-第二磁体、232-第二条形轭铁、24-第二封板、3-垫板、4-第一紧固件、5-盖板、6-支腿、7-耳座、8-第二紧固件、9-键、10-搅拌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底轴承,该底座可以防止内外轴套的接触性摩擦,可以在搅拌轴运转时解决底轴承的轴套间的磨损问题,从而提高底轴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轴承的搅拌设备。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请参考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套(2),所述外轴套(2)的内侧设有用以与搅拌轴(10)的外侧壁固接的内轴套(1),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内轴套(1)的外侧壁固接的第一磁环组件(13)以及与所述外轴套(2)的内侧壁固接、用以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产生排斥力以防止所述内轴套(1)和所述外轴套(2)接触磨损的第二磁环组件(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套(2),所述外轴套(2)的内侧设有用以与搅拌轴(10)的外侧壁固接的内轴套(1),还包括用以与所述内轴套(1)的外侧壁固接的第一磁环组件(13)以及与所述外轴套(2)的内侧壁固接、用以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产生排斥力以防止所述内轴套(1)和所述外轴套(2)接触磨损的第二磁环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的周向分布、用以产生磁场的第一磁体(131),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磁体(131)之间设有用以增强磁场强度并能够连接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磁体(131)的第一条形轭铁(132);
所述第二磁环组件(23)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二磁环组件(23)的周向分布、用以产生磁场的第二磁体(231),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磁体(231)之间设有用以增强磁场强度并能够连接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磁体(231)的第二条形轭铁(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131)与所述第二磁体(231)均为圆弧状永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套(1)的外侧壁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用以容置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用以增强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的磁场强度的第一轭铁组件;
所述外轴套(2)的内侧壁设有沿其径向开设、用以容置所述第二磁环组件(23)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用以增强所述第二磁环组件(23)的磁场强度的第二轭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铁组件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竖直侧壁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环组件(13)远离所述外轴套(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明邵洪根刘源陈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原正化学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